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系统论述了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薄膜、纤维、功能分离膜、交联凝胶等材料的成型、结构与性能。指出这类液晶聚合物具有胆甾相或向列相液晶态。与各向同性态的同种材料相比,各向异性态的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材料具有更优异性能。双轴取向液晶三乙酸纤维素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310MPa和6.3GPa;由液晶态干湿法纺丝所获得的高分子量纤维素纤维的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高达2.2GPa和65GPa。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分离膜也表现出高得多的气体选择透过性能。其液晶交联凝胶中,凝胶所占质量分数高达98%,以及具有显著不同于各向同性态凝胶的液胀行为。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可望作为生产高级包装膜、功能纤维、气体分离膜、各向异性功能凝胶等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
工业生产的三醋酯纤维素(分子量约 10~5)溶解在三氟乙酸(TFA)和二氯甲烷(CH_2CI_2)混合溶剂中,在一定浓度下可形成液晶。选择了不同条件进行液晶纺丝,再把初生纤维经过235℃热处理,通过不同皂化处理,得到强度为11.02cN/dtex,模量为 348.98cN/dtex的高强高模纤维素纤维。X-光衍射分析表明该纤维素纤维属于纤维素I族。  相似文献   

3.
二乙醇胺衍生物对纤维素原增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双(2-羟乙基)正丁胺,正己胺,正庚胺和正辛胺作为再生纤维素原增塑剂,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了以及力学性能测量研究了增塑后膜的结构与性能。实验表明,这4种二乙醇胺衍生物对纤维膜具有较好的增塑作用,并且随碳原子数的增加,增塑效果下降,但增塑剂与纤维素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4.
取代基上官能团位置对苄基壳聚糖衍生物液晶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4种N-苄基化壳聚糖衍生物,即N-(2-羟基苄基)壳聚糖、N-(3-羟基苄基)壳聚糖、N-(4-羟基苄基)壳聚糖和N-(3-甲氧基-4-羟基苄基)壳聚糖(分别简写为NOCS、NMCS、NPCS和NMPCS),它们的取代基上官能团的数目和位置不同.N-取代度相近,分别为0.72,0.62,0.71和0.68.衍生物溶解在甲酸溶液中均呈现胆甾型溶致液晶相.用偏光显微镜法和折射率法测得各衍生物的液晶临界浓度w分别为28%,37%,24%和27%,均比纯壳聚糖的12%有很大提高,因为取代基的引入破坏了壳聚糖分子内与分子间非常强烈的氢键作用.通过分子模拟,对4种壳聚糖衍生物分别从分子内氢键作用与分子间氢键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在分子内氢键方面,NOCS较强,NMCS、NPCS和NMPCS均较弱.在分子间氢键方面,NOCS较弱,NMCS居中,NPCS与NMPCS较强.将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键作用与临界浓度相联系,可见分子内氢键强(如NOCS)或者分子间氢键强(如NPCS,NMPCS),都显著地提高了分子链的刚性,分子链的排列与取向更加规整,因而降低了壳聚糖衍生物的液晶临界浓度,这两个因素只要具备一个即可.若两者都不强(如NMCS),则分子链的刚性较小,临界浓度明显较高(37%).对于该体系,氢键的强弱对液晶临界浓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低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液晶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低聚噻吩衍生物N,N′-双烷烃基-5,5″-二溴基-2,2′:5′2″-三噻吩4,4″-二酰胺(DNCnDBr3T,n=5,8,16,18).示差扫描量热法测定及偏光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显示,DNCl8DBr3T、DNCl6DBr3T、DNC8DBr3T具有近晶A相液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烷基链的长度以及分子间氢键对于液晶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还考察了DNCnDBr3T(n=8,16,18)的光、电性能以及与有机溶剂的凝胶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有机噻吩类衍生物液晶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噻吩类衍生物包括齐聚噻吩衍生物和聚噻吩衍生物.从有目的地设计、合成噻吩类衍生物液晶,继而探索其作为液晶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综述了噻吩类衍生物液晶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可直接溶解在磷酸/多聚磷酸溶剂体系中形成液晶溶液,使用此溶液有希望制得高强、高模的纤维素纤维.用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了纤维素/磷酸/多聚磷酸液晶溶液的清亮点,通过动态流变实验研究了溶液在不同温度、不同纤维素质量分数、不同P2O5质量分数及不同纤维素聚合度(DP)下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在溶液温度40℃以下,纤维素质量分数14%~15%左右,P2O5质量分数75%和纤维素聚合度(DP)1 000的条件下是适合液晶纺丝的理想条件,为探寻合适的纺丝工艺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近年来报导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纤维素衍生物的制备和用途,综述了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对纤维素进行化学变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溶致液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形成液晶态的基本结构条件及制备液晶性甲壳质衍生物的一些主要的化学改性途径。讨论了结构因素对甲壳质衍生物液晶临界浓度的影响,甲壳质衍生物形成的主要液晶态织构,以及温度对甲壳质衍生物/二氯乙酸溶液的相变的影响。简述了甲壳质的成纤性和液晶纺丝。  相似文献   

