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聚木糖和其它低聚糖(低聚果糖、乳果糖、异麦芽糖)一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功能性低聚糖之一。在发达国家,功能性低聚糖可替代或部分替代蔗糖而广泛应用在饮料、乳制品、调味品和糖果等食品中。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玉米芯、棉籽壳、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这些弃物中含有丰富的木聚糖类半纤维素,然而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开发利用这一大类半纤维素制备低聚木糖,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低聚木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低聚果糖豆粉是以优质大豆为原料,加入新型甜味剂一低聚果糖,经精选、烘干、灭防、杀菌脱腥、配料、浓缩、喷粉等一系列程序加工而成。由于传统大豆粉添加了蔗糖。蔗糖热值大易导致人体肥胖,同时对糖尿病患者也极为不利。而低聚果糖豆粉是以低果糖为甜味刺,由于低聚果精不仅保持了蔗糖的良好甜味特性,更主要是它特殊的生理功能。首先,低聚果糖是水溶性纤维素,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只能被杨道细菌吸收利用,故其热值低,不会导致肥胖。同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甜味剂。其次,低聚果精对肠道中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乳…  相似文献   

3.
杨月欣 《科学世界》2009,(12):38-39
膳食纤维是由许多相同不消化的寡糖、多糖所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包括抗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寡糖,抗性淀粉,纤维素,多聚糖,果胶等。由于膳食纤维的来源广泛,有些膳食纤维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氯化血红素作为过氧化氢模拟酶制备高纯度低聚果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以树脂作为载体、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制备的固定化血红素作为过氧化氢酶模拟酶,用于制备高纯度低聚果糖,以1.0 g树脂在0.05%(W/V)戊二醛溶液中与10 mg氯化血红素交联,在35℃下反应8 h,可得到53 U/g的固定化血红素作为过氧化氢模拟酶,然后以3.5 g(185 U)固定化血红素、2.0 g(160 U)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和2.5 g(100 U)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于250 mL 20%(W/V)的蔗糖溶液,结果表明,反应24 h后得到含量>80%的高纯度低聚果糖。实验证明,氯化血红素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模拟酶,用于高纯度低聚果糖的制备,明显降低低聚果糖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乳糖酶水解乳清合成低聚半乳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乳糖酶转移半乳糖苷的作用 ,以高浓度的乳清为原料 ,研究了温度、p H、乳糖浓度、酶浓度及反应时间对 GOS(低聚半乳糖 )合成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 ,温度、p H、反应时间对 GOS合成影响不明显。酶浓度和乳糖初始浓度对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 ,GOS占总糖的 2 3.9%。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比较海藻糖和低聚异麦芽糖不同添加量对果蔬蛋糕的比容、水分活度、持水性和感官分析进行比较,得出这两种糖在适宜的添加量下均能明显提高果蔬蛋糕的比容、持水性和感官价值,并能降低蛋糕的水分活度。比较两种糖的效果可看出,海藻糖对果蔬蛋糕的影响略强于低聚异麦芽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低聚木糖对两歧双歧杆菌的增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酶解低聚木糖为碳源,在严格厌氧条件下增殖两歧双歧杆菌。研究表明,低聚木糖可有效增殖两歧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对该糖的转化率与对葡萄糖的相近。将低聚木糖在浓度为5.0-10g/L的范围内增加其初始浓度,可提高双歧杆菌的菌体浓度和增殖速率,低聚木糖对两歧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的双株混合培养效果明显优于单株培养,其功能完全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适宜于低聚木糖在人体内自然增殖双歧杆菌菌群。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酸浓度、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微波功率和料液比(麦糟质量与水的体积的比)对低聚木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设计对低聚木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低聚木糖的优化工艺组合为磷酸浓度为0.8 mol·L-1,提取时间为25 min,浸泡时间为0.5 h,微波功率为440 W,料液比为1∶50.在此工艺条件下,低聚木糖的提取率为49.87%,平均聚合度为3.49.  相似文献   

9.
低糖型金耳饮料口感调配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耳发酵液为主要原料,用木糖醇和低聚异麦芽糖作甜味剂,柠檬酸为酸味剂制成低糖型金耳饮料并进行口感调配。经正交试验,当添加木糖醇5.0%、低聚异麦芽糖3.5%、柠檬酸0.10%时产品口感较佳。且还原糖含量仅为0.52%。  相似文献   

10.
