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前一篇报告中,我们按价键轨道理论,用量子力学方法分析了单核络离子的电子结构。所得结果可归纳为:(ⅰ)络离子的成键电子可分为两层,即能量低的“内层”骨架电子和能量较高的“外层”特性电子;(ⅱ)骨架电子的波函数是在中心势场的作用下,由配位原子的成键轨道杂入了中心离子的价电子轨道形成的;而特性电子波函数是在配位势场的作用下,由中心离子的价电子轨道杂入了配位原子的成键轨道形成的;(ⅲ)中心势场和配位势场是规定络离子电子结构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
按照杂化轨道理论,本文找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和配位原子数与S-P型杂化中P轨道的杂化指数的关系,并给出了判断共价型分子的杂化方式及空间构型的简单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具体地分析和论述了影响多原子分子(离子)空间构型的多种因素,给出了较为常见的几类空间构型的分子(离子)受其影响的具体情况,并总结了若干规律,对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多原子分子(离子)空间构型的复杂性有较大的帮助。 在前文中我们重点讨论了单中心多原子分子(离子)的空间构型与中心原子的等性σ型杂化轨道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对于周期系的不同元素,其一定空间构型的分子(离子)形成时,所采用的σ型杂化轨道不一定相同,应根据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和能量最低原理来确定最可能采用的一组α型杂化轨道的结论。本文则继续讨论中心原子采用不等性σ型杂化轨道、配位体的特性、多重键的生成等多种因素对多原子分子(离子)空间构型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4.
应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BaTiO3,BaZrO3,PbTiO3,PbZrO3,KNbO3,NaNbO3,CaTiO3,SrTiO38种典型立方相钙钛矿氧化物的价电子结构,并讨论晶体中各组成原子的实际价电子数.计算结果表明:8种钙钛矿氧化物的价键电子结构表现为离子性和共价性的混合,原子的种类是影响化合物价电子结构的重要因素,而相同的晶体结构决定了价电子分布的相似性;组成晶体的原子的实际价电子数与标准自由离子电荷有差异,且具有与玻恩有效电荷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VSEPR及 8n 2m和 6n规则的不足之处 ,提出一个简便、适用范围广的 [T/2 - 3m]规则 .运用该规则时 ,只需要ABm 型分子的总价电子数和非氢配位数 ,就能确定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 ,继而推断出分子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议采用8n+2n'+2m规则,判断ALnL'n'(Em)型共价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这样可使价电子对互斥模型的应用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7.
硼和铝都是ⅢA族元素。它们的价电子数少于价轨道数,当它们形成共价化合物时,成键电子对数往往少于中心原子价电子层的轨道数,使硼和铝的许多化合物具有缺电子性。由于硼是非金属元素,铝是金属元素,另外硼原子半径比铝原子半径小得多,而且硼的前三个电离能总和(6764KJ·mol-1)比铝的前三个电离能总和(5114KJ·mol-1)大,硼主要形成共价型化合物,缺电子性成为硼的化学最重要的特征,而铝则不然。本文以硼和铝形成化合物的缺电子性为线索,将有关它们分散而重要的描述性化学事实,从组成、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根据SGTE数据库的晶格稳定参数和Debye-Gruneisen模型,运用纯金属单原子(OA)理论研究了面心立方和亚稳液相Cu的原子状态、原子势能、原子动能、原子体积、体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等物理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电子结构计算结果与采用第一原理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单键半径,原子动能和原子势能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线热膨胀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较吻合;固液相变时,Liquid-Cu的自由电子和共价电子均向非键电子转移,共价d电子向共价s电子转移,电子结构的转变降低液相的导电性,削弱液相原子配位的方向性,引起原子单键半径和体积增大。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热稳定性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在定量研究离子极化作用对硫酸盐热稳定性的影响时,引入称为中心原子稳定势的键参数函数作为定量标度,并计算验证了其分解温度。本文进一步探讨碳酸盐热稳定性与离子极化作用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应用中心原子稳定势预测其分解温度。1 中心原子稳定势碳酸盐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便分解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及气态二氧化碳; MCO_3(s)(?)MO(s)+CO_2(g). 根据离子极化理论,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反应的难易程度,即其分解温度的高低,与中心原子对配位原子的极化力及金属原子的反极化作用有关。碳酸盐离子晶体中,占有晶格结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个估算SiHmXn的气相标准生成焓[Δ_fH_m~(?)(SiHmXn,g)]的经验公式,它表明了Δ_fH_m~(?)(SiHmXn,g)与Si—H键和Si—X键的键焓及键数(m,n)有关。当(m+n)<4时。中心原子(Si)与相邻原子(X)之间的共轭效应和配位效应对Δ_fH_m~(?)(SiHmXn,g)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一个计算带电基团电负性的方法:X_H=0.18∑niE/∑n式中,X_H 为带电基团电负性;E为带电基团的中心基原子的价层轨道 i 中的单电子结合能;n_i 为基原子的价轨道 i 中的电子占据数;n为本文定义的有效价电子数.