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探讨不同浓度的昆布多糖对氯化镉诱导的斑马鱼骨骼发育毒性的改善作用。选用发育正常的72 hpf斑马鱼胚胎,加入100 μg/L浓度的氯化镉,同时加入不同浓度(25、50、100 μg/L)的昆布多糖。3 d后,用钙黄绿素进行染色2 h,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骨骼发育的情况,拍照并计算硬骨部分的荧光染色面积。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昆布多糖溶液对氯化镉诱导的骨骼发育毒性均呈现出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100 μg/L浓度的昆布多糖溶液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改善作用最显著,25 μg/L浓度作用最弱。研究结果表明,昆布多糖对氯化镉诱导的斑马鱼骨骼发育毒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淫羊藿不同提取方法对大鼠主要内脏器官^45Ca内流、外溢的作用规律及对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用^45Ca跨膜测量技术研究淫羊藿不同提取物对大鼠心脏、动脉平滑肌、肝、肾脏等4种器官电压依赖钙通道(PDC)的作用特性;用大孔树脂分离、鉴定淫羊藿的有效成分.结果:1.淫羊藿对心脏、动脉平滑肌、肾脏等3种器官^45Ca跨膜流动的影响作用极显著,既能阻滞^45Ca大量内流,又能促进已流入细胞中的^45Ca外溢;2.淫羊藿的碱提组对内脏器官钙通道的调控作用优于醇提组和水提组.3.淫羊藿提取物对药物和结扎冠状动脉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均有保护作用.结论:淫羊藿对多种内脏器官钙通道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对维持细胞内Ca^2 浓度的稳定和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淫羊藿对大鼠心肌缺血性桶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含有0,100,200,300和500mmol/LNaCl的Hoagland's培养液处理箭叶淫羊藿幼苗,处理一定时间后对其鲜重、干重、叶表面积等形态参数以及根系活力、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aCl胁迫明显抑制了箭叶淫羊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地上部分茎、叶和地下部分根的鲜重和干重均有比较显著的降低,根系活力下降;同时,箭叶淫羊藿总蛋白质含量也受NaCl胁迫浓度的影响;在低浓度范围内,NaCl对箭叶淫羊藿叶片中CAT活性的影响不大,高浓度时CAT活性受到抑制;但其总抗氧化能力由于NaCl胁迫而明显降低.箭叶淫羊藿的生长受NaCl抑制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伏牛山原生药用植物白花蛇舌草、淫羊藿、鱼腥草和冬凌草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了该四种药物对食管癌和肝癌细胞中的抑制活性。通过萃取获得药物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后,使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了EC109食管癌和HepG2肝癌细胞接受不同浓度不同时间药物刺激后的生长状况。其中,淫羊藿和鱼腥草的最低IC50仅为0.18 mg/mL和0.16 mg/mL,而白花蛇舌草和冬凌草的最低IC50分别达到0.52 mg/mL和0.66 mg/mL。此研究结果首次证明:白花蛇舌草、淫羊藿、鱼腥草和冬凌草对于食管癌EC109和肝癌HepG2细胞有浓度依赖和时间相关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伏牛山原生药用植物白花蛇舌草、淫羊藿、鱼腥草和冬凌草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了该四种药物对食管癌和肝癌细胞中的抑制活性。通过萃取获得药物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后,使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了EC109食管癌和HepG2肝癌细胞接受不同浓度不同时间药物刺激后的生长状况。其中,淫羊藿和鱼腥草的最低IC50仅为0.18mg/mL和0.16mg/mL,而白花蛇舌草和冬凌草的最低IC50分别达到0.52mg/mL和0.66mg/mL。此研究结果首次证明:白花蛇舌草、淫羊藿、鱼腥草和冬凌草对于食管癌EC109和肝癌HepG2细胞有浓度依赖和时间相关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热水浸提法制备淫羊藿提取液,以发酵的葡萄酒为酒基,辅以适量白砂糖和柠檬酸,研制出一种淫羊藿保健露酒.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1∶30,浸泡1.5h,于80℃水浴4h时,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率最高;在葡萄酒中添加25.0%淫羊藿提取液、20.0%白砂糖和0.1%柠檬酸时,淫羊藿保健露酒的感官品质最好;淫羊藿保健露酒中总黄酮、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质量浓度分别为297.08、16.64、18.57、25.23、7.89mg/L;与普通葡萄酒相比,淫羊藿保健露酒的抗氧化活性更强.该生产工艺所得淫羊藿保健露酒兼具优良的感官品质及较好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及其系列脱糖产物淫羊藿次苷Ⅰ(icarisideⅠ,ICAⅠ)、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ICAⅡ)和淫羊藿素(icaritin,ICT)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活性,并筛选抑制活性最强的化合物.以ICA为原料通过不同工艺制备ICA系列脱糖产物ICAⅠ、ICAⅡ和...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植株性状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度,为淫羊藿药材道地性研究、种质资源保护及野生抚育、优良品种培育提供依据。对40个种质产地野生粗毛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植株性状及土壤因子进行测定,用手持GPS基准定位仪记录各产地相应海拔、经度和纬度并通过查询各产地气象部门获取气候因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淫羊藿性状与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并对各产地居群植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变异性分析。