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是实现人的生命意义的活动。然而,现代教育的功利主义使人的价值生存失却、人文教育失落、教育与生活割裂、生命意识淡化等等,因而,应重视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实现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面临教育产业化渐成态势 ,重新认识和理解构成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教育、社会、人三维要素 ,是准确把握产业化教育的基本规律 ,适应和推进教育产业化之必需。本文探讨了教育产业化给教育、社会、人三大要素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 :1、教育由事业变为产业 ,由消费主体变为消费客体 ,成为市场主体。2、知识经济时代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动力和基础 ;市场经济社会给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压力。3、人既是教育的客体 ,又是教育的主体 ;既是自然意义上的人 ,又是社会意义的人 ,既是教育对象意义上的人 ,又是社会实践主体意义上的人 ;既是个体意义上的人 ,又是群体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3.
居住环境的社会性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育农 《甘肃科技》1998,14(3):10-11
一、人的社会性人作为居住活动的主体,使得居住环境的真正意义在于人的感受,目的在于满足人的需要。人的存在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个人存在,二是社会存在。居住环境应该满足这两种含义下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决不...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过程可能各不相同但结局是一样的,那就是死。死如期而至地等在每一个生命的前方,消解人的一切,将生之意义碾碎,使人恐惧,疑惑。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要活着?生存的意义何在?本文就将对此加以思考,并试图用过程哲学的思想去解释生之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生既不是有意义也不是无意义,而是具有有意义之可能性。人类意识和人类社会是人生有意义和人生无意义产生的两个前提性条件,而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是其人生有无意义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6.
刘永侠 《科技资讯》2005,(23):140-141
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离开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情感,作为人的非理性层面的重要内容,是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个感情的存在.感情是人精神的依托。一个没有感情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人的生存中正是因为有了快乐与悲哀、喜爱和怨恨.生活才有丰富的内容。如果没有情感,人的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乏道德意义、空虚乏味而又充满无穷无尽交易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面临教育产业化渐成态势,重新认识和理解构成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教育、社会、人三维要素,是准确把握产业教育的基本规律,适应和推进教育产业化之必需。本文探讨了教育产业化给教育、社会、人三大要素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1、教育由事业变为产业,由消费主体变为消费客体,成为市场主体。2、知识经济时代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和基础;市场经济社会给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压力。3、人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自然意义上的人,又是社会意义的人,既是教育对象意义上的人,又是社会实践主体意义上的人;既是个体意义上的人,又是群体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8.
人禽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比较偏僻的话题。不同的思想家对于人禽之辨有着不同的见解。早期思想家偏重于从文化道德意义上来区分人禽,而清代思想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深化,扩展到了知识主义意义上的区分,深化了对人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中西对比。探寻合作学习的意义 有人曾这样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群虫;一个美国人是条虫,三个美国人是群龙。意思是说咱中国人较重视个人努力,而忽略了团队合作,而美国人恰恰是更善于合作。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语境、文化意义、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有其丰富的涵义,即把人作为本源和根本,“人“是人们事业的第一起因或“人“是人们的第一事业.因此,“以人为本“的准确英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文学是人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艺术把以人为中心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整体作为关照对象,文学艺术精心勾勒的是一幅幅丰富多彩又浑然一体的综合的社会人生图画,文学艺术的描写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特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命运、人的个性、人的感情、人的灵魂,因此,文学是人学。  相似文献   

12.
通常人们都是从心理学、生理学的意义上理解人的可塑性,而忽视了它的广泛而深刻的哲学、人学意义。从可塑性这一角度,对人的可塑性和社会的可塑性进行分析,可以深化人们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方面的认识。充分认识人的可塑性和社会的可塑性,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的可塑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社会的可塑性同样也是我们追求的社会目标。可塑性高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社会,可塑性的人与可塑性的社会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素质在内的全面现代化,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包括政治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主体、人的需要、人的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是从哲学的层面对人所作的深层次思考。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我们做好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行为学的城市认知地图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个体人对社会的认识很有启发意义。人的社会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移动,因而也需要社会认知地图来导向,以确保其成功。社会认知地图是人对社会结构的主观认识,是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程序性反映,是客观的内容和主观色调的统一。构筑积极健康的社会认知地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余丽云  陈少航 《科技信息》2012,(19):225+228-225,228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命线。人的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与人的需要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从人的需要这个视角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是什么,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有重要实践意义的问题。长时期以来,我们对人的本质,按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段著名的话来理解,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就是社会的人。这个看法,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和十八、十九世纪旧唯物主义在对人的本质认识上的界线,纠正了旧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观点,意义十分重大。但是这种正确看法,后来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被扩大化的过程中,逐步变为把社会的人和人的自然基础即自然本质对立了起来.只承认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并且把社会性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9.
秦瑛 《科技信息》2007,(30):314-314,268
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经济的发展、人的生活状态、人的生活质量全是由人来实现的,人是主体、是核心。那么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全面发展为什么要促进和如何促进人的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对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事实的客观性就内在地蕴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和客体性。“事实是表征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和运动的具体状态、现实环节的概念”这一界说就内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因为人的主体性活动本身就是“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论事实的客观性》实际上区分了事实的本体论意义和认识论意义并着重分析了其认识论意义,指出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是具体的、历史的、进入主体现实的求是活动范围的事物及其情况。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理解事实的主体性。笔者的观点是:不能把事实的主体性归结为事实“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意识和断定”、“是人所把握的一种知识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