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王禹偁对欧阳修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和欧阳修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和王禹偁一样,欧阳修不满晚唐五代以来士风之不振,以儒家十分积极的入世态度,投入变革现实的斗争。他们极力倡导君子风范,以求道取义的名节观念、行道救时的责任意识和守道不屈的人格精神为主要内容。欧受王的影响,重视儒学传统,更注重儒道致用的品格;对文的作用给予更多的重视,更强调文的平易自然。作为重建儒学信仰和推动诗文革新的先驱,王禹偁对欧阳修和宋代士大夫人格精神的熏陶和诗文创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王禹称和欧阳修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和王禹称一样,欧阳修不满晚唐五代以来士风之不振,以儒家十分积极的入世态度,投入变革现实的斗争。他们极力倡导君子风范,以求道取义的名节观念、行道救时的责任意识和守道不屈的人格精神为主要内容。欧受王的影响,重视儒学传统,更注重儒道致用的品格;对文的作用给予更多的重视,更强调文的平易自然。作为重建儒学信仰和推动诗文革新的先驱,王禹称对欧阳修和宋代士大夫人格精神的熏陶和诗文创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亭记文在唐代完成了由“记”转“论”的过程,对于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宋人的创作影响深远。欧阳修的亭记文对唐人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虽有对亭及周边风景的生动描写,但写景已经不再是文章的中心,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被忽略。欧阳修更多时候只是把“亭”作为一个媒介,触发自己对某些事、某些人的看法,写亭只是为了起“兴”。至此,亭记文也由唐代的记叙描写中夹杂议论,转向叙述和议论相辅相成甚至议论至上,真正地成为了作者表达自己主观感情、思想的文体形式。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与韩愈的关系已被反复论述,而他与白居易之间的关联则较少为人所提,实际上欧阳修踵迹宋初王禹偁的努力,继续积极效法白居易。生活方面,他积极实践白居易式的闲适生活,沉浸在对各种乐的享受中,摒弃悲怨愁苦的传统贬谪态度,更倾向于白居易式的乐观旷达,这对北宋士人精神的形成不乏重要的示范作用。诗歌创作方面,欧诗呈现出的平易畅达风格与他兼学白居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讽谕精神、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经过欧阳修大刀阔斧的诗文革新融入了宋诗的骨髓中。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诗经学专著《诗本义》是北宋诗经学的开山之作和代表之作,《诗本义》一书提出了诸多解《诗》的新见解和新方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解诗方法上,将《诗经》的文学研究方法纳入经学研究轨道,迈出了从经学转向文学的第一步。探讨《诗本义》如何从《诗》的艺术形式入手研究《诗》,并以此体现出《诗本义》在诗经学逐渐摆脱经学的桎梏,从而走向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所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7.
黄庆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4,(1)
北宋庆历三、四年(1043——1044年)间,进行了有宋一朝第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史称“庆历新政”(以下称“新政”)。当时年仅三十多岁、风华正茂的欧阳修(1007——1072)是推行“新政”的重要成员,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显示出思想家、政治家的才华。这段历史,可说是他一生中最有光彩的部分。(一)欧阳修登第不久,就和日后主持“新政”的范仲淹(989—1052)建立了友谊。他前期的政治活动、文学活动都受到范仲淹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是宋代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家,他的传记文学理论在坚持史学原则的基础上,从文学的角度探讨了传记的写作,包含了传记写作的态度、目的、方法、语言等问题,使传记文学理论的研究在史学和文学的两极中得到平衡,为后代传记文学理论的发展开启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北宋中期,围绕着英宗对其生父濮安懿王的称呼问题,朝廷臣僚之间爆发一场激烈而持久的争论,这就是“濮议之争”。晚年的欧阳修,深深地卷入了这场论争的旋涡,并为此背上种种骂名,带着沉痛的心灵创伤,离开朝廷,走上求退致仕的道路。笔者试据北宋史料,考述“濮议之争”始末,简析它对欧阳修生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敏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9):30-34
欧阳修的赠序文在内容上主要有言劝慰、作勉励、表称美三类,在艺术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情系于文,意蕴深厚;巧于构思,随人赋文;善用比喻、类比、对比、渲染等手法,这些都统一在"六一风神"这一独特的美学风范之中。其赠序文完全脱离了赠诗之依附,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且从中可以略见其作为一代之"精神导师"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研究”选修课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其教学内容的改革表现在“乡土性”和“综合性”,教学方法的改革表现在“启发性”和“实践性”。在教材建设方面,也达到较高理论水平。该课程建设对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充满改革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人格标新、政治鼎新、学术更新和文学革新等方面。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改革创新的同时,辟“怪”而守“中”,切实地改变了世风士气,改变了政坛、学坛、文坛风气。其思想渊源,除“变通说”、“人情说”之外,还在于他对“道”赋予“平易性”、“务实性”的解释,在于其立身治学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3.
