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2,9,16,23-四氨基酞菁铜聚合物膜,测定酸菁铜及其电聚合膜的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聚酞青铜膜是通过酞菁铜的氨基取代基阳极氧化生成的偶氮键连接而成的,在聚合物拉曼光谱中,偶氮键振动频率位于1504cm~(-1),光伏特性表明聚酞菁铜的光生电压和光生电流都比单体酞菁铜来得大。  相似文献   

2.
在光电化学电池中测定球烯C60掺杂的过渡金属酞菁(MPc)在GaAs电极上所形成异质结的光伏效应,研究不同介质及不同过渡金属酞菁对光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C60与MPc在特定的有机溶剂中可形成新的加合物,以UV-Visible光谱表征,在长波部分有新峰出现;2)C60掺杂增强了MPc在GaAs电极上的光伏效应.与GaAs相比,△V可增强2~3倍;3)不同介质电对对光伏效应有较大的影响,I3/I是较好的介质电对.  相似文献   

3.
在光电化学电池(PEC)中分别测定了6种典型的金属酞菁配合物(MPc)在GaAs单晶电极上所形成的异质结的光伏效应,并研究了不同介质电对及介质溶液的酸碱性对光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O_2/H_2O(KCl溶液)及l_2/l~-_3是两种较好的电池介质电对;介质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对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光伏效应有较大的影响;6种金属酞菁配合物中ZnPc、MgPc具有较好的光伏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M-2000UI型宽光谱可变入射角椭偏仪研究十六氟铜酞菁(F16CuPc)和铜酞菁(CuPc)薄膜的光学性质. 在248~1 650 nm使用逐点拟合的方法对测得椭偏光谱进行分析, 获得两种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复介电常数和吸收系数. 讨论了外环氟取代基对酞菁光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共轭酞菁大环上的外围取代基对薄膜的响应波长和非正常色散影响较大. 分析了两种酞菁的电子结构及吸收谱成因, 并由吸收边外推得到两种材料的光学禁带宽度(Eg).  相似文献   

5.
四羧基金属酞菁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系列四羧基金属酞菁配合物,研究了中心金属的电子层结构、取代基效应以及溶剂的极性对于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波长λmax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中心金属为不满d壳层结构,则随着金属的电负性增大原子半径的减小λmax逐渐增大,当d壳层结构添满电子后,则随着金属的电负性增大原子半径的减小λmax逐渐减小.酞菁的周边位置被羧基取代后,羧基与酞菁大环共轭,增大了π电子的共轭体系,λmax红移.随着溶剂的极性的增大,其Q带最大吸收峰波长λmax红移.  相似文献   

6.
酞菁铜磺酰氯接枝聚苯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酞菁铜和氯磺酸为原料合成出氯磺化酞菁铜,用其对本征态聚苯胺进行接枝聚合,获得了侧链具有酞菁功能基分子结构的聚苯胺.该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和成膜能力,电导率达到10 - 1 S/cm ,利用红外谱图证实了所合成产物的结构.紫外吸收分析表明,用酞菁铜磺酰氯接枝聚苯胺后,其在可见光区、近红外区都具有较强的吸收,极可能会大幅度地提高其光电导性能.热失重研究也表明了聚苯胺用酞菁铜磺酰氯接枝后,热稳定性较原来提高了100 ℃,且电子透射电镜显示该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7.
酞菁铜衍生物LB膜中取代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3种不同取代基四-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A)、四-4-(四氢糠氧基)酞菁铜(B)和四-4-(正壬氧基)酞菁铜(C).热重分析表明3种衍生物的稳定性的顺序:A>B>C.偏振紫外光谱数据得到的结果与∏-A曲线推得结果一致.3种配合物的溶液和LB膜的循环-伏安曲线均显示了准可逆的电化学性质,LB膜的循环-伏安曲线对称性比相应溶液中的大,A的氧化-还原峰的劈裂最小,C的劈裂最大,B居中.  相似文献   

