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信息     
American Scientist《美国科学家》[美] Vol.74,No.2 1.智力认知科学帮助我们超越了智力测验的水准,并且有助于我们,解人的思维中解决问的方式。 2.喜马拉雅山的地质历史和构造世界上这座海拔最高的山脉是在四  相似文献   

2.
动物是否有智力?如果有,它们的智力能否与人的智力相类比?如果没有,那它们有时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又算什么?现在,不妨让我们从实验中找出点佐证吧。 这个长着八只触手的家伙爬在海底石巢中,像块石头一动不动。它只是偶尔伸出一只爪子弯曲一下,仿佛身下的栖身之处太过宽阔,这是一条与其他的同类别无二致的章鱼。突然,它急速向前运动,带起了海底的沙子和石子,几只触角正试图捉到前面的猎物,但掠到怀中的并不是什么可以敞胃大吃的食物,而是只白色的塑料球。原来,这只章鱼正在仿效相邻巢穴中自己的同类,在练习抓球技术呢。章鱼的抓球技能当然不是天生的,而是生物学家们不断训练出来的,这表明我们的这位主角确实有准确的模仿能力。这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动物研究所费奥里多博士所进行的一项试验。 以前科学家认为,只有那些以家庭或群居方式生活的动物才具有以老教少的优势,其余动物的直观学习能力在进化过程中已经消失了,包括那些不识父母。独立生活的章鱼。但现在,那不勒斯动物所的试验推翻了人们以往的判断。动物在独立状态下所进行的学习,意味着它们能尝试去重复做某种从未做过的事情。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就是动物具有智力的有效例证。 ***那么,什么是智力呢?如果不将人作为参照...  相似文献   

3.
石左虎 《世界科学》1999,(11):16-17
一项关于记忆的研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将遗传学运用于提高人的智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一只看上去很普通的老鼠进行了能力测试,结果发现这只受试啮齿动物很快作出一系列反映出其智力的动作:它有较快的学习能力,有较强的记忆力和对环境适应能力,它比普通的老鼠灵活得多。毫无疑问,受试者是一只超级老鼠。原来科学家对这只老鼠作了生物手术,即改变它的DNA,确切地说,就是改变它的祖先遗传给它的DNA,其方法是改变老鼠小小头颅深处神经原之间的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结果是造就比其分系聪明得多的新一族老鼠。…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的智力是由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这五个因素构成的。“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事物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则是具有注意的能力。因为“注意”,我们才能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感知事物,并深入地思考问题。没有“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因素将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注意力是智力的前提,犹如智慧的“天窗”。提升注意力,会为我们打开智慧的“天窗”。  相似文献   

5.
苍蝇具有思维吗?海豚是怎样思索问题的?科学研究证明,动物复杂的精神世界足以令我们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6.
除人类之外,其它物种究竟有否发明创造能力?这始终是动物学家们感兴趣的一大课题。 难道地球上只有人类才拥有发明创造的能力、惟有人类才具备荣获发明创造奖的资格?一种有创造力的思维真的需要像市场上流行的那种绉绉巴巴的汗衫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咖啡因那样会成为时尚?就大家的习癖来说,无论是他,还是她,亦或它,是否又都需要或反对如非得将咖啡因盛在杯子里来品尝呢? 每天每天,我们身边都充斥着革新和创造发明。每个人都受惠于汽车的发明,但为什么人类还在孜孜不倦地探求更为简便快捷的运输工具?如果将全球性的发明创造物累积起来,为什么人类仅仅突出和偏爱自己的发明家爱迪生,而健忘了诸如猴子、乌类、鱼类等的发明创造之贡献呢?这显然太欠公平!  相似文献   

