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1987年5月至10月在黄岛养虾池对虾生长周期内对小型底栖动物数量逐月调查。指出:小型底栖动物总平均密度为1092.4inds.10cm^-2,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底栖桡足类是主要类群,其总平均密度分别为466.9和457.9inds.10cm^-2。89.7%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沉积物表层2cm内。结果指明小型底栖动物被对虾捕食,并提出了捕食模式。  相似文献   

2.
钦州湾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10月在钦州湾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情况。结果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8种,其中多毛类35种,甲壳动物7种,软体动物10种,棘皮动物2种,其它类群动物4种。底栖动物的群落优势种为蛇杂毛虫(Poecilochaetus serpens)和色斑刺沙蚕(Neanthes maculata),二者累计贡献率达到55.15%。底栖动物的栖息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密度以及3个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均形成以S6站为高值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分布趋势。钦州湾底栖动物群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局部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轻微污染扰动。  相似文献   

3.
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于监测水体的营养状况和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连接三江源、祁连山、汾渭平原、华北平原等一系列“生态高地”的巨型生态廊道,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目前,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主要以水质监测为主.受黄河特殊的水文条件和生境异质性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开展较少且数据较为分散,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为此,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干支流及其附属水体底栖动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食物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可能性食物源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方法】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广西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及可能性食物源的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 C值、δ~(15) N值)进行分析,并通过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估算不同食物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的δ~(13) C值为-23.37‰~-18.09‰,δ~(15) N值为6.59‰~17.00‰,δ~(13) C值、δ~(15) N值的变化范围较大,表明大型底栖动物食物来源较为复杂多样。7种可能性食物源的δ~(13) C值为-29.09‰~-21.53‰,δ~(15) N值为6.85‰~15.67‰,其中红树植物的δ~(13) C值最为贫化。大型底栖动物的营养级别均小于3,表明它们基本属于初级消费者。SIAR混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颗粒有机物(POM)对大型底栖动物有较高的贡献率,其次为表层沉积物(SOM),大型藻类、附生植物的贡献率较低,红树植物叶片、落叶、树皮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最低。【结论】POM、SOM是广西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重要的食物源,红树植物不是大型底栖动物碳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引滦入津流域底栖动物研究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引滦入津输水工程沿线水域进行了底栖动物种类区系组成、现存量(密度、生物量)及分布的调查研究。结合历史资料和国内相似水体研究结果并辅以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分析,对调查水域进行了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调查水域可初步划定为中-富营养型过渡类型,并已呈现明显富营养化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8.
太湖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9年8月对太湖流域3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采样.选取太湖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物种相对丰度、敏感-耐污类群组成、功能摄食类群和多样性指数等共22个参数作为构建太湖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的候选参数.通过对候选参数在参考点位(8个)和受损点位(19个)之间的比较,最终确定了总分类单元数(total taxa)、摇蚊科分类单元数(chironomidae taxa)、甲壳+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crustaceanmollusc taxa)、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相对丰度(top three of dominant taxa)以及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index)为构建评价体系的参数.通过比值法计算得到太湖流域各个采样点的生物完整性得分.在太湖流域监测的站点中7个为健康,7个为亚健康,6个为一般,5个为较差,3个为极差.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IBI得分同亚硝酸氮、氨氮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嫩江底栖动物与水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生态学评价方法对“八五”期间嫩江齐齐哈尔江段底栖动物进行了评价,并与理化评价结果做了对比,同时分析了有关理化因子对生物评价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漓江水系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8年2~3月调查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共鉴定出底栖动物82科136属169种.其中昆虫纲9目143种,占所有底栖动物种类的84.61%;个体数46 959头,占所有底栖动物数量的94.86%.甲壳纲、软体动物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个体数占底栖动物总量的5.14%.漓江支流底栖动物平均分类单元数(47)是干流的3倍(15),对水质敏感的EPT平均分类单元数,支流(25)是干流的8倍(3).漓江干流底栖动物以耐污种为主,而支流则以敏感种类为主.漓江干流和支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差异可能与干流受污染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是云南地区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时,早期松散的部落制被集权化的郡县制所取代,云南地区得以初步整合,滇池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赢得了早期云南行政中心的地位。滇池地区行政中心的确立同时又对早期云南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以及边疆的开拓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滇池水质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滇池水质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研究。以蒸馏水处理作阴性对照试验,以不同浓度的Cd,Hg处理作阳性对照试验,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对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①水体Hg,Cd污染均会明显地增加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而且Hg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较大。②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均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地增加,而且,各样点水样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不相同。③以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为指标,监测滇池水质污染的结果与水质测定结果是一致的。④本试验可将11个样点的水质污染分为三种程度,即重污染、中污染和轻污染。  相似文献   

