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蛋白质序列比对、同源建模和分子进化树构建等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的同源关系.结果发现,血蓝蛋白75kDa单体Ig-like区与人Ig存在5个同源模序,同源性为52%~69%,其中IgLH611-625模序与其同源序列(IgH41-55)的模拟三维结构同样非常相似.进一步研究显示,IgLH611-625模序不仅与多种高等生物IgSF分子具有同源性,而且在系统进化树中可与5种IgSF分子归属于同一大类.提示,血蓝蛋白确实与IgSF分子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3.
4.
5.
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血细胞凝集活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采自汕头的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和层析、PAGE、SDS-PAGE、Western-blotting、血细胞凝集实验和糖抑制实验等方法探索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的血细胞凝集活性.结果发现,血蓝蛋白对实验所选用的鱼、鸡、鼠和人等4种红细胞均具有显著的血细胞凝集活性,凝集活性大小为5~10mg/L,而且其凝集反应可被α-半乳糖、-αD葡萄糖、甘露醇和N-乙酰神经氨酸等4种糖所显著抑制.由此推测,血蓝蛋白确实具有血细胞凝集活性,这对进一步研究血蓝蛋白的免疫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与抗人IgG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自汕头的南美白对虾血清为研究对象, 运用Sephdex_75 柱层析、PAGE、Dot_ELISA、SDS_PAGE和Western_blotting等方法, 探索血蓝蛋白与抗人IgG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血蓝蛋白不仅可与兔抗虾血蓝蛋白抗血清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也可与抗人IgG发生明显的交叉反应. 进一步研究显示, 血蓝蛋白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5 kDa和73kDa的两个亚基, 其中75 kDa亚基与抗人IgG呈显著阳性, 表明, 血蓝蛋白75 kDa亚基与人Ig存在相似的抗原决定簇或高度同源的同源区域. 相似文献
7.
血蓝蛋白免疫学功能、分子基础与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46-54
一般认为,血蓝蛋白是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血淋巴中的一种含铜呼吸蛋白.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血蓝蛋白还是对虾等无脊椎动物中的一种多功能免疫因子.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血蓝蛋白免疫学活性、功能多样性分子基础及其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为揭示血蓝蛋白在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中的作用和地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两种CU(Ⅰ)的双核配合物:和.发现两种配合物室温下在DMF、DMSO和Py等溶剂中均能可逆地吸氧.吸氧后,溶液呈绿色;用抗坏血酸还原成无色.如此可循环使用数次.相同条件下,在DMF溶液中,配合物(Ⅱ)的吸氧速率和饱和吸氧量显著高于配合物(Ⅰ).并分离出了配合物(Ⅱ)的氧合物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鲎(TachypleustridentatusLeach)卵巢中分离出未成熟的卵子,在标有铁蛋白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3~6d后对材料分别进行固定,透射电镜观察,证明铁蛋白分子可以透过卵母细胞的基膜,并通过微绒毛的直接吸收和质的微吞饮活动进入卵质,然后在内质网膜囊中沉积,形成卵黄粒。 相似文献
10.