10.
多孔纤维素球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脱脂棉制备的多孔纤维素球经SEM对其整体结构和表面孔结构进行了表征。这种多孔的纤维素球经环氧氯丙烷活化后,再分别与两种氨基酸反应,制得出了两种纤维素球氨基酸衍生物,测定了它们对金属离子及人血清蛋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异养微生物数量与类群组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选择了三个森林类型土壤定位观察区,周期地研究异养微生物数量和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等三大类群异养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异养微生物数量和类群组成极为不同,即使同一森林类型土壤不同小生境异养微生物数量和类群组成也有明显差异.文中讨论了上述差异原因,并分析该森林类型土壤的生产力和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松林  吴淑玉  程林 《江西科学》2009,27(6):827-831
本研究区共记录爬行动物59种,占江西爬行动物的71.08%,隶属于2目11科41属。区系构成以东洋界物种为主,计51种,占86.44%;广布种8种,占13.56%。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18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17种。中国特有蛇类11种,有毒蛇14种。新增江西新纪录灰腹绿锦蛇、崇安斜鳞蛇2个种。提出对爬行动物的保护不但要注意生境的保护,还要对传统文化中对爬行动物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13.
以CNKI为网络数据库来源,采用文献分析法对2002—2012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文献的发表数量、发表期刊分布、论文作者分布、刊物地区分布、发表年代分布、论文主题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深入探讨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期刊某时期的文献库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反映该学科的总体水平、动态和科技力量的分布情况等,为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CNKI收录该领域文献在2002—2012年期间共143篇,其中发表在重要期刊上的论文有46篇。研究结果表明对该领域的研究依然不可放松。  相似文献   

14.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宝强 《江西科学》2010,28(1):124-127
开展自然保护区评价工作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选取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评分值为0.8110,说明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与植物功能群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对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及植物功能群随海拔梯度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效氮、速效钾及有效磷含量随着海拔的变化趋势和植物功能群组成变化趋势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按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设立5个样点,采用高压黑光灯灯诱方法收集螟蛾亚科(Pyralinae)昆虫标本,调查螟蛾亚科昆虫属、种类的组成以及个体数。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研究了螟蛾亚科昆虫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点、不同月份、不同海拔高度,螟蛾亚科昆虫群落的物种数(S)、丰富度指数(DMA)、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SW)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杜鹃属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翔  黄家勇  谢华  陈训  高贵龙 《贵州科学》2010,28(4):26-34,39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高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杜鹃林集中连片分布地之一,面积约125.8km2,但长期以来对其本底杜鹃属植物资源缺乏系统和全面的专题研究。从2007年至2010年,在大量野外调查、标本鉴定、查阅和文献引证的基础上,本研究在该保护区发现了一批新分类群和新记录种,并确认保护区内目前自然分布有杜鹃属植物35种,分属6个亚属、4个组及9个亚组。  相似文献   

18.
曹冠武  姚松  田野  杨伟敏  郭国杞 《河南科学》2012,30(9):1223-1228
据初步调查,发现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害虫有6目51科245种(不包括蝶类、白蚁、蝗虫).从害虫危害部位来分析,食叶害虫最多,高达184种,其次蛀干害虫42种,取食和危害树枝、茎部害虫29种,取食和危害根部害虫18种.并据此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说明了生态系统是典型的热力学开放系统,并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热力学熵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两个熵值测度指标,并分析了各指标的含义、两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传统测度指标机理上的对应性.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样地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生物多样性的熵值分析机理相一致.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传统生物多样性测度指标没有考虑群落中各种群在个体数量上的绝对差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熵值改进方法,并分析了与熵值测度指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影响天目山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变化规律。基于Landsa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研究2002—2013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格局。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3年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状况良好、总体情况稳定,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88%,植被覆盖度类型以高植被覆盖度为主,其次是中植被覆盖度;在2002—2008年和2008—2013年两个时期,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呈现出由低到高的转移趋势,植被状况变好;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政策等人为因素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