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羊城晚报》“晚会”副刊的编辑为例,讨论了报纸副刊文风的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高校校报副刊应有不“副”的定位,应准确策划,内容上主动配合新闻正刊,充分体现地域特色,丰富题材和体裁,大胆改革版式结构,服务到位,才能使副刊办得可读、可信、可亲、可爱、可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羊城晚报》的一个拳头版面-文艺副刊“花地”为个案,对其办刊实践作了总结,同时以“求效变异”为主题,探讨了如何保持报纸副刊的转传统地位,发扬传统风格并针之不断更新,不断开拓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方雪梅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1):112-112,115
本文旨在探讨报纸副刊的图片运用问题。报纸副刊图片运用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即以文为主、借图释文,以图为主、借文点睛,以图衬底、营造意境,图文交融、相互辉映。报纸副刊图片运用的原则是:形式服务于内容,保持整体风格的统一。报纸副刊图片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美化版面,吸引读者的目光,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图片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就是内容的一部分,它丰富了副刊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副刊的表现力,从而起到“副刊留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师范院校校报副刊育人漫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纸副刊是“城市的公园”,但“公园”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校报副刊要利用自己为师生员工所喜闻乐见的优势,配合其他版面办报(刊) 人。就师范院校校报副刊而言,就是要坚持德育为首,在抓好师德教育上狠下功夫;要主动为素质教育服务,把副刊办成抓师能训练的特殊课堂;要切实强化阵地意识,为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多出力流汗。  相似文献   

6.
由于时效性和贴近性不强等原因,高校校报目前处于一种“鸡肋”状态。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走“副刊新闻化”的路子。在对“副刊新闻化”的条件和高校校报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后,作者对高校校报如何“副刊新闻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归纳出“避实击虚”、“另起炉灶”和“遍地开花”等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丁凤泽 《科技资讯》2014,(28):217-217
报业市场竞争中,地方特色往往是地市报最核心的竞争力。按照新闻价值的原则,读者对周边事件的兴趣和关注度往往更高,这就给地方报纸利用新闻的“贴近性”吸引读者提供了可能。该论文结合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报》的副刊办报经验,从选准报道当地文化的角度、经营本土作者队伍,让作品具有极强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地域符号、加强编辑自身的修养等3个方面入手,并结合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事例,得出只有围绕“地方”两字做文章,才能办好将地方党报的副刊办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论强化校报副刊的宣传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校报副刊所担负的任务,分析了副刊的现状,指出了强化它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前提,论述了增强副刊的艺术性,强化潜移默化式宣传教育功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记忆,记载着城市的兴衰,延续着城市的历史,从而形成了城市的文化脉络。副刊要办出自己的风格,必须突出地方性,彰显本土特色。“本土化”使副刊贴近本土当前文化发展的脉络,同时具有生存和发展的理由和空间,要想办好副刊,必须在地方特色上多下工夫,多选用本地题材的文稿。  相似文献   

10.
新闻文学是以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为由头和题材,用文学创作手法创作出来,通过新闻媒体及时传播的、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大众阅读品味的文学作品。新闻文学是基于报纸副刊的诞生而诞生,又随着新型副刊的出现而发展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相互借鉴,产生新型的“副刊”形态,新闻文学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使新闻文学呈现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发展,报业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于是,新时期富有新特色的报纸被催生了——版面厚、栏目多、信息广,并且经过报人精心的策划,各式各样的报道都以“专题”和“刊”的形式出现,内容的丰富程度和广度已越来越接近于现在的期刊杂志,并且呈现出:新闻专题化、服务专项化、副刊时尚化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专副刊作为报业竞争的核心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不同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责任,为顺应历史潮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几经时代变迁,新时期报纸专副刊也随之发生了转型:从传统副刊的文学副刊转向综合大副刊;同时其价值取向也表现得更为多元化:新闻性﹑社会性﹑生活性﹑服务性。  相似文献   

13.
民同时期文艺副刊合订本在五四时期就受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媒介属性.完成了向杂志化、书籍化发展的转变,从而在副刊内容上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而且通过自身的广告宣传,尤其是通过与现代书局的合作并借助其完善的销售网络,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覆盖面和影响范围.基于此,孙伏园在编辑<晨报副镌>和<京报副刊>过程中,始终大力推动副刊合订本的发行与营销,尤其是通过<京报副刊>合订本与北新书局的业务合作,在扩大副刊影响的同时,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范围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在理工科高校,想办好文艺副刊存在缺稿源、缺氛围、缺关注三大困难,但是副刊的作用又不可小觑,它可以增加校报的可读性,帮助学生提高文字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以副刊编辑要克服困难,从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入手,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开展报纸策划工作等方法办好校报副刊.发挥校报副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伏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报刊编辑家,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尤以五四后期主编《晨报副刊》时最为出色。孙伏园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认为副刊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供人消闲或提供娱乐上,而应当具有传播知识、广泛开展社会批评等多项职能,此外应五四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副刊还应肩负起传播新思潮启迪民智的重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旗帜的感召下,孙伏园创办的《晨报副刊》横扫了充斥副刊的低级趣味,为五四时期盛极一时的四大副刊全面繁荣的盛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成就了《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上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16.
“副刊”一词的出现 ,不是与报纸同步的。中国报纸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距今 1 3 0 0余年的唐朝。当时 ,封建统治机构创办了一份“邸报”(又称邸钞、阁钞、朝报、杂报或条报 ) ,用以发布皇帝的谕旨、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消息 ,该报只在封建统治机构内部发行 ,一般庶民是看不到的 ,且由于所刊内容仅限于政务公文 ,自然不会有“副刊”。北宋末年 ,出现了一种官方严加查禁的小报 ,专门发布邸报上不拟公布或尚未发表的消息与文件。元、明等朝也出现过类似小报的出版物 ,当时人们又称之为小本、小钞、报条。 1 6世纪中叶 ,明朝统治者开始允许民间自…  相似文献   

17.
副刊的自足性是指它的相对独立自主性,非自足性是指其非独立自主性,无论是和新闻版面相比,还是就广义或狭义的副刊而言,副刊都应做到自足性与非自足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办好校报副刊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文报纸一般由新闻、评论、广告和副刊四大块内容组成 ,副刊是整个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报的副刊亦如此。因此 ,办好副刊 ,对于提高校报的办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接触到的全国各高校的校报来说 ,副刊编辑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概况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副刊的性质把握不准 ,副刊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很多副刊成为一种纯文学作品的简单堆砌。二、栏目设置没有体系 ,缺乏逻辑 ,不稳定 ,非常随意。三、版式设计不科学 ,无目的的变栏比比皆是。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一、高校校…  相似文献   

19.
办好报纸的文艺副刊是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扩大报纸的发行量的重要措施。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文艺副刊对增强报纸可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文艺副刊在高校报纸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办好高校文艺副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