论欧阳修碑志文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碑志文重视立言“不朽而存”的价值 ,坚持“事信言文”的创作准则 ,讲究求真务实、记大略小。《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多采用欧碑内容 ,众多宋人笔记与欧碑记载一致 ,可相互参验。欧碑在为后世保存珍贵史料的同时 ,也留下了珍贵的史识。对欧碑不能一概而论 ,当分类研究。友朋、名臣类碑志最有份量 ,亲属、女性类亦有佳篇 ,宗室类多流于类型化、概念化的记叙 ,价值不高。庆历情结和洛阳情结 ,欧挥之不去而刻骨铭心 ,对其碑志文创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欧从韩碑 ,更从《史记》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友朋、亲属类碑志情挚意浓 ,独具风神 ,最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碑志文重视立言“不朽而存”的价值,坚持“事信言文”的创作准则,讲究求真务实、记大略小。《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多采用欧碑内容,众多宋人笔记与欧碑记载一致,可相互参验。欧碑在为后世保存珍贵史料的同时,也留下了珍贵的史识。对欧碑不能一概而论,当分类研究。友朋、名臣类碑志最有份量,亲属、女性类亦有佳篇,宗室类多流于类型化、概念化的记叙,价值不高。庆历情结和洛阳情结,欧挥之不去而刻骨铭心,对其碑志文创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欧从韩碑,更从《史记》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友朋、亲属类碑志情挚意浓,独具风神,最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吕洪年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6,(1)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称:日本国人黥面文身,颇似吴越,“闻其旧语,自谓泰伯之后。”“泰伯奔吴”的历史传说,证明泰伯应是开发江南的始祖之一,早期江南文化与日本的关系十分密切。江南地区的吴越先民很早就到达日本并在那里形成一个部落并不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3)
明末桐城县以方孟式、方维仪、方维则、吴令仪、吴令则为主要成员的桂林方氏名媛诗社,近年来一直在明清女性文学研究领域被广泛提及。现经桐城县志、诗文集、相关史料、家谱等文献考证,诗社的概念辨析,与同期其他才媛诗社的比较,以及对名媛诗社主要成员的具体分析来看,明末桐城桂林方氏才媛群体虽然有文学交流活动,但缺乏组织性,主要成员对女性为文的态度保守,并没有结家庭型诗社。学界所谓的名媛诗社存在一说难以确立。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文学思想中的文道观、经世观和创新观,深刻地影响了末代文学的发展。受欧阳修文学思想影响,宋代古体诗文得以复兴,文风趋于平易;文学表现世俗生活广阔题材,并用以砥砺人格,整饬道德;作家勇于疑古翻案,破体为文,创造文学新体制。 相似文献
18.
晏雁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2,(2)
欧阳修的词作,饱含幽情与艳色,这同他的诗歌散文的书写内容有着强烈的反差.“六一词”的写作与欧阳修的情感生活是同一的,这种生活情趣与创作冲动有违于儒家“止乎礼义”清规戒律,反映出古代文人学士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19.
桐城派在有清一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被誉为文坛正宗,影响长达二、三百年之久,但到后期已呈衰退之势,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文学自身变革的需求.正是在这一独特的历史语境下,曾国藩通过对桐城派的改造和革新,使其再度走向"中兴",并影响了清朝末期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