8.
酞菁是卟啉的衍生物,是人工合成化合物,酞菁(Pc)大环外围苯环上的所有位置都可发生取代反应.实验在酞菁环外围位置引入R基团后,发现R基的引入对酞菁锌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红外光谱性质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二茂铁衍生物清除羟自由基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了10种二茂铁衍生物清除羟自由基(·OH)活性,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进而探讨了取代基结构与清除·OH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取代基共轭效应、诱导效应和体积都对衍生物清除·OH活性有明显影响.含共轭或吸电子取代基二茂铁衍生物,半波电位(E_(1/2))较高,清除·OH活性较弱;而含给电子取代基的二茂铁衍生物,E_(1/2)较低,清除·OH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外环上有偶氮基取代的两种新型的酞菁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紫外、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电子光谱显示了新型酞菁化合物的新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11.
基于DNA与RNA对中药葛根素的荧光有猝灭作用而建立了DNA、RNA的测定新方法.在生理pH值附近,当激发波长为266 nm,葛根素在460 nm处出现荧光,随着核酸的加入,葛根素的荧光强度线性下降,本文对4种不同核酸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检测限进行了测定,对外来离子的干扰进行了研究,与经典的核酸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核酸使葛根素荧光猝灭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Tris-HCl(pH7.2)介质中,研究了1个新的苯甲酸氮芥铕(Ⅲ)配合物(Eu(BANM)3·H2O)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性能,表明此配合物可作为DNA定量测定的荧光试剂.此外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对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证明DNA与配合物之间存在插入和沟结合2种非共价作用方式,配合物与DNA的平均结合常数为7.19×1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23)对紫外线吸收剂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PBS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SA能够与DNA相结合形成复合物,引起了PBSA紫外吸收的降低和荧光的猝灭;PBSA与DN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两者间的结合位点数为1.11.  相似文献   

14.
以芘和3,4-二甲氧基苯甲酰氯为原料,经酰基化、脱甲基反应合成了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硼酸与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硼酸使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在波长366 nm的吸光度减小、吸收峰蓝移至344 nm,379和399 nm处的荧光增强,其吸光度(366 nm)减小的程度和荧光(379 nm)增强的程度与硼酸的浓度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溶液中硼酸以B(OH)4-形式与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分子中的邻位酚羟基结合形成1∶2络合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的浓度、氧化石墨烯与DNA分子荧光探针的反应温度、DNA链长度对FRET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的浓度、氧化石墨烯与DNA分子荧光探针的反应温度、DNA链长度对FRET效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氧化石墨烯浓度越大,其对DNA分子探针的荧光猝灭效率越高;氧化石墨烯与DNA分子荧光探针的反应温度越高,淬灭效率越高;DNA链越长,氧化石墨烯淬灭的效率越低.因此,氧化石墨烯的浓度、氧化石墨烯与DNA分子荧光探针的反应温度、DNA链长度对FRET效应都应该是设计生物传感器时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DNA与抗癌药物道诺霉素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采用荧光光谱法并用溴化乙锭(EB)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道诺霉素(DRN)与DNA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果表明:DRN的生色团能够嵌入dsDNA双螺旋结构的碱基对之间,DRN与DNA的主要作用位点是碱基G、C;DRN插入dsDNA碱其对中,不会破坏碱基对中氢键,不会影响DNA的复性;DNA与ssDNA仅仅存在弱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二茂铁芳酸与二氯二茂钛(锆)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邻二茂铁基苯甲酸,邻二茂铁甲酰基甲酸的钠盐,在无水无氧操作下,与二氯二茂太或二氯二藏锆进行反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兴起的双-嵌入剂是一类安全、方便、高灵敏度、低背景的理想核酸探针,当使用激光激发的共焦荧光扫描仪检测时,对核酸的分析可达pg级,赶上甚至超过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本文对双-嵌入剂荧光核酸探针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发展展望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曲酸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曲酸处理后胰蛋白酶紫外光谱、荧光淬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的变化.结果显示曲酸对胰蛋白酶具有激活作用;二者相互作用后,曲酸可以使胰蛋白酶的紫外吸收强度增强,但却使得蛋白内源荧光强度下降;Stern-Volmer作图显示曲酸对胰蛋白酶的荧光淬灭为静态淬灭作用;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探讨了曲酸对胰蛋白酶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墨毡阴极在上、钛钌铱网状阳极在下、以60°倾斜角平行放置的电解槽以及紫外光谱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对电Fenton法氧化降解水溶液中苯甲酸的效果、条件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斜放电极增加石墨毡阴极与氧气泡的接触机会,有利于H2O2的生成,通过适量添加Fe2+并保持水溶液适当的酸性,有利于H2O2向·OH的原位顺利转化;电Fenton法氧化降解苯甲酸的较佳条件为:pH=3,Fe2+添加量25mg/L,电解电流密度3mA/cm2;在用电Fenton法彻底氧化降解苯甲酸的过程中,存在着苯甲酸转化生成对羟基苯甲酸和间羟基苯甲酸的中间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