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乙撑碳酸酯和乙烯撑碳酸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物交联载体与正丁胺、乙醇胺和二乙醇胺之间的胺解反应动力学。根据动力学曲线获得了乙撑碳酸酯与三种有机胺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发生胺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对聚合物载体与有机胺反应的产物进行了红外谱图分析和元素分析,并计算了每克聚合物载体固载有机胺的量,发现该类聚合物载体分子上的环碳酸酯基易于在温和条件下与胺基发生开环反应,从而为载体的酶固载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型壳聚糖胺基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片状壳聚糖为原料,经凝胶化、交联、羟丙基氯化及胺基化,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壳聚糖胺基衍生物。考察了胺化剂用量对壳聚糖胺基衍生物胺基含量的影响及壳聚糖胺基衍生物吸附牛血清白蛋白(BSA)性能。结果表明,在适当制备条件下,同壳聚糖相比,其衍生物的胺基含量明显提高,碱性增强。随胺化剂用量的增大,壳聚糖胺基衍生物的胺基含量增大。BSA的吸附性能与胺基化衍生物的种类相关;对一定胺基衍生物,随胺基含量的增大,B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对产冷活性淀粉酶的冷适应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对菌株的分离和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其16S rRNA基因后连接于T-载体再转入大肠杆菌JM109中,筛选阳性克隆转化子进行培养,最后提取质粒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端粒酶特异性核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端粒酶活性、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RZ基因,构建人端粒酶锤头状核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hTERT-RZ,测序鉴定.提取MCF-7细胞总RNA,RT-PCR扩增靶基因的cDNA片段,插入载体pMD18-T并测序鉴定.将核酶重组体及hTERT载体体外转录,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z的切割活性.核酶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RT-PCR法检测核酶重组子转染效率及核酶转染细胞中hTERT mRNA的表达量,TRAP法测定细胞端粒酶活性,MTT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 测序表明peDNA3.1( )-hTERT-Rz和pMD18-T-hTERT构建成功.5%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体外转录出Rz和靶基因hTERT,Rz对靶基因hTERT具有切割活性.构建好的核酶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发现其潜伏期延长,对数生长期减缓,S期细胞比例降低,G1期细胞比例增高(P<0.01).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特异性核酶对靶基因hTERT在体外和体内均有催化切割活性,该核酶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抑制hTERT的表达和细胞增殖,为核酶应用于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新型工具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定量分析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外源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 构建兔特异性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基因重组质粒载体,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兔平滑肌细胞;实验分为重组质粒组、空质粒载体组、正常对照组;转染48小时后抽提各组总RNA,按照RT-PCR方法进行扩增;对重组质粒载体进行双酶切,提纯TIMP-3DNA并进行浓度测定,按照已知浓度对其进行毛细管电泳,绘制TIMP-3DNA标准浓度曲线图;对RT-PCR产物分别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毛细管电泳,观察结果并依据标准浓度曲线公式计算RT-PCR产物的含量.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中,重组质粒组在TIMP-3基因相应的碱基位置出现明显的阳性条带,而其他两组未见明显的条带;毛细管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质粒组TIMP-3D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空载体质粒组,P<0.05,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讨论 CE是一种高效的定性定量方法,RT-PCR产物可以用毛细管电泳直接分离定量.  相似文献   

