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是一位善于教学的著名教授。费曼一生幽默机智、几近顽童的行止,与其在理论物理方面的成就齐名。在费曼教授的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一书中,通过他在巴西教学时发现的大量例子,对巴西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刻骨的批判。全书没有难懂的科学知识,在一件件新鲜事物背后,隐然透露着人性最接近自然的本质。书中讲述了费曼一生各种奇异的故事,绝没有任何说教,  相似文献   

2.
科幻作家叶永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梁晓声曾将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改编成电影剧本,但剧本交到导演谢添手里后,谢导看着“飘行车”一节颇为发愁——按照当时中国电影的特技水平,是不可能拍出这种“飘行车”的。以至于后来叶先生在科幻电影《第五元素》中看到用电脑技术拍出的“飘行车”时还大发感慨。但是,即便是在当年特技简陋和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中国还是拍出了一部科幻电影,这就是根据童恩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珊瑚岛上的死光》。《珊瑚岛上的死光》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国外的华裔科学家赵…  相似文献   

3.
张邦固所译的美国物理学家R.P.费曼的名著《量子电动力学讲义》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费曼是国际上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由于他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曾荣获196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本书是费曼根据他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讲课时的讲稿整理而成的.书在美国出版后,反响很大,并很快被译成俄文等文种.本书以尽可能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了量子电动力学的主要结果和计算过程.论述简明清晰和注意实际  相似文献   

4.
开卷有益,读书是我们共同享受的乐趣,好书更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国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不是就极有力地表达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真理呢!? 书是良师、是益友,所以我们都愿意和好书成为朋友。在过去的时间里,“知力”一直致力于向读者推荐好书,传播知识,今后“知力”仍会不遗余力地去干这项工作。今年我们将这一项工作固定化,并接受热心读者的建议,把之定名为“我与好书做朋友”栏目。这一栏目之目的不言而喻,但形式可多样化,如读者喜欢的书目、“知力”推荐书目、图书短评、书要摘登等等,力求编读共赏好书,尽量传播交流有益的图书信息。因此,本栏热忱欢迎读者将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请简要地介绍一下图书内容和载明该书出版者)。本期将先由“知力”向读者推荐科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杜渐创作的科幻小说丛书——《杜渐科幻小说集》。 愿我们共同办好这一传播知识的窗口! ——编者  相似文献   

5.
在《她,隐 藏 的 天 才》(Her Hidden Genius: A Novel)一书中,作者玛丽?本尼迪克特(Marie Benedict)把读者带到了另一个时代:二战后的欧洲正在重建,大屠杀的冲击仍在回荡,到处都在实行食物配给制.但是这个故事的核心矛盾对于任何一个曾涉足现代科学实验室的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因为它的...  相似文献   

6.
孤体     
<正>本文的标题是Endling,这是一个问世不到三十年的英语单词。在1996年4月4日《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提出用Endling这个词来形容一个物种中的最后个体。这个词目前还没有中文定译,有人译为“最后个体”,有人译为“孤种”,笔者在此将它译作“孤体”。在小说的故事中,多重宇宙被收敛至最后一个宇宙,A宇宙中的罗斯琳见到了B宇宙中的罗斯琳,但两个罗斯琳很快也如同宇宙一样,收敛为一个罗斯琳(一个细节是A宇宙的罗斯琳本来是有着灰白头发,最后却是“把黑色的头发从眼前推开”)。  相似文献   

7.
颜訚 《科学通报》1965,10(8):714-714
一人类进化的阶段性我们在讨论关于巨猿系统和人类起源时曾提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而渐渐采用了直立的姿势。这就是从猿转变到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这可以说是一个阶段。“但是有决定的一步终于完成了,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这又是一个阶段。“简单讲来,这些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随着完全人的出现又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这又是一个阶段。以上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乌克兰科幻作家安·德米楚克的“飞天:一个女宇航员的故事”科幻系列又来了!(本刊曾连载过这一系列的《奥林奇那星》和《嵌合体,早上好》) 这一次,读者将跟随勇敢的女宇航员瑶腊来到一片神奇的沼泽。在那里,人类科学家对目标X的探索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9.
最初的人出现在距今多少年前?最初的人出现在哪块大陆上?这两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学家许多年,至今仍是争论不休的焦点。达尔文在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年出版)一书中曾大胆推测“我们早期的祖先更可能生活在非洲”。当达尔文写下这些话时,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早期的人类化石。从那时到现在,人类学家在非洲已经发掘出比其他大洲数量更多、年代更早的人类始祖  相似文献   