利用上式,我们计算了102个带电基团的电负性.这些电负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它们能很好地用于非共轭体系,定量地解释有机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结合[Ag(NH3)2]+、[Zn(NH3)4]2+、IO5-6、IF-4等多个案例分子的结构,讨论了主族元素原子与过渡金属元素原子作为中心原子时的杂化轨道差异。结果表明:1 )中心原子属于主族元素时,杂化轨道中可以尽量多地填充孤电子对;而中心原子属于过渡金属时,杂化轨道中一般不能填入孤电子对。 2 )中心原子属于主族元素时,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量与杂化轨道数量一致;而中心原子属于过渡金属时,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量一般多于杂化轨道数量。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杂化轨道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用基于局域密度泛函近似的全电子线性缀加平面波(LAPW)薄膜方法计算了由7层面心立方Ca(100)原子面构成的系统的电子结构,给出了各类原子的Muffin-Tin(MT)球内不同轨道的价电子数、层投影价带态密度及3d、4s和4p带的重心位置。计算结果表明,表面原子的芯态本征能要比中心层原子的低0.56eV左右,可认为是表面层类s、类p电子外泄和表面原子3d带因配位数减少而窄化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结合[Ag(NH_3)_2]~+、[Zn(NH_3)_4]~(2+)、IO_6~(5-)、IF-4等多个案例分子的结构,讨论了主族元素原子与过渡金属元素原子作为中心原子时的杂化轨道差异。结果表明:1)中心原子属于主族元素时,杂化轨道中可以尽量多地填充孤电子对;而中心原子属于过渡金属时,杂化轨道中一般不能填入孤电子对。2)中心原子属于主族元素时,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量与杂化轨道数量一致;而中心原子属于过渡金属时,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量一般多于杂化轨道数量。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杂化轨道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价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一般用于解释ABn型体系的电子结构,尚未见应用VSEPR理论解释单原子分子或离子电子结构的报道。本文应用VSEPR理论,讨论了Ne、F-、O2-、N3-和C4-等单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外层价电子对分布。并在所得电子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虚拟反应"的方法解释了H2O、NH3和CH4的键角变化规律。同时通过相关分子案例讨论了VSEPR理论与杂化轨道理论在解释单原子分子或离子结构方面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谈一点学习收获,不妥之处,请指正。 大家知道,电子对排斥理论可以用来推测许多共价化合物的空间构型。那么,对于价层电子对数为n的中心原子,在不知其弧电子对数和成键电子对数时,它可能出现的空间构型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可循?我在学习无机化学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时,发现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16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提出了共价学说,建立了经典的共价键理论.他认为几、0。、N。中两个原子间以共同电子对吸引两个原子核,电子共用成对后,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的希有气体的原子结构,用短线“-”表示一对电子,则H2、O2、N2的路易斯结构为;H-H·O=O:、:N=N:。硼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第三主族,其价电子数少于轨道数,属于缺电子原子,它与P区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路易斯结构,现有无机化学教材较少涉及或表示错误。怎样正确表示这类化合物的路易斯结构?1、非全局棚化物的路易斯结构根据共价键理论,P区非金属元素与…  相似文献   

18.
<正> 杂化轨道理论从成键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与稳定性.但是对于非结构化学专业人员来说,要准确判断给定分子的杂化类型和参加杂化的具体的原子轨道是较为困难的.本文利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及群论方法仅对AB_n(n=2~12)分子中心原子A的σ轨道杂化进行讨论,简要地叙述了推导过程,并将其结果列于附表中.这样读者在应用时,只要求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或知道中心原子的配位数,查表就可得到所需的数据.避免了繁琐的数学推导.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和判断共价多原子分子或离子(不包括配合物)空间构型的原理,导出了一种用价层电子对数直接预测中心原子轨道轨化类型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配位化合物数量庞大,结构特殊,自从它们被合成和发现以来,它们的内部结构一直是化学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先后提出了很多理论用来解释形形色色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主要有(1)博鲁姆斯特兰——约尔更生的链式理论,它是受当时已发展起来的有机物的碳-碳链式结构影响而提出的;(2)西奇威克理论,它是以过渡金属原子在形成配合物时有达到稀有气体结构为基础而提出的;(3)维尔纳配位理论,提出了主价和副价的概念;(4)价键理论,提出了电价和共价的概念;(5)晶体场理论,基于中央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静电作用而提出来的。(6)分子轨道理论,以中央离子和配体的价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