13.
滇池的水华蓝藻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于2001年9月~2002年7月对滇池水华蓝藻进行了为期1 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滇池中形成水华的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 Kutz.)和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 Morr.).水华蓝藻总数为3 445 000~1 080 800 000 L-1,年平均为130 866 603 L-1,占浮游植物细胞总量的66.44%~90.66%.微囊藻属的数量为3 445 000~1 030 800 000 L-1,年平均为125 174 582 L-1,占浮游植物总数的35.69%~87.97%,是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的单优势属.束丝藻属的数量为0~50 950 000 L-1,年平均为5 692 021 L-1,占浮游植物细胞总数的0.46%~30.75%.水华蓝藻数量的时空分布与微囊藻属一致,7月最高,1月最低;近岸带高于湖心,湖北部高于湖中部高于南部.束丝藻属的数量3月最高,1月最低;湖北部高于南部高于中部.微囊藻水华全年可见,束丝藻属仅在3月形成零星的小面积水华.  相似文献   

14.
昆明呈贡新区入滇池主要河流水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呈贡新城流入滇池的主要河流捞渔河和洛龙河2007年及2010年度水体的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cr)等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洛龙河与捞鱼河水体均受污染,综合水质劣于地表水V类标准,洛龙河水体污染较轻,捞渔河污染较重,氮是2条河流的主要污染物.受到滇池流域磷治理措施的积极影响,总磷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机磷及无机磷培养基分别分离滇池上层底泥12个样品中的解磷菌,从细菌的数量、种类、分布特点来探讨滇池上层底泥解磷菌的区系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滇池流域近20年来的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和削减量进行了核算,分析了其变化的趋势和主要原因。在8个污水处理厂及两个截污泵站的共同运行下,滇池流域COD、总氮和总磷3种污染物的削减量从1993年的1 542 t,177 t和13 t,分别增加到2007年的40 581 t,5 193 t和637 t。总体而言,生活污染源是主要的污染源,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流域内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是滇池污染物产生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滇池富藻水静置分离效果,初步探明了水样深度、体积、温度、光照等因素对其静置分离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体积相同时,水样高度对最大清水比例指标没有影响.不同高度的水样藻、水分离程度(即清水比例)均随静置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水样高度相同时,水样体积大小的差异对藻、水分离速度的影响总体较小,具体影响大小与体积差异大小有关,体积差异越大,影响越大,但主要影响发生在静置后30~40 min内.水温对水样藻、水分离速度具有显著影响,水温越高,藻、水分离速度越快.温差越大,藻、水分离速度差异越大.水样中藻密度大小对静置藻、水分离速度具有明显影响.密度越低,藻、水分离速度越快,最终完成分离的时间越短.太阳光照对静置条件下的藻、水分离速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滇池浮游植物种类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报道2001~2002年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7种及变种.隶属于6个门.其中绿藻门有50个种及变种,占总种数的47.2%;硅藻门有33个种及变种,占总种数的31.1%;蓝藻门微囊藻属的浮游植物在上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占总数量的84.27%.滇池浮游植物群落是一个蓝藻占绝对优势的蓝藻-绿藻型.浮游植物小型化趋势明显.浮游植物种类在夏初和春天种类较多,秋冬季较少.浮游植物物种的平面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滇池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根据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6个月滇池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湖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通过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指数计算,从不同侧面研究了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06种及变种;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在3月最高,而其他月份差别不明显,平面分布上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近年来巢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期间的水质监测结果、水华暴发情况和MODIS蓝藻影像图,研究制定了巢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控方案;将巢湖划分为饮用水源地、河流入湖区和湖区3个蓝藻水华预警监控区域,设置蓝色、黄色和红色三级预警响应级别;优化了巢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布点方案、监测时段、监测频次和监测项目,为今后巢湖蓝藻水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