为拓展热解酸化蔗糖制备低聚焦糖的应用领域,分别考察了不同温度下干法与湿法制备的低聚焦糖的pH值、特征吸收、褐变程度、糖含量、抗氧化性,并分析了低聚焦糖的主要成分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干法工艺制备的低聚焦糖的pH值先升高后缓慢降低,湿法工艺制备的则逐渐降低;干法工艺制备的低聚焦糖的特征吸收及褐变程度均上升,湿法工艺制备时则在160℃达到最强,分别为3.151和2.128;两种工艺制备的低聚焦糖的总糖含量逐渐减少,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抗氧化性增强;低聚焦糖主要成分为蔗糖、蔗果三糖等低聚糖,以及少量的葡萄糖、果糖等;低聚焦糖的热裂解产物主要有呋喃、呋喃酮、吡唑、吡咯烷、醛、烯和酸酐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常山碱盐的胃肠道毒性,并探寻适合此类毒性药物的模式动物,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测定常山碱盐对斑马鱼的10%致死浓度(LC10,以质量浓度计)和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以质量浓度计),并应用斑马鱼肠蠕动抑制作用评价模型对常山碱盐的肠道毒性作用进行评价,包括肠蠕动抑制评价、肠道表型和肠道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常山碱盐对斑马鱼的LC10和MNLC约为10 mg/L和5 mg/L.在0.50,1.67,5.00,10.00 mg/L质量浓度常山碱盐处理条件下,斑马鱼肠道内容物含量明显增加,肠蠕动抑制率分别为27.78%,61.11%,77.11%,80.89%,常山碱盐对斑马鱼肠蠕动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肠道毒性表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在0.50,1.67,5.00,10.00 mg/L质量浓度常山碱盐处理条件下,斑马鱼肠道褶皱减少或消失,肠道黏膜细胞变性,肠道黏膜破坏,肠腔模糊,肠腔变窄,且严重程度和发生率与常山碱盐质量浓度呈较明显的正相关性.常山碱盐存在明确的胃肠道毒性,斑马鱼可作为模式动物应用于消化道毒性药物的致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通过胃肠道蠕动功能分析、胃肠道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检测和肠粘膜组织形态学观察等,对阿司匹林的胃肠道毒性做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浓度为50 μg/mL时,可以加快斑马鱼胃肠道的蠕动;浓度为50 μg/mL或100 μg/mL时,虽然斑马鱼肠粘膜的组织形态未受损害,但是位于肠粘膜上的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褐藻寡糖对小鼠抗热应激能力和热应激小鼠甲状腺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褐藻寡糖(300mg·kg-1·d-1、600mg·kg-1·d-1、1200mg·kg-1·d-1)连续灌胃四周.之后各组分别在45±1℃条件下进行热应激实验,考察应激前后体重的变化、存活时间;待小鼠死亡后,分别取出甲状腺称重,计算其指数.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甲状腺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热应激小鼠体重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等剂量褐藻寡糖组(600mg·kg-1·d-1)抗热应激能力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甲状腺指数随褐藻寡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与抗热应激的存活时间存在显著相关.甲状腺的形态学也随之发生改变.结果表明,褐藻寡糖能够提高小鼠的抗热应激能力,中等剂量为最佳;甲状腺参与了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褐藻寡糖对小鼠低温力竭游泳运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对照组,3个实验组,空白组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3个实验组分别用0.75%、1.5%、3%不同浓度的褐藻寡糖进行灌胃,每只每天灌胃量0.3~0.5 mL,连续灌胃4周。之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取小鼠7只,分别在(5±1)℃环境条件下进行无负重力竭游泳运动试验,观察并记录游泳力竭时间及行为改变。待小鼠死亡后(空白组断头处死),分别取出甲状腺、肾上腺、胰腺、胸腺和脾脏,用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其系数。系数=腺体(mg)/体重(g)×100%。结果:褐藻寡糖能提高小鼠低温力竭游泳运动时间,1.5%褐藻寡糖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甲状腺、肾上腺、胰腺、胸腺和脾脏系数增大。结论:褐藻寡糖能够提高小鼠的力竭游泳运动能力,1.5%浓度为最佳;一些内分泌腺和脏器不同程度参与了小鼠低温力竭游泳运动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探讨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不同浓度的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及淫羊藿提取物的促进骨骼矿化活性。选用发育正常的72 hpf斑马鱼胚胎,以培养水为溶剂对照,各受试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10和100 μg/mL)的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溶液或淫羊藿提取物溶液,连续培养4 d后,用体积分数为0.2 %钙黄绿素染色1 h,在体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骨骼发育情况,拍照并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骨骼染色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各受试组对斑马鱼骨骼矿化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氨基葡萄糖盐酸及淫羊藿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促进斑马鱼骨骼矿化的活性。相同浓度条件下,氨基葡萄糖盐酸盐较淫羊藿提取物具有更好的促进骨骼矿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复方木香保健酒对脾虚大鼠(Rattus norvegicus)的影响,选取SPF级SD大鼠,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结合不规则喂养构建大鼠脾虚模型,并在造模成功后设置6个处理组,每组含10只大鼠,雌雄各半,其中:正常组(N组)保持正常喂养方式,模型组(T0组)保持脾虚状态,且均不予以药物治疗;莫沙必利组(TM组)予以每1 kg体质量0.01 g的枸橼酸莫沙必利,低、中、高剂量组(T1、T2和T3组)的给药量分别为每1 kg体质量给予10.0、5.0和2.5 mL的复方木香药液(其中药物含量相当于3.00 g·mL -1的生药材)。