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其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众多文坛名士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应运而生.冯镇峦的评点则无愧于<聊斋>诸家评点之翘楚,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提升了小说的地位与价值,顺应了小说观念古今转变的历史潮流;他综观"作品-历史"的宏观视角,继承了古代诗论文论的独特传统,并折射出有清一代文史知识的丰厚积淀及朴学之风的巨大影响.冯镇峦的<聊斋志异>评点可看作文言小说评点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在明代通俗小说中,苏轼故事的流变是比较清晰的:苏轼词判奸僧案,透露出苏轼的形象从文言传奇进入到白话小说的演变力度;苏长公章台柳的故事,说明了早期话本的创作形态;而三言中的苏轼故事,则代表着此类小说的最高成就。苏轼故事在明代的流变,反映出了话本的成熟及其文化倾向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虽已取得不少成果,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大家把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明清通俗小说评点和晚清西学东渐思潮下的新小说理论方面,而对于在中国古代小说家族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文言小说及其相关理论,重视程度是很不够的。其实,中国文言小说理论有深厚的积累,也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小说理论大家,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的论述中,对通俗小说,白话小说的界定与类划出现了许多不够统一的称谓.文章试对两者之间的内涵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通俗不等于白话,文言也未必不通俗;通俗是小说的天然品质.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中提出的“文法”?胡适等认为是“八股流毒”的表现,至今人们对它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此作了辨析,说明金圣叹提出“文法”论,不仅表明他对《水浒》的卓越艺术见解,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进一步觉醒。金圣叹的“文法”论,是对中国小说理论的宝贵贡献,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明代开始,小说语言开始由文言向白话过渡,一批新词也应运而生,运用借代方式产生的借代词语便是其中的一类。从造词与构词角度对明代小说借代词语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这一时期借代词语的类型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昌祺《剪灯余话》是明初重要的文言小说集,标志着明代文言小说的复兴。其中的作品或关注古今政事,或叙写爱情婚恋,或表现商人生活,或炫耀才华,多以元明之际的动乱为背景,大力揭露批判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这些作品想像奇特,情节曲折,叙事细腻,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韦士是民国初期报刊上非常活跃的小说作家,生于1900年之前,约卒于1917年夏天。其创作的短篇小说以文言为主,在题材上以爱情婚姻和侠客技击类占主导,在创作手法上具有新旧结合的特点。他的文言小说继承了传统文言小说的某些体式,又融入了场景或议论开篇以及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新小说技法,在结局安排上体现出浓郁的悲剧感伤色彩,其叙事所用语言也是较为浅显的文言,体现了易代之际小说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小说理论阐释史是指后世对金圣叹小说理论进行阐释的历史,其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既可以从时间和研究主题切入,也可以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其小说理论的阐释历史进行研究。金圣叹小说理论阐释史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确立金圣叹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的地位和正确评价其小说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泰州学派风行于明代中叶以后 ,创造性地提出“百姓日用之道”的哲学思想。而在此时 ,冯梦龙在他的小说理论中用大量篇幅探讨并反复强调小说的通俗性。冯氏的努力虽然有着明末平民阶层的壮大和通俗小说的空前繁荣的大背景 ,但这一背景也应包含泰州学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篇通俗小说是介于长篇通俗小说和短篇通俗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形态,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品种,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明末清初诞生了一大批中篇通俗小说作品,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烟水散人徐震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李渔《十二楼》的水平最高,影响也最大。明末清初中篇通俗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  相似文献   

12.
在对待通俗小说“有诗为证”这一文学传统时,批判与肯定并存.就批判而言,从明代至清中后期,批判核心在于两点:一是诗词质量低下;二是诗词与小说情节的关系不够密切.清末以后,批判点主要集中在程式化的创作方法、引诗炫才这两方面.就肯定“引诗为证”而言,从通俗小说的自身特点、诗词的源头、价值等肯定诗词对小说情节设置的作用、对小说文体形成的作用、对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等方面做了贡献.随着研究的深入、小说观念的转变,“有诗为证”这一文体特征与文学现象逐渐为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13.
天妃信仰最早的记载始于文言小说《夷坚志》,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民间传说过程及官方化后,终于在明代出现了较完备记叙天妃故事的小说--《天妃娘妈传》.本文叙述了这一过程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文言梦幻小说因其所具有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张桂琴博士即以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为研究对象,撰写了《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一书。此书具有将梦幻现象与文言小说研究相结合,资料收集务实与求全,阐释分析的理性与深入,学术视角的宽阔与贯通等值得关注的特点,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将梦幻现象与文言小说相结合进行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充分揭示了小说艺术的社会作用和审美价值,把被封建正统轻贱的小说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深刻论述小说艺术的审美特性,提出了以性格塑造和性格分析为中心的小说理论。金圣叹的美学贡献,对于我们探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是富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城市经济与文化持续发展,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雕版印刷业迎来了发展高峰,刻印书籍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刻印技术之先进是前代无法想象的。坊刻迎合市民意识高涨、市民文化日趋多元的社会需要,组织创作、编纂、刊刻了大量通俗小说,为通俗小说的发生流传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促进了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据认为:通俗小说是与严肃小说(或称高雅小说,纯小说)相对应的,是供文化水平较低的下层民众饭后茶余消遣娱乐的,因此,它要真正与“俗众”相通,就得以迁就大众现存的接受能力、审美趣味,以及流行的社会价值观为必备前提。故尔,通俗小说注定格调不高,在形式上多带有一定的程式性,保守性,如若将通俗小说与纯小说相比,只能是较低层次的审美客体。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研究一直是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对金圣叹的关注始终没有停止过。审视金圣叹研究的历程和现状,可以预期,在新的学术视野中对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作接受史研究,是拓展和深化金圣叹研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网络小说批评是21世纪初的一种小说批评新模式:它不同于以往传统小说批评模式,而是一种集网络性、现场性、综合性、立体性等多元传播媒介元素为一体的新型小说批评模式。按具体传播平台之不同,可分为:网站小说批评、博客小说批评、微博小说批评。其文体形态总体呈现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批评与网络言论相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审美意识的改革以张恨水为代表。他在情节审美、风格审美和技术审美的层面为后来者打下了基础。徐哥与无名氏则是后来者的代表,他们的作品中有世俗的读者所着迷的一切:艳遇、惊险、阴谋、神秘、诡谲,同时又具有现代小说所有的品质:探寻哲理、表现人性、深掘内心、分析心理、语言明快、技巧前卫。他们把通俗小说提高到一个相当成熟的现代化的层次,实际上,他们已经抹杀了通俗小说与新小说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