淫羊藿植株性状与其对应环境因子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影响巫山淫羊藿各性状的关键因子为7月均温,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海拔、纬度。影响粗毛淫羊藿整体性状的主要为纬度、无霜期、年均日照时数、海拔,相对土壤因子,气候因子对粗毛淫羊藿性状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选择适宜环境,可加快植株的生长发育,益于淫羊藿药材的种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淫羊藿苷和脱水淫羊藿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别测定了两者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还原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具有很强的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力和总抗氧化的能力,有较强的清除OH.的能力,且均呈剂量依赖性.脱水淫羊藿素对DPPH.的清除能力很强,对OH.、超氧阴离子和脂质过氧化有较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表明淫羊藿苷和脱水淫羊藿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氮(N)、磷(P)、钾(K)三因素五水平L25(53)的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移栽的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及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淫羊藿属植物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有机肥(猪粪)能极显著提高巫山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的产量,且效能优于N、P、K最优组合;适宜的N、P、K组合(巫山淫羊藿的叶产量在A5B4C3处理下最高,茎产量在A5B5C4处理下最高;柔毛淫羊藿的叶和茎产量均在A5B5C4处理下最高)能显著提高两种淫羊藿的产量,但过量的N、P、K则抑制了其生长,使其减产;N、P对两种淫羊藿产量的作用最大,K对其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巫山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的栽培过程中,建议合理地使用有机肥或适宜比例的N、P、K将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苍耳子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运动行为的影响,取受精后12/24 h斑马鱼胚胎,将胚胎分别置于不同浓度苍耳子提取物溶液中,在作用不同时间后,显微镜下统计孵化率、死亡率和心率;取受精后120 h斑马鱼胚胎,用不同浓度苍耳子提取物处理60 min后,利用行为学分析系统统计各组斑马鱼在0~10、10~20、20~30 min内行为轨迹,基于游行距离与游行时间得到游行速度,并统计转圈值。结果表明,苍耳子提取物对受精后12 h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有毒性,使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降低,在提取物浓度大于15μg/mL时,孵化率低于40%;0.93μg/mL苍耳子提取物可提高24 h斑马鱼胚胎的心率(P≤0.01),当提取物浓度大于7.5μg/mL时,心率显著性降低(P≤0.01);在行为学分析中发现,当苍耳子提取物浓度大于3μg/mL时,游行速度与转圈均值明显增加。研究认为,苍耳子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毒性作用,能够兴奋斑马鱼胚胎心率并增加其游行速度。  相似文献   

12.
探讨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低聚果糖及低聚异麦芽糖对肠道蠕动的促进作用。选用发育正常的5 d的斑马鱼幼鱼,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培养24 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对斑马鱼肠道蠕动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25~500 mg/mL的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均对斑马鱼肠道蠕动有促进作用,蠕动次数与浓度成正相关性。相同浓度条件下,低聚果糖较低聚异麦芽糖促进斑马鱼肠道蠕动的作用更明显。采用斑马鱼动物模型可实现促进肠蠕动药物的早期、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对阿司咪唑诱导斑马鱼胚胎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发育正常的48 hpf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模型,加入阿司咪唑(4 μmol/L)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上述胚胎,于72 hpf观察胚胎心脏的形态、心率及静脉窦 动脉球(SV BA)的变化。结果发现阿司咪唑模型对照组在给药后出现心脏损伤现象,包括心包水肿、心脏周围血细胞堆积、心率减慢和SV BA间距的缩短,白藜芦醇给药组对上述损伤情况改善明显,并且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阿司咪唑诱导的心脏毒性作用明显减小。研究认为白藜芦醇对阿司咪唑诱导的斑马鱼心脏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对斑马鱼发育的量-毒关系。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2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观察胚胎和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体长及形态学变化。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异烟肼对斑马鱼有明显的发育毒性,能导致斑马鱼发育迟缓和畸变。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小于6 mmol/L)异烟肼对斑马鱼无发育毒性,高剂量(≥32 mmol/L)异烟肼显著抑制胚胎的孵化率,并有明显的胚胎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斑马鱼死亡率和畸形率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本实验条件下,异烟肼的最大无毒性效应浓度为2 mmol/L。  相似文献   

15.