6.
选用丙烯酸(AA)、N′-羟基琥珀酰亚胺(NHM)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以乙醇水溶液为制孔剂条件下进行反相悬浮聚合,得到珠状共聚物载体,该载体是一种新的酶载体形式,在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均未见报道.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载体与有机胺的胺解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共聚物载体分子链上的丙烯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基易于在温和条件下与胺基发生胺解反应,从而为该类载体应用于含游离胺基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的固定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在不改变水蛭素原氨基酸序列前提前下,根椐植物基因密码子选择偏向,对水蛭素基因序列进行了改造.在设计和合成的水蛭素基因序列中添加了先导链、poly(A)尾、XbaⅠ和SacⅠ双酶切位点.将所合成序列与双元载体pBI121重组,构建成pBI121-hir植物高效表达载体.经抗性筛选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3种方法鉴定,该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9.
对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特定DNA片段的分离和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基於DNA分子的大小和形状而分离DNA,在2.5%—0.1%胶浓度范围内可以分辩从150到880,000碱基对的分子。迄今为止,琼脂糖凝胶电泳仍是一种简单、快速、高分辩率的分析方法,因此近年来对从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回收特定片段的研究已进行了多种努力,已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了新型C10高碳糖胺基衍生物的合成.以结构全新的高碳糖为原料,与芳胺反应得到高碳糖亚胺,经NaBH4立体选择性还原合成了8种结构新颖的高碳糖胺基衍生物.所合成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并对其波谱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聚乙二醇先溴代,再氨化的二步合成法,合成了胺基单取代聚乙二醇衍生物。研究了各步反应的反应机理,确定了反应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及化学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硅胶表面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茶碱作为模板分子,通过对硅胶表面进行修饰后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基于硅胶表面修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借助红外,元素分析,电镜等表征方法对聚合物的制备进行了评价和探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茶碱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这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茶碱表现了特异性吸附,而对相似化合物咖啡因则无吸附,并用薄层色谱对聚合物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配体并采用常规法和模板法合成了其双核Cu(II)配合物.运用红外、紫外可见、荧光光谱、元素分析、电子喷雾质谱和电导率等测试方法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其组成和结构,讨论了结构与性质关系,并提出了提高反应产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荞麦皮处理产物的结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荞麦皮经稀硝酸处理后,从滤液中得到一种透明的针状晶体,该晶体经元素分析,虹外光谱及质谱测定,确认为草酸。  相似文献   

15.
1-(2-羟基-5-甲基苯基)苯乙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甲基苯酚与苯乙酰氯酯化得到苯乙酸 (4 甲基 )苯酯 ;然后在三氯化铝使用下重排得到苄基 (2 羟基 5 甲基 )苯基酮 ;此酮经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得到苄基 (2 甲氧基 5 甲基 )苯基酮 ,再和甲酸铵反应得到 1 (2 甲氧基 5 甲基苯基 )苯乙胺 ,最后经氢溴酸水解得到 1 (2 羟基 5 甲基苯基 )苯乙胺。所有中间体和最终产品的结构由红外 (IR)分析、元素分析、核磁共振 (1 HNMR)分析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用柱层析法提纯三氮烯类试剂的新方法.用层析硅胶作固定相,以环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2∶2∶1)为淋洗剂,干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后试剂经薄层层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及有效成分的测等证明,提纯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传统漂白工艺中的高温条件使得棉织物加工过程能耗高、纤维损伤大.合成了具有催化活性的希夫碱金属配合物CuL1,并用元素分析(EA)、红外分析(IR)、热重分析(TGA)表征其结构.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CuL1对双氧水低温漂白棉织物的催化作用,并得到了优化工艺,经该工艺处理后的棉织物白度为71.2%,经向断裂强力保留率为96.0%,纬向断裂强力保留率为98.8%.  相似文献   

18.
以2-甲基-3,5-二溴噻吩为原料通过溴代、suzuki偶合反应与全氟代环戊烯反应合成了1,2-双(2’-甲基-5’-(4-吡啶基)-3’-噻吩)全氟代环戊烯(BM-4-PTP),以IR,EA,ESI-MS和NMR进行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通过扩散法用AgCF3COO和AgClO4与BM-4-PTP反应合成了两个Ag(I)配合物,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两个配合物在晶体相中的光致变色性质。结果表明:在合适波长的光激发下,伴随着在无色和紫色之间颜色的相互转换,配合物1和2在晶体相显示了可逆的光致变色反应,说明在晶体相两个配合物中的噻吩环均以反平行构型存在,二噻吩乙烯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并没有阻止晶体相基于环化反应的光致变色性质。  相似文献   

19.
自1992年问世以来,新型介孔分子筛MCM-41因其在多相催化、吸附与分离以及离子交换等多个领域的潜在应用而成为国内外热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在分子筛MCM-41的空腔内进行表面功能化制备出中间体NH2-MCM-41,然后将其与N-3,5-(二硝基苯甲酰)-亮氨酸进行不同类型有机化学反应成功获得手性分离固定相CSP1和CSP2。所得MCM-41经过红外、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进行表征,而元素分析结果则表明在CSP1和CSP2内部:有机基团进入MCM-41的孔道,并修饰了孔壁。  相似文献   

20.
3,5,6—三氯水杨酸戊酯是合成新型发光材料过氧草酸酯类的重要原料.3,5,6—三氯水杨酸戊酯是由3,5,6—三氯水杨酸与正戊醇用浓硫酸作催化剂酯化得到的.酯化原理及反应条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