连续给药14 d后,采集大鼠血样并进行有关血液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1) T0组大鼠精神萎靡、扎堆、拱背、皮毛枯槁、嗜睡等症状依然明显;T1、T2、T3和TM组大鼠的脾虚症状均有所减轻,与T0组相比体质量增长率和食物利用率有所提高。2) 经过药物治疗,脾虚大鼠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得到提升,白细胞计数和总蛋白质量浓度与正常大鼠无明显差异;但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与红细胞计数未恢复。3) N组与T0组相比血清D-木糖质量浓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5),T3组与N组的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T0组的该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T0组相比血清免疫球蛋白G质量浓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5),但4个药物治疗组与N组的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3组与T0组相比血清胃动素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1),N、T3组雄性个体间的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雌性个体间的该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其他5组相比血清胃泌素质量浓度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5),TM、T3组与T0组相比该指标也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5)。N组与T0组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质量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雄性个体间,TM、T3组与T0组相比血清血管活性肠肽质量浓度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5),但与N组相比该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雌性个体间,T3组与T0、N组相比血清血管活性肠肽质量浓度分别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 (p<0.01)和降低(p<0.05)。N、T0组雌性大鼠的淀粉酶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0组雄性大鼠的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和TM组与N、T0组相比该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由上述结果可知,复方木香保健酒能提升脾虚大鼠的肠胃运动能力,促进脾虚大鼠消化吸收,增强脾虚大鼠免疫力,最终促进脾虚大鼠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K,不添加茶多酚)、低剂量茶多酚组(LTP,饮水中添加0.4 g/L GTP)、中剂量茶多酚组(MTP,饮水中添加0.8 g/L GTP)、高剂量茶多酚组(TP,饮水中添加1.6 g/L GTP),4组均给予常规饲料,茶多酚饮水每天更换一次,连续14 d。经MiSeq 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结果 高浓度茶多酚摄入可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乳酸杆菌的含量明显高于低剂量和对照组(p值=0.038),茶多酚对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最为明显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茶多酚具有可以增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益生菌的比例及改变菌群组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对斑马鱼发育的量-毒关系。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2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观察胚胎和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体长及形态学变化。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异烟肼对斑马鱼有明显的发育毒性,能导致斑马鱼发育迟缓和畸变。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小于6 mmol/L)异烟肼对斑马鱼无发育毒性,高剂量(≥32 mmol/L)异烟肼显著抑制胚胎的孵化率,并有明显的胚胎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斑马鱼死亡率和畸形率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本实验条件下,异烟肼的最大无毒性效应浓度为2 mmol/L。  相似文献   

19.
以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异烟肼对幼鱼发育毒性和行为学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72 hpf的斑马鱼幼鱼,观察幼鱼的死亡率、畸形率及形态变化,分析幼鱼行为学轨迹。 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有致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异烟肼对斑马鱼幼鱼的发育过程有致畸作用,表现为脊柱弯曲、卵黄囊吸收延滞、心包水肿、鱼鳔缺失、体长发育延迟和器官空泡化等。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异烟肼组幼鱼行为轨迹减少,运动次数和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具有致死和致畸作用,对幼鱼的运动行为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寡糖是一类小聚合物糖类的总称,具有许多生物学作用,且生物学效应与其添加量、动物生长环境、发育阶段、日粮水平等因素间存在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