对27种中药分别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进行系统提取,利用转基因斑马鱼对提取物进行血管生成抑制活性检测。提取物处理斑马鱼胚胎24 h后,统计斑马鱼节间血管(ISV)的生长情况,并计算抑制率;部分有活性的提取物进一步采用鸡胚尿囊膜(CAM)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川芎水提物、白芍乙酸乙酯提取物、竹黄水提物、鬼箭羽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物、乳香水提取物、大青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显示出抑制血管活性现象;其中川芎水提取物、鬼箭羽乙酸乙酯和水提物、乳香水提取物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27种中药中发现了7种提取物具有抑制转基因斑马鱼节间血管生长的作用,这种作用与血管内建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细胞增殖实验(MTT)研究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AE)对人宫颈癌细胞SiHa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将SiHa细胞注入48 hpf的斑马鱼胚胎卵黄囊,建立斑马鱼移植瘤模型,然后用不同浓度AE进行处理,考察肿瘤细胞在斑马鱼体内的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显示,AE对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浓度 时间 效应依赖关系;体内实验表明AE对斑马鱼移植瘤的增殖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AE具有开发成抗宫颈癌药物的潜能,同时斑马鱼移植瘤模型也可以成为宫颈癌研究和药物评价的重要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水生生物受喹诺酮类抗生素影响的作用机制,选取2种典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将斜生栅藻和斑马鱼分别置于其溶液中暴露,在第5,10,15 d,检测并比较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质量浓度为0,30,60,120,360 mg/L时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体内SOD和CAT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SOD活性的影响趋势相似,说明斑马鱼和斜生栅藻SOD活性受影响的程度基本相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CAT活性的影响呈现不同趋势,说明不同水生生物维持体内细胞抗氧化环境平衡的能力不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斑马鱼试验组SOD活性、CAT活性影响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均高于斜生栅藻试验组,说明2种喹诺酮抗生素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SOD活性和CAT抗氧化应激反应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8.
Thisse B  Wright CV  Thisse C 《Nature》2000,403(6768):425-428
Definition of cell fates along the dorso-ventral axis depends on an antagon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ventraliz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superfamily members, 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and factors secreted from the dorsal organizer, such as Noggin and Chordin. The extracellular binding of the last group to 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prevents them from activating their receptors, and the relative ventralizer:antagonist ratio is thought to specify different dorso-ventral cell fates. Her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a non-genetic interference method using a specific competitive inhibitor, the Lefty-related gene product Antivin,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cell fate along the antero-posterior axis of the zebrafish embryo is controlled by the morphogenetic activity of anothe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superfamily subgroup--the Activin and Nodal-related factors. Increasing antivin doses progressively deleted posterior fates within the ectoderm, eventually resulting in the removal of all fates except forebrain and eyes. In contrast, overexpression of activin or nodal-related factors converted ectoderm that was fated to be forebrain into more posterior ectodermal or mesendodermal fates. We propose that modulation of intercellular signalling by Antivin/Activin and Nodal-related factors provides a mechanism for the graded establishment of cell fates along the antero-posterior axis of the zebrafish embryo.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4种进口紫花苜蓿品种的抗逆性,用土壤浸出液和H2SO4、NaOH分别配制不同pH值的溶液,pH为7时不同NaCL浓度的溶液,以及不同pH值和不同NaCL浓度的混合溶液,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耐酸能力从大到小顺序为金皇后、飞马、阿尔冈金、维多利亚;耐碱能力从大到小顺序为飞马、阿尔冈金、金皇后、维多利亚;耐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