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过去的土地城镇化而言的,其核心是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如果农业人口能够有序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可以解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就能逐步变为现实,农业现代化方可实现.但在农民市民化的同时,又可能加剧城镇建设用地的短缺.所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农地制度改革是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就业方面的市民化水平较低。推进市民化进程面临成本、能力和城市融入方面的障碍,因此应该加快推进就地市民化进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进程,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通过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坚持的原则之一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加强政府引导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城镇化道路正由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新型城镇化就是人的城镇化,目前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存量(即1.66亿农民工)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城市顶层设计,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围绕1亿多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河南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方向重点;提出了提升城镇吸纳就业、劳动者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支撑等能力的对策措施;创新户籍和人口管理、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成本分担、资金保障、城镇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机制的关键环节;从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构建促进河南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引力系统和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5.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先次序和标准体系研究,为科学评价市民化水平提供依据,有助于各地有序推进市民化工作.研究表明: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致经历基本市民化和完全市民化两个发展阶段,且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各不相同.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上沿着空间转移、身份转换、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文化融入等的逻辑顺序不断演进,但在每一个环节也存在基础需求与发展需求的先后次序.3)基于农业转移人口个体层面,建立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判断标准和指标体系,为各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更为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决策参考,有助于建立了以指标体系为导向的政策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6.
根据福州市部分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问卷调查,基于修正的C-D函数的市民化进程模型,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定量研究福州市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结果表明目前福州市的市民化水平还处于偏低水平.建议政府应改革与完善相关制度,为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编织"安全网";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转变城市居民歧视农业转移人口的封闭思想观念;同时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自身需提高市民化意愿及能力,以此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业转移人口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农业转移人口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市民化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该文首先梳理了农业转移人口管理的政策演变过程,然后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农业转移人员素质不高、社会排斥、政府乏力、农业转移人员权益受损、制度缺失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教育培训、转变观念、政府推动、放开户籍、统一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农民市民化的成本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巨大障碍,因此,研究农民市民化成本对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市民化成本,采取因子分析法提出公共因子,即基础设施成本指标、社会保障成本指标和子女教育成本指标。针对因子分析提出公共因子的结果,并提出解决农民市民化成本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发曾 《河南科学》2014,(6):919-924
新型城镇化是国之方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已进入实施阶段.结合中原经济区以及河南省的实际,研究新型城镇化实施的重要议题,是中原学者义不容辞的任务.这些重要议题包括:端正实施理念,谋划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引导就近城镇化,组建大都市地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一思路的实践重点就在于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阶段无论从外在的政策方向、经济发展和城市承载空间来看,还是从内在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来看,安徽省都具备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条件。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城市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地政府财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不可能运用统一的市民化模式。因此,应采取区域差异化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主要从皖江与皖北差异性、主体功能区差异性,以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差异性三个维度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除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因素,探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策,成为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扎得根”的关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大胆创新,循序渐进.要通过深化户籍、土地、就业、社保等制度改革,加强权益保障,提升整体素质,增强市民意识,合理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政府在市民化过程中,为弥补城乡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差距所承担的财政压力成为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因此,测算市民化的公共成本,成为研究市民化工作相关对策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在确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构成的基础上,从一次性成本和经常性成本两个方面,测算了陕西省省域公共成本。根据市场和政策因素建立地区成本修正模型,测算省域及各地市公共成本。陕西省市民化公共成本为29 689元,其中首年支付一次性成本为22 874元/人,每年持续支付的经常性成本为6 815元/人。各地市首年总公共成本在33 800元~29 651元之间,关中地区最高,陕南次之,陕北最低。从公共成本特征出发,陕西省市民化工作需要扩大成本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成本中占比较高的要素中,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小城镇低成本优势,推进县域城镇化工作,分担大城市市民化压力,促进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农村人口、土地等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调整,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将受到巨大影响,土地利用现状的改变在所难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的不断演变也内在要求着农用地流转需要较大规模,并且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14.
《工程与建设》2013,(3):429
作为城镇化的题中之义,农业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谋生,而由此催生的"城中村"、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不能回避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是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意义十分重大.通过对云南省曲靖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从实证和理性的层面进一步阐释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意义,分析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河南城镇化也将步入新型城镇化道路和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新时期,为促进河南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出如下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二是探索建立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城镇化健康发展投融资机制;四是探索建立城乡利益平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国外三条城镇化道路相比,渐进性农民工市场化是第四条、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行的城镇化道路.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化流动、农村剩余人口自愿入城、诱致性制度跟进、宏观调控下有序转移和二阶段渐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可能而且可行.农民工市民化在我国城镇化指标中占主导地位,只需将农民工全部或者绝大部分转化为市民,就能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人口城镇化水平.从制度层面来看,中国城镇化道路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制度创新的悖论、农民工身份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政策思路应当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社会和谐、财政分担能力和城镇人口容量,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采取诱致性渐进性的制度改革,消除制度障碍,在宏观调控下,积极稳妥、有步骤分阶段逐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分配的帕累托改进甚至最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城镇化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这也是我国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好机会,也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时机。在目前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突破,就是人口的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同样也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口的城镇化中最重要的应该属农民工的市民化。该文就从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意义出发,叙述了当前农民工市民化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研究玉林市新型农业现代化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加快玉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近些年,玉林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居全区地级市之首,农业经济迅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土地零散破碎、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非粮化严重等问题。采取推进小块并大块,加强土地流转宣传力度,完善土地流转运行机制,健全农村保障体系,杜绝过度非粮化等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加快土地有效流转,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郭军 《河南科学》2014,(6):949-952
城镇化的内核是人的城镇化,在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的情况下,本质上就是大量农民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城镇化.在一个整体工业化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现时城市经济社会承载力有限,农民进城纠结、彷徨,欲进不能.欲罢不休背景下推进城镇化,政府事实上面临着究竟向怎样的城市转移和怎样实现稳妥转移的严峻考量.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方面还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客观规律,让农民进城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注意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热中进行冷思考的问题,以利于科学推进城镇化,走一条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实实在在的城镇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