10.
Kernp  martin 《世界科学》1998,(10):43-43
如果一幅画相当于一千个词汇的价值,那么一个图形就可能等价于许多复杂的数学公式。费曼图就是阐述和预测的有力工具。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以各种方式反复指出,“没有人通晓量子力学”.我们怎样去理解他的这句话呢?费曼是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权威,也是一个能对非专业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我个人认为《大自然探索》一书不论在文章的选取,还是在版面的设计上都十分好,所以对贵刊并无太多意见可提。本次写信一是对杂志社的工作人员道一声“谢谢”。谢谢你们为我们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刊物。二是想寻问一下有关贵刊2000年第11期即总第81期杂志上所登文章《火山与生命》中(第13页,彩页那一张)“我们生活在对于地球科学来说激动人心的时代。新的技术……这是我们以前不曾梦想过的时代。我们现在开始讲述的仅仅”这段文字的最后“仅仅”后面的内容写在哪里了?可能是我粗心大意没有找到吧。所以希望杂志社的叔叔、阿姨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黑龙江黑河 张宇宁 编者:张宇宁朋友,不是由于你的粗心大意,而是由于我们工作的疏忽,将该文的最后几个字:“是这个神奇故事的开端。”漏掉了,给你及广大读者朋友带来不便,在此我们深表歉意。 2000年到手的《大自然探索》月刊已10期,通读和部分反复读的共9期。刊物办得还有点“美中不足”,个别文章存在着严重的常识性错误,影响刊物的质量和她在读者中已有的崇高声誉。如第9期中的《青海湖──青色的“海”》。文章说:“青海湖……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为32.82米,总蓄水量约1亿立方米。”有小学毕...  相似文献   

12.
吴承恩在《西游记》一书中,写了猪八戒偷吃人参果的一段趣事,人们都把这当神话看。其实,世上确有人参果。在宋代学者洪迈所著的《夷坚志》一书中,有一篇名叫“青城老泽”的文章说,四川青城县(今灌县东南)外八十里,南宋时有一个老人村,关寿卿与朋友七八人往游,在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作者亨利·尼科尔斯(Henry Nicholls)推荐了一本"生物学家的居所成为进行非凡实验场所"的书,书名为《达尔文的后院:小实验如何通往大理论》。我的硬盘里有一个文件夹,名为"达尔文在家里",这是我一直想写的一本书的提纲。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达尔文的一些极为出色的实验是在英格兰的达尔文故居的嘈杂家庭环境里完成的。进化生物学家詹姆斯·科斯塔(James Costa,达尔文信托的受托人)帮助了我。他撰写的《达尔文的后院》(Darwin’s  相似文献   

14.
1976年,在美国有一本名为《根》的书非常畅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黑人青年很想知道自己的身世,了解究竟谁是自己的祖先。于是,他就顺着各条线索开始寻找自己的祖先。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玉器中,璧和琮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器物。其中,人们对璧较为熟悉,这可能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京剧《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有关系。完璧归赵的故事已收录为成语.秦国要用15座城来交换赵国的那块“和氏璧”,但赵国却不愿意。于是,人们将“和氏璧”于一切贵重的东西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另外,人们比喻人才或美好的是事物凑在一起的时候为“珠联璧合”……可见,璧,这一词在人们心中成了美好高贵的化身。  相似文献   

16.
1981年2月,有限单群的分类工作宣告“完成”了,这是本世纪数学领域的一件大事。但这项工作的由来如何?为什么要在“完成”两字上打上引号?既然已经“完成”,为什么数学家们对此仍兴致勃勃?《有限单群及其分类——历史和现状》对这项工作的历史、现状和意义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并对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集邮,是许多人的爱好。将集邮与科学史相结合,则是一种有趣的尝试,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在这方面,实际上也并非没有前例。例如,前几年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八面风”文丛中,就曾推出过很精美的《邮票上的数学》一书。不过,正值今天国际物理年之际,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学者编著的更为厚重的《邮票上的物理学史》一书。  相似文献   

18.
专家荐书     
《“可怕的科学”丛书》在以往的荐书中,我们通常只是推荐某本优秀的科普著作。但这次,我们推荐的却是一整套丛书。这就是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近来出版的“可怕的科学”丛书。其实,说是一整套丛书,也不完全确切,因为到目前为止,这套丛书也只出版了其中“经典科学”系列的20种, 丛书的“另类新知”系列、“自然探秘”系列、“经典数学”系列和“体验课堂”系列中的另外40种,正在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19.
正虽然《改变思维》一书有可能被一些人看作是"闲书",即一位术有专攻的校长(同时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写了一本与其专业无关的"闲书",但依笔者所见,该书颇能起到"明理、励志"的效果,相信这也是作者期待的一种效果。《改变思维》的书名和它的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已大致表明这本书和一般人所理解的严肃的学术著述没有太多的关联,它也不是一本从学科角度探讨思维科学及其进展的书,作者曾表示许多深层次的思维问题应该由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去作进一步的阐释,而其本人的观点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堪称“世纪之谜”的亚特兰提斯(ATLANTIS)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在很久之前突然沉入深海消失。这个覆盖着神秘面纱的亚特兰提斯,多少世纪以来,流传真假难辨的众多传说,无数的学者不断加入这一探索行列,希望能找到蛛丝马迹,证明亚特兰提斯的存在,然而这些说法是否真实,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亚特兰提斯在哪儿最先提及亚特兰提斯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2000多年前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提及这一片已消失的地方后,陆续有千余本书提及亚特兰提斯,但这些书多是杜撰的。究竟柏拉图在著作《对话录》中两度提及遭上帝天谴而陆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