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光和无机氮盐对高盒形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光因子和无机氮盐对海洋硅藻高盒形藻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光对NR活性的诱导具有昼夜节律现象,在光(h):暗(h)分别为8:16、12:12和16:8的光周期下,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NR活性最大值在照光后出现的时间逐渐后移。光强度在1000~2000lx范围内时,NR活性较高。不同光质对NR活性的诱导效果以蓝光最大,白光次之,红光最小。高盒形藻NR活性受硝酸盐诱导,而铵盐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光强、温度和氮磷比等环境因子对高盒形藻细胞内蛋白质(Pr)和氨基酸(AA)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藻细胞内的Pr和AA含量在3065~10085lx光强内随光强的增强而降低;在27℃左右达到最大;当氮磷比为16时有最高值,光强、温度及光照的亮暗交替变化不影响该藻细胞内AA与Pr的含量百分比,但介质N/P比值与AA/Pr百分比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华盒形藻三类大小细胞的生化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f/2培养液培养的中华盒形藻的三类不同大小细胞进行生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糖类和叶绿素等在细胞中的含量随细胞的缩小而减少,其中,糖类减少的比例最小,在小型细胞中糖类相应于蛋白质增加13.5%。三类细胞中的C/N比值分别为3.8,4.3和4.7,反映该藻细胞在缩小期间碳水化合物比含氮化物更多的积累。这显示,硅藻细胞从营养生长期过滤到生殖生长期过程,除了细胞大小参数外,细胞中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盒形藻对可溶性活性磷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无载体~(32)PO~(3-)_4同位素稀释法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被用于研究了室内培养的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 Grevile)对可溶性活性磷(SRP)的吸收动力学,该藻类大、中、小三类细胞最大吸收速率(l_(max))分别为14.970×10~(-7)、16.325×10~(-7)和1.878×10~(-7)μmol/cell·h,1/2 l_(max)的介质浓度常数(K_)分别是2.398、1.595和0.218μmol,V_(max)能较好地说明细胞受磷限制的程度,与细胞磷含量成负相关而与细胞叶绿素a含量成正相关;K_表示细胞对介质磷的利用能力,与藻类细胞大小有关,结果表明中华盒形藻对SRP的吸收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  相似文献   

5.
浮动弯角藻有性生殖和生殖生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浮动弯角藻卵配生殖中发现两种特殊的形态发生;糖原孢囊里形成一个长椭圆形薄膜和原初细胞由复大孢子变形产生。在有性细胞大小范内常发生分段生殖和由此产生两次细胞复大现象。在低温(12℃)低光(1000 1x)和22.5‰盐度条件下,该藻呈最适的性化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鼠尾藻(Sargassum thun bergii)有性生殖相关因子间的关系,分析鼠尾藻群体的有性生殖能力。【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藻体长度与侧枝数、侧枝长度与生殖托数、生殖托长度与生殖托挂卵数间的关系。【结果】藻体长度与侧枝数、侧枝长度与生殖托数、生殖托长度与生殖托挂卵数间都为线性正相关,利用回归方程推算,1株成熟的鼠尾藻藻体能产生2×105~3.3×106个受精卵。【结论】1株成熟鼠尾藻的产卵量基本可满足1m2的采苗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华盒形藻有性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中华盒形藻有性生殖中,雌雄性的分化分别在39—78μm宽度的细胞中产生.雌雄配子形成在早晨5-6时开始,14-20时进行减数分裂,22时形成精子,卵子同时成熟.受精多数在午夜之前进行.合子经过复大孢子萌发阶段发育成为新子代复大细胞,细胞宽度增大3.8—5.5倍.在温度20—24℃和光强度4500—5000lx条件下,雄配子发生全程一般需要15h,而合子萌发成为新子代复大细胞通常要经历12h以上时间.  相似文献   

8.
邓刚 《遵义科技》1997,25(4):36-38
本文从应力分析,制定工艺,制造模具,加工过程四个方面对盒形件拉裂刊物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对实际生产有一定指导作用,关键词盒形件应力拉深系数。  相似文献   

9.
盒形件两排侧向通孔在动模型芯成型后,成型滑块顶出动作时可能与塑件中部凸台发生干涉,为此设计了一种顶板上T型滑块相对成型滑块顶杆滑动,同时推动成型滑块顶出塑件,形成两次连续脱模的结构,避免了因中部凸台与成型抽芯的干涉和塑件四周无熔接痕.  相似文献   

10.
现有毛坯展开计算方法对平底等高且规则的盒形板壳件比较有效,而对于平底不等高盒形件展开尺寸及形状的计算却显得有些不足.为此,在盒形件拉深成形的力学和几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平底不等高盒形件毛坯展开计算方法,并经安装板盒形件的生产实践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研究了腹毛类纤毛虫阔口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us)中由纤毛器、纤毛器附属微管和非纤毛器微管组成的皮层微管胞器.其中纤毛器、纤毛器附属微管包括口围带及小膜托架微管,波动膜及基部微管骨架网,额腹横棘毛、左缘棘毛及基部的前纵维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背触毛及基部的玫瑰花环附属微管等;非纤毛器皮层微管包括背腹面的细小网格状微管,背面的斜向微管层及贯穿于细胞纵长的纵微管层等.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被前仔虫继承,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发生及分化过程中老纤毛器基部微管退化,并且老棘毛及其附属微管可能具有定位和定向作用,但未见直接的物质联系.所得结果为揭示腹毛目纤毛虫皮层微管胞器建构的多样性、细胞皮层微管的分化及其细胞调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应用荧光紫衫醇(FLUTAX)标记异毛类纤毛虫美国赭纤虫(Blepharisma americanum)纤毛器微管胞器,结果显示:细胞形态发生中,后仔虫口器微管在皮层口围带后第一列体纤毛位置发生,前仔虫口器微管在老口围带位置形成;新的体纤毛在各个老体纤毛列中部两纤毛基体之间发生,此后新、老体纤毛共同组成为新仔虫的体纤毛...  相似文献   