中国鲎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孵化中国鲎,详细观察研究中国鲎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特点及其规律。中国鲎的胚胎早期发育可分为卵裂和囊胚形成期(所需时间约6d)、原肠胚和附肢原基形成期(约11d)、组织分化期(约17d)、快速生长期(约16d)。在组织分化期,胚体共进行3次胚内蜕皮,并在第2次蜕皮的同时卵胶膜破裂蜕去,完成3次胚内蜕皮的胚体身体扁平,各组织器官基本成型定位。在快速生长期内,胚体完成最后一次胚内蜕皮,蜕皮后胚体进一步扁平,各组织器官进一步完善。第4次蜕皮后3-5d时间胚体破坏内卵膜而孵化为自由游泳的一龄幼鲎,开始胚后发育。孵化的一龄幼鲎大约经过180d的发育蜕去旧壳成为二龄幼鲎。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观察了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脑神经节的组织形态结构.研究发现中国鲎的脑神经节分为前脑和后脑.前脑由视神经系统、蕈形体以及蕈形体周围的细胞群组成,后脑由腹面侧后方第一细胞群、侧后方神经纤维网和部分的中央神经纤维网组成.中国鲎的蕈型体比其他节肢动物都发达得多,可能承担着更多的生理功能.研究确认和区分了其脑神经节的细胞群和神经纤维网,同时构建了中国鲎脑神经节的组织形态学图谱,旨在为中国鲎的神经生物学的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中国鲎的血细胞发生于黄色结缔组织中弥散的造血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鲎造血组织中血细胞发生过程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血母细胞、原血细胞,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血母细胞位于造血组织中,被基膜包围,核质比大.原血细胞,胞质有所增大。细胞器较少。含少量膜泡.浆血细胞,胞质增大许多,内质网膜大量膜泡化.膜泡内沉积物不断生成,最终发育为血细胞特异性颗粒.早期颗粒血细胞内含少量的大小颗粒.随着细胞内大量大小颗粒的生成,细胞分化进人晚期颗粒血细胞阶段.即将成熟的血细胞逐渐脱离造血组织,移向血窦腔隙.在血淋巴中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中国鲎的胚胎主要有三层被膜卵壳膜、内卵膜和胚护膜.它们对胚胎发育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扫描电镜研究结果显示,卵壳膜被覆于成熟的卵子和S19之前的胚胎表面,厚约80.0 μm,是中国鲎卵子和早期胚胎的主要保护性结构;内卵膜在晚期囊胚和原肠胚期形成,至胚胎发育完成时蜕去,厚约18.0~32.0
μm,外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结构相似的凸起的结构单位,内表面衬有直径约0.1
μm,互联呈网的纤维,内卵膜和在S19时才完全形成的胚护膜是晚期胚胎的主要保护性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鲎黄色结缔组织营养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国鲎营养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营养细胞为鲎黄色结缔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营养细胞往往外包基膜,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细胞由结缔组织中的营养母细胞分化而来.营养母细胞的细胞质膜特别发达。胞质少;原始营养细胞胞质增大许多,核质比变小。细胞器增多,特别是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增多;随着营养细胞的发育,胞质中形成大量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是鲎机体营养的储存库.营养颗粒被消化过程中。形成结构各异的残余体. 相似文献
15.
16.
创设厦门海域中国鲎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厦门海域和中国鲎生物学的特点,对厦门海域中国鲎保护区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并初步探讨保护区的管理模式,欲通过制定相应法规,开展科研与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广泛进行国际合作,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保障保护区的持续发展,使中国鲎资源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鲎人工培育的幼体对不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鲎由于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遭受大规模滥捕乱杀,鲎数量急剧锐减,目前我国鲎资源已面临枯竭的危险.人工育苗及海区放流是一种保护和恢复鲎资源种群有效可行的措施.我们从2004年7月至9月,在厦门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鲎人工授精,并以人工授精培育的鲎幼体为材料,模拟海区生态环境,自2004年10月14日至2005年3月15日进行鲎幼体钻沙、钻泥实验,并比较幼鲎在不同生态环境生长发育情况,共计152 d.结果表明,幼鲎具有钻入沙或泥的生活习性,且幼鲎在含沙或泥的海水比在普通海水中生长发育的情况更好.本实验结果为鲎苗海区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是一种具有特殊研究意义的海洋动物.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中国鲎脑神经节中5-羟色胺(5-HT)的分布进行了定位观察,发现5-HT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视神经层和视神经髓的神经纤维,中间体以及蕈形体周边的细胞群中,而蕈形体中未发现免疫阳性.经比较,中国鲎5-HT的分布与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s)相似,而与昆虫、甲壳类存在一些区别.本研究可为中国鲎的神经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