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非法律规范,它的发展应适应人的需要;在价值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构建合乎人发展需要的“适然”道德应当是以“底线道德”为标准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道德。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个体道德行为的发生是道德原则和规范与道德氛围两种因素二重化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主体单一地将所接受的原则和规范外化为行动的结果,据此思路,本文对道德氛围的本质、功能及其研究该问题的意义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师德     
文章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的内容、教师个体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文章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已成为教师个体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是师德的最高格.  相似文献   

4.
关于道德起源的人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看来,道德是对人的一种约束性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产生的外在于人的工具。作为目的性的主体存在,人为什么要去遵守那些外在的工具性规范呢?为此,有必要重新解读关于道德起源的学说。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与个体的自律性需求。前者是道德产生的外在吸引力,是道德产生的宏观整体要求,后者是道德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产生的微观人性基础;前者是外显的、表层的因素,后者是内隐的、深层的因素;前者使道德产生之后呈现出工具性的特点,即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后者使道德产生后呈现出目的性的特点,即道德以协调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公平对个体道德养成的激励--公平理论的道德践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主体一向以无私性为人们所称许,然而,在个人正当利益日益受到尊重的今天,主体的道德奉献客观上应该得到公平的回报,各主体之间道德回报与道德奉献的相对平衡将使道德主体产生公平感,并形成激励力量,激励其进一步的道德践行。为激励个体的道德养成,又不失道德的本性,社会应建立公平的道德回报机制,并通过树立榜样引导个体选择社会比较的适当参照系。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家庭在个体道德认知习得和践行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现实中个体道德认知的实现过程却没有那么顺利,以致出现道德的知行断层。基于家庭道德场这一角度,探究个体道德认知的养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按个体身心发展特点有阶段、分层次地引导;传承良好家风、营造正能量的道德场;转变家庭教养方式和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养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时刻变化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劳动,政变人们的精神面貌,提高人们的觉悟,启迪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教育承担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功能。其中道德教育的地位非常重要。新生教育贯穿在道德教育的方方面面,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尊重教育的实施赋予个体强烈的责任感,促进个体自身与他人、社会、自然界完满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体系的分析,归纳了美国道德教育的四个主要特点。同时,结合我国道德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四点“洋为中用”的借鉴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应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道德的基础上,并重视理论基础的多学科性、坚实性、系统性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STCW78/10公约强调船员的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道德规范成为重中之重,但是面对全球社会道德生活中出现的"道德失范"、"道德滑坡"等现象,笔者认为,必须加强航海类学生个体德性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多元共生的社会背景下,个体道德培养遭遇开放环境、文化继承目标、技术主义等方面的挑战。为此,需要加强德育对象的研究、德育层次研究和德育方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所有制结构上,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并由此带来了利益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这一切又极大的影响了当代青年的精神生活,使其在思想意识、道德伦理等方面呈现出混乱局面,在社会行为方面又体现为多样化的格局。本文正是针对当代青年精神生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调查,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变化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正确对等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与人生价值,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道德责任的关系,正确对待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西方的道德价值观,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享乐、金钱、友谊、爱情、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略论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复杂多样,概而言之,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一是主要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然而,对人际关系起决定影响作用的乃是人的主观因素,即人的心理和道德特别是行为主体(交往双方)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状况。揭示和运用道德在人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对于开展健康的交往活动,形成和谐的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道德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很广,应常抓不懈。文章从提高全民素质,培育道德曲范,建立基本的道德准则,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几方面说明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加强道德方面的建设,才能使我国经济建设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充分发挥道德对经济生活的调控和激励作用,新时期的道德理论必须从道德的评价标准、道德的理论体系以及道德意识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使人们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形势,看准方向,以唤起大家在道德建设上的危机感、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对道德建设美好前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每个市场经济行为主体都必须遵守基本的道德要求。我们有什么权利对“名利场”中人提出道德要求?培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道德建设所需的道德环境,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建立道德赏罚机制和健全社会道德监督机制,加紧完善市场经济,才是道德重建的正道。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榜样     
《潍坊学院学报》2016,(1):82-88
近年来,××道德模范、感动××人物、最美××等的评选、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带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这也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的道德生活离不开道德榜样。而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榜样以及如何宣传道德榜样,作为掌握和控制社会道德资源的政府无疑拥有话语权。但由于主客观种种情形的存在构成了对道德榜样的道德生活的"绑架",因此,为其"松绑"就是还道德榜样作为一个生活人应有的幸福。不仅如此,社会还应通过对道德榜样的道德回报鼓励人们弃恶从善,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应该明白,从归根结底意义上来说,道德回报是对道德榜样的某方面高尚德性的回报,而不是对道德主体的回报。道德榜样作用的发挥凭借其个人德性与公众道德生活之间的契合得以实现。虽然普通公众与道德榜样之间在德性水平上存在差异,但二者道德地位上的平等使得每个普通公众都有成为道德榜样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20.
道德文化不仅是民族发展的生命,还是民族延续的基础。加强对道德本质和现象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民重视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在实践中,要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