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范俊英 《科技信息》2009,(14):121-121
本文从社会背景、历史语境、文化转向、商业渗透、作家心态、读者期望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戏仿这一文学现象得以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从而揭示了戏仿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社会文化心态的内在变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学术思潮为什么会在大学生中广为传播,其传播机制是什么?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剖析并论证了这一问题。认为社会矛盾运动是其传播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条件是其传播的时代依据,文化反思和思想解放运动是其传播的理论契机和内在逻辑次序,这些构成现代西方学术思潮传播的宏观机制。本文还试图从文化传播学、接受学的角度探讨了其传播的微观机制,认为从接受主体的文化心态上来看,吸纳现代西方学术思潮,具有内在需求和实用价值,其传播方式首先为情绪的共鸣,群体的认识和互动性,情景感发下的类推心理,类我心理及其社会角色心理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接受一内化一传递一外化(行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代有一代的文明,从西方历史发展来看,古希腊有雕塑,中世纪有教堂建筑,文艺复兴有绘画,近现代有小说。这也就是说,这些不同的文学艺术门类曾经在各自不同时代集中体现或标志了各自不同的文明高度。达·芬奇(1452—1519)的绘画正是他那时代文学艺术门类的一座丰碑。而他的美学思想论述对象又是绘画,揉合和渗透了他那个时代和他自己切身的创作经验,多为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至今仍不失其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1948年,青年黄裳在开明书店出版了一册《旧戏新谈》,书成时,他又自买宣纸印制了一册“拟古董”的书:马叙伦的题鉴用木板雕成,册前有绫制书鉴,并用蓝色泥金纸作封面,宣绫包角,外加锦套。这几乎使我们忘了做这件事的人是一位受过良好的现代文明洗礼、工科出身、懂英文的现代青年,这也几乎要使我们忘了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并不“古骨”这一事实。这件事暗出示黄裳身上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另一方面又不缺少现实感,不放弃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关注。这种两重性也相应体现在黄裳艺术散文的创作里,构成他艺术散文一以贯之的美学风貌,即古典情趣、书卷气与现实社会人生感受的融合,雍容,优雅,精致。传统文人的生活、文化情趣与现代知识分子的现实社  相似文献   

5.
行文幽默是刘墉散文的独特品性之一,这有赖于他深得中国现代散文的传统,也有赖于他多元的文化内涵和人道的精神。自由的、宽容的、明智的态度,并通过对日常经验的个人感悟,使刘墉建立了睿智、宽厚而幽默的散文世界。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戏曲"这一传统文体开始向现代"戏剧"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一思潮的感召下,"戏剧"这一西方化的文体形式才得以在中国普及,人们从而能够以全新的视野来认识和思考中国戏曲的发展流变历程。同时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引发了新旧两种阵营和两种视域关于戏曲、戏剧问题的激烈论争,这无疑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在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强有力的催化作用下,"戏曲"才完成了向"戏剧"观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的散文传统的国家。在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是十分活跃并取得重大收获的门类。而对散文理论的研究、总结比起丰富浩瀚的散文创作的实践,却显得十分薄弱。这大概是因为散文包括着各有突出特点的多种多样的样式,所以在总体上概括它的特征有较大的困难的缘故罢。茅盾在一生中写下了众多的散文,为现代散文百花园增添了异彩,而他对自己散文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也不很充分。尽管如此,在他出版的一些作品集的前言后记中,在他所写的一些文学评论中,仍然可以寻见他的散文的基本理论主张。这些主张是现代散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 ,不仅使生产要素在全球得以配置 ,也使文化多元化成为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平台。无疑 ,2 1世纪人类文化交往的空间会进一步扩大 ,然而 ,由于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文化整合问题日益凸现。因此 ,应当以创新的观点对待中西文化 ,以自觉的心态建构现代文化形态 ,实现民族文化的整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周同宾的散文创作实践,对其散文创作中的现代性问题进行考察。通过对作家散文创作中的思想性、表现手法、语言创新等问题的探究,概括出周同宾散文的现代性特质。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使他既能超越本土文化心态,又不脱离本土文化传统,最终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0.
韩愈作为一代英才,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以他的胆识和品格,以强烈的主体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积极实践。他的自觉精神在士人心中成为楷模,从宋代士人学韩之主体精神并进一步发展,构建宋代士人独特的士人价值心态可以看出,韩愈对宋代士人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巨大的。宋代士人心态中具有帝师意识的继续张扬、以道自任精神的复活、人格理想的重塑、改革精神与会通化成等特征,这些无不受到韩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无疑是一位会通中西文化的先驱人物。由于其自身早年蒙受国学和后来留学英法等教育经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社会思想时常在严复身上交织密切并发生碰撞。这体现在严复在引进和译述西学之时,时时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以期所引进之观点更符合中国实际之国情,易于被国人所接受。其中,他在翻译传播西方政治哲学家斯图亚特·密尔的政治学著作《论自由》时,用"群己权界"四个字的核心概念来解释liberty(自由)、right(权利)等概念,第一次将关于自由的理念引进国门,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进程。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发展,经济和科技进步又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衡量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资源。有人把信息业喻为“现代社会的先驱产业”,这意味着拥有了高度发达的信息科学技术,便能提前进入二十一世纪。互“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设在美国的日本电话电报公司(NTT)于1990年3月向外界公布了“视频信息和个人计江机”的计划,这一计划的问世对居于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众所周知,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田纳西州民主党参议员阿尔伯特·戈尔在美国国会上对…  相似文献   

