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宪政时期南京政府党政关系实施的背景、政策,以及运行状况的考察,南京政府所实行的宪政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假宪政,不可能达到真正还政于民的目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和操纵国家权力、控制政府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宪政的终极价值在于保障人权,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近代中国没有存在过真正意义上的宪政。清末立宪是要借宪政之名分,维系大清国的皇统;民国时期的宪政沦为革命家和军阀政客的工具。而且,无论从宪政的历史发端还是本土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来看,近代中国甚至根本没有宪政的客观需求。所谓的宪政,只不过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3.
封建社会盐税是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1927年盐税之恶、盐税之巨以及盐税之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南京政府成立之初为缓解巨额财政亏空,对盐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取得制度绩效缓解了资金压力的同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南京政府制度变迁的进程进行梳理,对其取得的经济绩效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为了"生存"动机开始的国家强制式制度变迁,虽然减少了制度摩擦成本,但过度集权所引致的肆意侵害民权,最终使制度变迁因忽视民生而走向失败。对南京政府盐税改革研究文献很多,尝试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南京政府的盐税改革是一次新的理论探索,对其改革成败结果的分析对我国当代税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晓芳 《科技信息》2007,(24):381-382
宪政的合理性,主要取决于宪政价值诉求中的合理性。何谓合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有不同理解。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宪政的价值构造内涵,为中国实行合理化宪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宪政运动中,代表联邦主义宪政的湖南省宪以其分权制衡、地方主义和倚重民权的宪政理念、制度设计,显示了联邦主义者寻求建立民主、稳定、统一的宪政国家的宪政诉求,其进步、合理成份应当肯定。而联邦主义与近代中国国情相背离的国家结构观和制宪技术的某些局限则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宪政的价值追求就必须要有一定制度安排,没有一定的制度安排,任何价值追求必将成为海市蜃楼。从宪政的发展史来看,为了实现宪政的价值追求,宪政的制度安排主要有代议民主制度、限权、分权制度、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宪政建设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与社会演进型,中国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宪政建设模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其基本特点是:动力充足性、发展赶超性和成本低廉性。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不足:可能导致宪政建设的内在基础危机和制度支撑匮乏,宪政建设的结果可能是一种高度的有限宪政制度。从这种宪政建设模式中得到的启示是:分阶段建设、渐进发展道路和过渡性。  相似文献   

9.
宪政刍议     
在现代西方政治学说和宪政理论中,宪政论的核心是对政治权力进行限制。20世纪90年代,中国法学界对宪政的解读呈现出多种话语,宪政是以良宪为前提,电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因此,把握宪政的真谛,必须解剖宪政与宪法、民主、法治、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年的宪政乃至近代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民主化道路一波三折。本文试图从文化比较的视角反思中国宪政命运,寻找中国宪政困境的根本原因,选取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几个重要特质:儒家传统、人文主义、实用理性和乌托邦主义等作为主体进行考察,重点关注其与西方宪政文化的冲突及对民初宪政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而宪政民主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素。本文论述了宪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在中国的实施状况以及怎样完善宪政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借鉴诺斯制度变迁模型中有关时滞的理论概念,在分析所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南京政府1928—1933年间的货币制度变迁时滞进行研究。该时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政府的菜单选择,而这部分时滞主要由当时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多变造成,此时滞的发生体现了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对变迁主体的外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各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确立无不建基于各国的本土文化传统之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必须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宪政文化,培育宪政精神,构建宪政文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代宪政思想主要源于西方,而西方宪政思想深受古希腊罗马宪政思想的影响,因此,中国建设政治文明需要深入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宪政思想。本文通过追溯古希腊罗马宪政的思想渊源,并对其进行概括和梳理,以挖掘出现代西方宪政思想的历史根据,从而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宪政在西方作为一种思想传播和制度的实践,是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积淀与洗练而最终确立下来的。通过对宪政概念的界定,初步探讨了中世纪晚期宪政思想的三种要素,分别对中世纪晚期宪政思想中的权力、权利、法律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对宪政主义的价值功能分析有助于推进民主改革进程,从宪政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经济效率观、产权关系两方面探寻宪政主义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曹雄 《世界博览》2009,(22):66-68
一份千斤枷锁的敌台关系的材料,如鬼魅始终追随着我家。1949年4月15日,中共以最后通牒形式,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南京政府,限令20日为协定签字最后时限。听命于蒋中正的代总统李宗仁拒绝了这份最后通牒,国共双方熄武弭兵的最后可能成为泡影。丧失了半壁河山和几乎全部精锐部队的南京政府,在大势已去,  相似文献   

18.
宋教仁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民主宪政思想的代表。研究者从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孙中山与宋教仁的政治思想分歧、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及局限性等方面对其宪政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与中国宪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原动力。现行宪法在改革开放中诞生,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中国宪政在民主、法治与自由三个方面均已取得很大成就。尽管中国宪政还存在明显不足,但展望未来,中国宪政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相似文献   

20.
民主宪政是现代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的主流,紧急状态的宣布即是对民主宪政局限性的承认,也是对民主宪政局限性的克服。分析紧急状态下民主宪政原则的局限性,提出克服局限性的解决途径,从而正确把握紧急状态下的基本原则,使紧急状态不会成为民主宪政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