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道兴 《河南科学》2014,(6):925-929
长期以来,把城市作为经济载体的思路主导城市发展,形成了"经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导致城市出现种种弊端和"城市病".实际上,城镇化应当以人为核心,城市首先是人居中心,应当把城市规划建设成为"人文城市".而实现城市发展从"经济城市"向"人文城市"的转型升级,才是"新型城镇化"的点睛之笔.面对城镇化加快和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的新形势,河南省应当深刻把握人文城市建设的内涵、途径和举措,努力把河南城市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全面提高城市文化艺术品位,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印迹指的是一种不可逆的学习模式,文化遗产作为人文城市的基因和重要基点,借助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发挥着文化遗产的印痕学习作用,通过其保护传承和展示表达的学习能力,在“人文城市”建设的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新型城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梦,也展示历史文化大国人文城市的新城镇风貌。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宝鸡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宝鸡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人文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等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城市占地规模过小,空间环境紧张,城市生态系统超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三废"污染严重,生态问题愈来愈突出;生态屏障脆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发挥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绿化;以生态重点工程带动生态城市全面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已从区域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顶层设计的决策范畴,过去的城镇化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遇到极大的困难和矛盾,究其本质在于制度上的障碍。“新型城镇化”提出新的建设目标和要求:精细化、以人为本、生态人文、集约智能、服务农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急切需要制度改革以破解过去城镇化遇到的困局,这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以GDP增长为导向的城镇发展体制改革、投融资制度改革及等级化的城市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和城镇化水平,是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太湖县在实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始终把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遵循经济规律、生态规律,把城镇环境保护做为城镇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做到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其主要做法是:一、健全环保机构,切实加强领导。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钱碧红 《科技信息》2009,(35):355-355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的不断变化,我国城镇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新城建设、老城改造都方兴未艾。如何通过物质手段来表达一个城市的人文气质、历史传承和时代精神,成为我们必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百年大计的城市建设,首先在于科学的规划设计,其次在于把握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质量,其设计水平的高下、技术运用的得当与否、施工质量的严格规范,对于营造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的适合人居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安全理论"超越了传统安全研究的国家中心主义范式,拓展了安全理论的研究范畴。文章立足对社会安全理论的梳理和认识,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域,解析典型绿洲城市城镇化发展中社会安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探讨社会安全理论对新疆城镇化建设的启示。研究认为:新疆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是社会和生态安全,动力源泉是价值认同,必要保障是建立社会安全预警体系,有效途径是重塑城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为城市建设指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又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中,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该文对生态城市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态型城镇化建设是推进辽宁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关统计资料从能源消费构成、环境保护情况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对辽宁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辽宁生态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环保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搭建科学的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
试论名城镇江山水生态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江生态市建设植根于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应以人与环境高度和谐统一为主线,加快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和用地结构;坚持“环保优先”理念,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重构;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创造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山水城市人文生态特色空间;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利是社会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社会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的新理念。城市的发展需要水利工程建设为城市的增添光辉。人水和谐、保持生态与自然的平衡发展是水利工程建设为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新举措,也是使城市水利建设与社会的人文、历史、自然和谐地融合。本文叙述上虞水利工程城区建设中将水利工程建设有机地融入城市防洪、人文、景观、绿化、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北京已形成构建“生态城市“的氛围   北京应是全国生态城市建设的首善之区.198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就明确指出:把北京建设成为清洁、优美、生态健全的文明城市,1993年再次批复指出:把城市环境建设放在首位,治脏、治乱、治污染,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首都造林绿化总体质量,把北京建成生态健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化经过70余年的发展,城市拓展从“增量”发展模式转变为“存量”更新的模式,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城市综合开发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流,其中,城市更新正是最重要的开发类型之一,属于系统性工程。为更好的推动城市更新业务规范、有序发展,本研究从政府、市场及企业等多维度对城市更新的回报机制和产出效益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不同性质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来源,厘清不同运作模式城市更新项目的回报机制,为城市更新业务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一个必然过程,也是工业化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特征。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标志。甘肃省静宁县城镇化建设在经过多年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大量的问题,笔者认为静宁县城镇化建设应走"特色化定位、市场化动作、多元化经营、法制化管理"之路,力争把静宁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新城镇。  相似文献   

15.
在海东山地城市建设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研究,认为海东山地城市建设要有别于海西,提出建设城市生态文化体系、促进山地城市的生态转型;正确运用外来名人文化、宣传及保护乡土民族文化;面山处挖掘白族山地文化、滨海处凸显渔民亲水文化;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古村落的保护,推广"一村一品"项目或建立乡村生态博物馆;打造民族性山地建筑文化品牌等海东山地城市民族文化建设的策略,为政府相关部门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原文化影响下,加强都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化社区建设的活动,是推动经济文化繁荣、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作用,把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宣传和教育作为重点,进一步建设更加和谐的都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有助于人们系统科学地了解人和自然的联系,人们在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活动中,受到理性的约束和道德的约束,能够更好地、自觉地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持续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原文化影响下,加强都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化社区建设的活动,是推动经济文化繁荣、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作用,把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宣传和教育作为重点,进一步建设更加和谐的都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有助于人们系统科学地了解人和自然的联系,人们在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活动中,受到理性的约束和道德的约束,能够更好地、自觉地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持续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建设是当代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小城市创建名城的有效途径。萍乡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基础。近年来,萍乡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五大文化品牌:闻名中外的红色文化、神秘深奥的远古文化、江南一绝的生态文化、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厚重深远的近代工业文化,大力实施文化工程,提高城市品位,为经济发展注人活力,城市文化特色成为萍乡发展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定义、结构、特性,及其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主张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化过程和结果.区域生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区域文明程度.世界先进生态思潮和先进生态实践方式具有全球意义.区域生态文化的创新及其相互之间的共融、共生与共荣,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20.
徐丽贤 《科技咨询导报》2011,(12):224-224,226
城市规划,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同时也反映了城市自身独具地域特色.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加强设计规划中的人文关怀,提高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风貌,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并同时具有生态和谐城市规划.文章通过介绍城市规划的生态化设计,并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的保留、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