13.
夏多布里昂既是18世纪法国文学的最后一个作家,又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一位诗人。在他身上交织着新旧交替的复杂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他的文艺观、政治观和宗教观中,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其实质是极端个人主义者与动乱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1789-1830年间法国动乱不宁的社会思潮,即启蒙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世纪末"迷惘一代"的精神与心态。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近代中国这个特定社会环境所孕育出的一位巨人,他一生的道路走得很艰难,特别是他向政治跨出的每一步总是经历了重重犹疑、层层曲折,最后才得以艰难的迈出。对于他的种种矛盾的心态和思想,可从当时三个最主要的时代特征入手进行分析:一是维系传统理念的"断裂",二是现实环境与自由理念的冲突,三是国际的中国。胡适的矛盾,是他一个人的矛盾,更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散文作为一种文化散文与学者散文,最有价值之处便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文化的阐释。他立足于追求人生真谛和人生苦旅,探寻文人人生的出路与归宿,更从民族、国家、历史宏观角度对文化作了构架与关切,从而建立了一座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道场",本文就其散文的这一特色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女性散文的主要创作特征及审美价值。作者认为,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爱与美”的主旨一脉相承,同时又因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深化和提升。更具现代精神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构成了女性散文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新思想的进入,中国知识者开始放眼世界,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政府也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以图振兴华夏.这些在海外接受现代教育的青年,愈来愈感觉到旧中国的落后及民众的愚昧,于是,应运历史潮流,以他们为主流的知识者,掀起了一场启蒙运动.鲁迅,作为五四运动的主将之一,其颇具现代性特征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鲁迅小说的现代性追求仍对当下文化具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亨利·詹姆斯被誉为一名跨世纪、跨洲际的小说家,这一地位无不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他的一生不仅连接了19世纪和20世纪,身经了新旧世纪的转换更替,而且也连接了两个由海洋相隔的大洲,一个是生他的年轻的美洲,一个是养他的古老的欧洲。詹姆斯的小说创作也无不鲜明地再现了他所处的时代和地域的社会与文化的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在这一特定的时空段中作家自身的心态。詹姆斯是一位把自己置身于文学理想中的作家,无论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还是在真实生活中,他似乎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一种自由、清纯,甚至诗意的精神世界,且不论这…  相似文献   

19.
艾青将自由体新诗创作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其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形式。艾青提倡诗的"散文美",这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新诗形式的自由性;一是新诗语言的口语美。艾青抛开一切外在形式的羁绊,保存真正诗的个性,这就使他的诗作的思想容量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与弹性。朴素的诗歌语言是艾青追求散文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艺术探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南宋遗民作家郑思肖,其诗文创作具有鲜明的遗民色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衰落下的诗人特有的落寞心态,同时也代表了普遍缺少反思意识的知识分子形象。他的正统观及忠孝形象、他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其怀旧的心理,成为这一衰落时代的特有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