13.
将已分离获得的两株苯酚降解茵Sphingobiump.和De圻尬sp.按1:1(V/V)复合后降解苯酚的效果显著.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得出影响两株茵复合降解苯酚的3个主效应因素分别是pH,苯酚,接种量;并由单因素试验得出复合降解苯酚的有利条件是:pH6.0,接种量3.5%,苯酚的复合降解率随苯酚含量的增高而降低.在这个条件下,两株菌1:1(V/V)复合后28h内即可将500mg·L^-1苯酚完全降解,比单个菌株降解苯酚明显缩短了时间.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法从红球菌DS-3中克隆了dszC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与报道的Rhod ococcus ery throp olisIGTS8中d szC基因有99%的同源性.构建了含dszC基因的表达载体paC 5并在E.coli中实现高效表达,重组蛋白(D szC)在降温条件下重组菌表达量可达20%.可溶性D szC经N i2 亲和层析纯化达到电泳纯(95%以上).用纯化的D szC制备一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记检测,证明工程菌表达产物中存在目的蛋白.纯化的D szC酶活可达0.36 U.D szC能作用于DBT及其甲基取代物,但不能利用无硫的DBT类似物及无机硫源.  相似文献   

15.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a-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显示了纤毛虫小腔游仆虫(Euplotes aediculatus)皮层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和背皮层表面微管等结构,以及皮层纤毛器微管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该游仆虫背皮层表面网在形态上与嗜银网相一致,也是一种微管类细胞骨架;与其他几种游仆虫比较,前仔虫口纤毛器和背皮层纤毛器微管的形态发生存在不同的模式,其形态发生可能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种的分类依据之一.此外,与FLUTAX(fluorescence taxoid)标记方法相比较,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能较清晰地显示游仆虫背皮层表面微管网及早期发生的额腹横棘毛原基和背触毛原基,推测该游仆虫的细胞背表面微管网与其他微管结构其微管蛋白组分可能存在差异,且形态发生中伴随着皮层纤毛器微管的组装和成熟,其微管蛋白组分同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两株细菌对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太原市纺织绒染厂废水处理站曝气池分离筛选到一株假单胞菌和一株黄单胞菌,探讨了这两株菌在不同碳源、不同pH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活性艳红X—3B的脱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和黄单胞菌分别以葡萄糖,果糖和无水乙酸钠为碳源时,脱色效果都较好,且黄单胞菌以可溶性淀粉作碳源时也有较高的脱色率。这两株菌脱色的最适pH均为8.0。假单胞菌脱色的最适温度为25℃,黄单胞菌脱色的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7.
从大自然中分离到的菌种因为生境不同,其生理特性等并不为人类生产所实用,所以要对其进行诱变、筛选以得到合适的工程菌种,该类微生物已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大眼隐翅虫的生活习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眼隐翅虫Stenus(Stenus,s.str.)sp.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大眼隐翅虫亚科Steninae的大眼隐翅虫属Stenus,喜生活于河流漫滩等潮湿的地方.实验室观察研究发现,该种隐翅虫可捕食同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等许多昆虫的幼体及土壤小动物,但不捕食异色飘虫卵及幼虫;并观察了它的捕食量范围及空间异质性、食物数量对捕食量的影响以及避害、取食、运动、种内残杀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19.
A number of specimens recently collected from the Early Permian Shanxi Formation of Wuda, Inner Mongolia demonstrate that the leafy shoot and strobilus of Tingia unita sp. nov. are both sprouting from a common stem,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plant mor- phology of this enigmatic taxon of the Cathaysian flora. The strobili are cylinder-like, 1.7-2.5 cm in diameter and over 20 cm in length, with a basal stalk 7―8 mm in width and about 7 cm long. Sporophylls are verticillate, with approximately 8-10 in a whorl. On the adaxial side of each sporophyll a sporangium is attached. The strobilus is heterosporous and the microspores are of the Punctatisporites type. Large leaves vary from linear to oblong with entire lateral margins but are slightly lobed at the apex. Small leaves are generally the same as the large leaves but much narrower. The whole plant is probably a small arborescent tree with leafy shoots and strobili forming a crown, rather than a water plant with larger leaves float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as previously understood. Features of the new species are in favor of the close affinity between Tingia Halle and Noeg- gerathiales, and accordingly the affinity of Noeg- gerathiales to Progymnospermophyta.  相似文献   

20.
: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技术及银浸法对阔口游仆虫的活体、纤毛图式和银线系做了研究 .其结构特征如下 :额腹 :横 :尾一缘棘毛按 9:5:4模式排列 ;口围带小膜平均为 48片 ;背触毛多为 8 9列 ,其中背触毛列约含 1 8对毛基粒 ;大核“з”或“C”型 ;银线系为典型的“double eurystomus”型 .文中另对属内相近种作了形态学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