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山西天镇一河北阳原地区富含恐龙化石的晚白垩世灰泉堡组进行地层沉积相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沉积相属一套湖泊和扇三角洲沉积组合,并详细讨论了各岩相中的亚相和微相的基本特征.结合恐龙化石的产出层位及岩相特征,对恐龙的埋藏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恐龙埋藏群主要产在低能浅水的碱性氧化滨湖环境.  相似文献   

2.
《科技知识动漫》2011,(1):47-47
在地球的一些地方,大量恐龙遗骸集中埋藏在了一起,人们把这些集中埋葬恐龙的地方称为“恐龙公墓”。这些公墓中埋藏的恐龙常常仅有一种,但是有时也会有很多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恐龙公墓有4个: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龙公园、美国国立恐龙公园、中国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中国二连浩特恐龙墓地。  相似文献   

3.
前言     
四川自贡大山铺中侏罗世恐龙动物化石埋藏极为丰富,是恐龙发掘史上不可多得的材料。该化石地点是1972年发现的。1981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托省文化局、省科委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现场考察以来,得到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自贡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重视。同年6月根据省政府指示,由省科委、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大山铺恐龙化石的发掘和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28日是四川省自贡恐龙博物馆大喜的日子,因为今天是四川省自贡市的首届《自贡恐龙旅游节》开幕式,同时博物馆举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揭碑仪式和《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挂牌仪式,还有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修改竣工对外展出,真是三喜临门。自贡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这里自1915年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迄今已发现古生物化石点160多处,其中恐龙化石点120多处,经研究这些化石为18属23种。自贡地区的恐龙以及分布广泛、埋藏丰富、保存完整而闻名海内外,在恐龙研究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上世纪70年代末在自贡…  相似文献   

5.
自贡恐龙化石埋藏丰富、分布广泛、保存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为更好保护已出土恐龙化石,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核壳聚合制备聚合物乳液,与纳米SiO2共混后应用于恐龙化石保护.结果表明:乳液分散均匀、涂层热稳定性高、涂膜附着力好(一级);经乳液涂覆的恐龙化石具有优良耐紫外线、耐酸碱性和耐水性;同时,涂膜透明性好,不影响恐龙化石外观;纳米复合乳液有望在化石保护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胶东半岛的中部,有一方神奇的土地——莱阳。它以"莱阳梨"而闻名。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里曾经是恐龙的乐园。莱阳的白垩系地层发育完整,埋藏的恐龙和恐龙蛋等化石极为丰富,是我国科学家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和昆虫化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同时富含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在胶东半岛的中部,有一方神奇的土地——莱阳。它以"莱阳梨"而闻名。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里曾经是恐龙的乐园。莱阳的白垩系地层发育完整,埋藏的恐龙和恐龙蛋等化石极为丰富,是我国科学家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和昆虫化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同时富含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以化石埋藏丰富和完整誉名全国。近两年来报刊、杂志均有报导。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在1972年由地质部第七普查队(现称地矿部第二地质大队)的同  相似文献   

9.
化石是什么? 我们在电视上或者书上看到的恐龙化石,大多部是恐龙的骸骨,不过你可不要认为化石就都是骸骨哦! 事实上,化石可以是远古生物的骸骨,或者身体的某个组成部分(比如牙齿),它们显示着该生物的外貌特点和生理结构;化石还可以是生物留下的足迹等,这些则记录着该生物的分布位置和生活习性。比如,我国四川西南部就曾发现肉食性恐龙游泳的痕迹化石,这就为恐龙会游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XRF、XRD、FT-IR和RS对产自浙江缙云恐龙骨骼化石和围岩的元素组成、矿物结构和基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石中主要元素为钙、磷,钙磷质量比为12.7,围岩中硅、铁、钙、钾和铝含量较高;化石中钙含量是围岩的15倍,磷量为31.9倍,围岩中铁量是化石的8.5倍,硅含量是化石的11.25倍,钾含量是化石的45.6倍,铝含量是化石的7.36倍;恐龙化石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碳氟磷酸钙与碳酸钙,分别占63.9%和36.1%,围岩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约为36.9%,其余为碳酸钙和硅酸盐的混合物.红外与拉曼峰表明,化石中存在羟基碳氟磷酸钙、方解石及少量有机物;有机物的存在表明,化石未被完全石化,且恐龙死亡后初始阶段埋藏在缺氧环境中;而围岩中则为石英、方解石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11.
大山铺恐龙动物群产于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中,该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夹有多层浅灰绿色中一微粒砂岩和粉砂岩,属河流相和湖泊相交替沉积。恐龙动物群赋存于微粒长石岩屑砂岩中,砂岩富含云母片,杂基填隙,浪成沙纹层理和微波状层理发育,并具中一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属低能湖滨浅滩沉积。当时恐龙生活于水,草丰茂的湖滨平原上,因食富砷植物引起中毒并导致恐龙大批死亡,遗体埋藏于湖滨浅滩中。异常死亡和原地埋藏于低能浅滩,这是造成本区恐龙化石的数量丰富和保存完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自贡大山铺下沙溪庙组恐龙动物群的研究中,沉积岩石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恐龙的埋藏环境,并试图探索该恐龙动物群的死亡原因。恐龙及其伴生动物群的物质成分和内部组构的研究是完成上述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第一步就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许梦园  时国  楼法生  杨玲 《江西科学》2023,(3):464-471+506
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具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区内恐龙骨骼、蛋、牙齿和足迹4种化石资源类型及其产出特征。恐龙骨骼化石主要包括4科10种,蛋化石分为5科6属24种,牙齿化石属于霸王龙新种-中华虔州龙和鸭嘴龙,足迹化石属中华虔州龙。恐龙化石类型主要为蜥臀目的窃蛋龙类,少数为霸王龙和鸭嘴龙类,大多分布于赣州盆地;在池江盆地、信丰盆地、于都盆地、瑞金盆地和会昌盆地也产有少量恐龙化石。赣州地区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是研究恐龙生物群演化、古生态及古地理的宝贵素材,也是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总结了研究区恐龙化石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化石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为赣州地区恐龙化石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2008,(17):70-70
据英国媒体8月14日报道,多国考古学家经过挖掘考察在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人类骸骨,最终证实撒哈拉大沙漠在数千年前的确是气候宜人的绿洲。这支由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雷诺带领的考古队原本是想在尼日尔的撒哈拉沙漠中寻找恐龙化石,结果碰巧发现了一座迄今已知最大的石器时代墓葬群,其中不仅有巨大的鳄鱼和恐龙化石,还埋藏有大量的人类遗骸。  相似文献   

