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宋本广韵·永本韵镜〉合刊影印本弁语》对于《广韵》的版本论述精当,但仍有些许尚需补充之处,内容涉及:《广韵》“巾箱本”的来历,《广韵》何本为最善。焦点集中在《广韵》的巾箱本和巨宋本之上。经过两种版本韵目的比较和上平声一卷的比勘之后,笔者认为二者当为同时代的两个善本,“可兹互校”,不可偏废其一。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元德三年抄本《韵镜》残卷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分析了其中所保存的各部分内容,并对有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这个残卷的价值及对《韵镜》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在1868年将中国出版的《格物入门》传入日本、刊刻翻刻传播的情况,了解其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方法文献调研和比较研究方法。结果《格物入门》在日本有训点本、和解本等6种版本流传,目前日本各地图书馆仍有很多《格物入门》藏本。结论《格物入门》不同版本对日本科学启蒙、科学教育和科学术语的定名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包括中国对待西学的态度以及对日本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吾与为江西丰城人,经历元末明初两朝。所著韵书有两种,均已亡佚。现存《永乐大典》保存其部分内容。经考证可知:《韵会定正》为韵书,《韵会定正字切》或《字切》为韵图或为具有韵图性质的韵书。《韵会定正字切》的作用是直观反映《韵会定正》反切拼读成音的情况。二者的关系应相当于《韵镜》与《广韵》。  相似文献   

5.
《算法天生法指南》(1810)是在中国刊刻的两种日本和算书之一,为1898年的《古今算学丛书》所收录.这里介绍了该书的成书背景与作者生平,通过对该书的中日版本进行比较,指出了《古今算学丛书》版本存在的一些错误,并考察了该书在中国数学界的影响,以探讨晚清中日数学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切韵指掌图》曾被视为最古的韵图,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其影响超过了其他韵图。各代学者对《切韵指掌图》的研究可谓面面俱到。关于作者的问题、撰述年代、成书方式、所据韵书,以及对实际内容的全面考查,各代学者都有精到的见解。同时对它的入声、列等、重纽等问题,也有深入的探讨。对《切韵指掌图》的研究加以综述,是对其研究状况的总结,为学习这本韵图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宋杜从古《集篆古文韵海》是一部以韵书体例集录篆体和古文的集大成之著。该书版本为《宛委别藏》影摹旧钞本及其影印本,其他版本未见。该书不足、失误较多。现根据《永乐大典》、《集韵》和《古老子》碑对其进行整理和校补。  相似文献   

8.
关于赵元祚的生平,及其所著《滇南山水纲目》一书的刻印及其版本流传等情况,学者意见纷纭。文章通过资料的收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赵元祚及其《滇南山水纲目》一书作一全面的研究,希望对此问题解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从开合口的层面分析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以唇音的角度,逐字探讨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口变化,发现在韵部合并及声母的影响下,《韵镜》一系韵图唇音字中的非组三等凡韵合口字发展到《韵法直图》一系韵图时全部变成了开口字。  相似文献   

10.
从押韵的角度发现《全宋诗》中几首诗的韵脚有误或韵脚异文失校,通过版本指出其正确的 韵字。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介入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日本充当了引介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中国从日本大量引进日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汲取日本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日本引入,使唯物史观和大量带有日本色彩史学术语移植到中国,李大钊、李达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解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构建,在此背景下最终促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萌发。  相似文献   

12.
战争责任问题在20世纪末已进入跨国司法程序。但由于它与战后中日关系和新中国外交的历史渊泺,作为政治遗产的战争责任问题和作为思想遗产的革命外交,在后冷战时代与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复杂的互动、共生关系。日本学者从历史、社会学、国际政治学等视角对战争责任问题已有相当的研究积累;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在这一问题意识下对战后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再探讨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许多学者都曾经对这部小说进行过翻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译本:一个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另一个是霍克斯的译本。本文将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去分析,比较这两种译本当中的一些创造性叛逆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音韵学研究》是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出版标志着现代音韵学的诞生。但"古音字类表"存在的一些讹夺等现象尚未引起前修时贤的关注。现参照《康熙字典》、《广韵》等辞书,分类列举"古音字类表"的疏漏现象,并以声母表和韵母表中韵字对应的情况稍加说明。  相似文献   

15.
谢枋得生前杂著诗文64卷,称为《叠山集》。由于屡经战乱,散佚严重,存者无几。至明代由枋得同乡黄溥采集遗佚,成十六卷本,于景泰五年(1454)首次刊刻,后代刊刻之各种版本均由此本增删而成。《叠山集》的现存版本主要有十六卷本、二卷本、六卷本、五卷本、四卷本等。因版本较多且流传情况复杂,今加以梳理,使其脉络清晰。  相似文献   

16.
张莹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127-130
虽然很多学者都认同幽默具有游戏性的特点,幽默和游戏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很少有人(尤其是国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从游戏与幽默的定义,二者之间的共性,它们对人类认知发展的作用以及二者在语言、社会和智力等方面存在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可以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庞德名诗In a Station of the M etro译文版本颇多,结合意象派创作原则,庞德的美学追求及汉字汉诗对他的影响,这些译文似乎有待重新思考。对比原作与译文,发现原诗现代感强,汉译比较传统;原文简洁,汉译稍显冗长;原文参差,汉译整齐,原文为典型的自由诗,汉译均强调押韵等等差异。作者尝试运用文体学及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提供新的译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谢国先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28-132
马林诺夫斯基的名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在民族学和人类学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书的两个汉译本基本正确地传达了原著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库拉贸易这一风俗、认识马氏所倡导并在国际民族学和人类学界得到广泛认同的参与观察方法,都有积极作用。但是,两个译本中共同存在的一些相似误译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原著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从纯理功能角度出发,对”Silent Night”三种中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旨在探索更可行的英文歌词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