15.
微聊     
<正>"恐龙与海"科考团火热报名中!呼吸新鲜海风,挖掘恐龙化石,探寻远古秘密……在胶东半岛的中部,有一方神奇的土地——莱阳,它以"莱阳梨"而闻名于世。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里曾经是恐龙的乐园。莱阳的白垩系地层发育完整,埋藏的恐龙  相似文献   

16.
谢飞 《科技资讯》2014,(36):217-217
恐龙是中生代最庞大的生物群,其中兽脚类恐龙种类繁多,化石数量发现的较少,但是其中的牙齿化石相对较多。由于带齿根的牙齿多与齿骨一同保存,很少有单独发现的牙齿,因此单个牙齿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牙齿化石不仅可以对恐龙进行系统分类,而且对恢复古环境、古气候也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今天简单介绍几种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阿贝力龙类,棘龙类,异特龙类和暴龙类牙齿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恐龙化石非常丰富,属种之多,延续时代之长,举世罕见,堪称“恐龙王国”。最近几年,我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热河群产出的恐龙化石再次引起了世界瞩目。从分类上讲,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是产出于朝阳县梅勒营子的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特有的恐龙,因其吻部长得像鹦鹉嘴而得名。这种恐龙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动物,是许多恐龙研究学者感兴趣的一类恐龙。不过,真正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辽西的发现,是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于辽西北票,从形态上看,它处在向鸟类演化的一个相对原始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主持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新疆中生代恐龙化石研究”,自2002年8月以来,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者一起,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沙漠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对在该地区发现的地质时代大约为1.6亿年前的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2006年2月9日出版的Nature上报道了该项研究成果——世界上最早的霸王龙类冠龙.冠龙代表最原始的霸王龙类,把霸王龙类的确切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千万年.同时,冠龙化石也是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侏罗纪虚骨龙类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A:生活在远古时代的恐龙的生活,可以通过化石来开展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恐龙蛋和恐龙蛋窝的化石,知道恐龙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产蛋筑巢。但是,我们一直不清楚恐龙是如何给蛋加热保温的。因为对于让恐龙蛋保温的热源和恐龙蛋窝的形态等信息在化石中基本没有保存。日本名古屋大学博物馆田中康平博士等通过研究恐龙  相似文献   

20.
来自楚雄州三个县的四件恐龙骨骼化石样品采用同步辐射XRF (SR-XRF: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Fluorescence)检测分析。在每件化石截面上选取了1个2 mm×2 mm区域,获取了Ca,Mn,Fe,Cu,Zn,Ta,Rb,Sr和Y九种元素的分布图,其中包括首次获得的恐龙骨骼化石Ta和Rb分布图.实验表明,在不同地区的恐龙化石中各元素分布呈非均匀态.从元素分布图上可以直观准确地观察到Cu和Ta元素是组合的.恐龙化石中元素Ca和Y的分布,有的呈现Y“包裹”Ca的形式.不同地区恐龙化石,记录了它们在矿化、成岩过程中各地区不同的地质、地理和环境信息.本研究表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可原位、无损、直观地提供恐龙骨骼化石中多元素组合、相关性、分布特点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