7.
人被誉为“万物之灵”,这是因为人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世界?为什么能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啼啭和动人心弦的音乐旋律?我们为什么有智力、能思维?为什么又有喜怒哀乐?这既是科学家们久已魂系梦牵的重大问题,又是普通人十分关心的自然之谜。探索和揭示脑的奥秘是当代自然科学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8.
广角镜     
喝出来的聪明 众所周知,酗酒会让人头脑发昏,思维受阻。但是据日本科学家的最新发现,适量饮酒的人比一点都不喝酒的人智商更高。 日本国家长寿研究所的科学家对2000个年龄在40岁到 79岁的人进行了IQ值的测试。结果发现,每天喝上少于540毫升葡萄酒的男性比根本不喝酒的男性平均IQ值要高3.3%,而女性这样的比例则要高2.5%。而且酒的种类不影响实验结果,就是说,不论你喝的是日本米酒、葡萄酒、啤酒还是威士忌,适量喝一点,似乎都会让你更聪明。 也有研究者认为,并不是酒直接影响了人的智商,而有可能是日本人佐酒的鱼和奶酪使人变得更聪明。多数科学家认为,如果真的是酒直接提高了人的IQ值,那么酒中的多酚类化学物质一定是关键因素。 喔!我错了 我们有时候会在做着某件事的中途停下来,意识到刚才自己做错了。我们的大脑是怎么知道做错了的呢?这个“做错了”的信息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了令人好奇却又一直迷惑不解的事:我们的大脑到底是怎么接受、分析并处理外界信息的?意识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的大脑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命令我们做这件事而不做那件事的?而且,我们能不能用什么手段去干预大脑的“想法”呢?这些似乎总是在小说中出...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上了年纪,时间似乎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每到年底,办公室会话已经演变成年度“时间向何方流逝”讨论会——邻居的小孩成为高校毕业生有多快?我们7月份的海滩度假怎么看起来就像在昨天?我们还没有烘烤饼干、寄卡片或者买礼物,为什么时间就已飞逝?  相似文献   

10.
榕树下 《科学之友》2007,(10A):87-87
五千年的泱泱文明流淌至今天,你能够相信“十年寒窗”写不好一封普通书信这类事情的存在吗?你可以想象人民教师竟会通不过常用汉字的考试吗?但是,这些事情的的确确在我们身边存在着。或许是五千年的时间太久,或许因理性的思维趋向于畸形,总之,民族的记忆力在全线退化,人文素质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大家看到了本文的标题可能会感到一丝惊讶。像广义相对论这么前沿高深的科学理论,我们还可以动手去验证?的确,要想验证这一理论确实很难,而且需要很高的观测精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也许是不可能的事。那么,我们怎样利用中学生现有的条件来完成这个验证实验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效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相似文献   

12.
蔡立英 《世界科学》2013,(10):42-43
●收到上千封邮件后,治愈人类的色盲症现在成了杰伊·奈茨(Jay Neitz)的人生目标。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杰伊·奈茨(Jay Neitz)想用基因疗法治愈色盲症患者,而且有一天,这项技术将让我们所有人都能够看到比100倍更多的颜色。《新科学家》杂志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问:为什么理解色觉如此重要?答:某种层面而言,这是一个智力问题,当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不能太热,不能太冷;不能太大,不能太小,找到一个适于生命的行星,听上去很困难,但科学家认为可能有一简单的方法——卡普泰恩·基克(Calhah士)等人找到了一颗行星。在行星上引力是否总是正常?温度总是合适?空气总是可供呼吸?它们多半会居住着类人的生物?这也许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也就是说,类地行星(那上面繁衍着我们已知的生命)真的充满着银河系?几年前,还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在今后的几年内,我们将会找到答案。随着一系列的空间探测活动,科学家已作好准备去探测所谓的可居住带,这是一颗恒星的周围区域,在那里,很有…  相似文献   

14.
聪明和愚蠢之间的差别,主要的并不在于我们的脑筋本身,而要看我们利用脑筋的程度。如果采用正确的思维技巧,一些普通智力的人,有时会有象天才一样的作为。  相似文献   

15.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09,(10):17-20
多头绒泡菌,一种黏乎乎的粘菌类的奇妙行为与人类智力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而忆阻器的研究一开始就是一个纯逻辑问题的胜利— 一种以往人们不知其存在的电子元件将为我们揭开这个秘密。  相似文献   

16.
当现代人频频呼唤人类要“返朴自然,重回大自然”的时候,不妨多注意一下眼前这片广阔的海洋。难道你不曾发现: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胚胎期,有像鱼一样的鳃裂……人身上有如此之多的海洋印记,是否说明生命就起源于海洋呢?人类是由猿变来的,这一点早已编入了教科书。那么猿又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如果说它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你会感到吃惊吗?然而这却有几分科学的依据。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这也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人不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没…  相似文献   

17.
什么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坏?为什么每天早晨我们都会从睡梦中醒来?科学研究发现:我们人类从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其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体内存在着神奇的“时钟”──生物钟。 研究人员发现可分别用曲线来表示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这三条曲线都是从出生日算起,起点在横轴的零点,曲线处于横轴以上的日子是高潮期,与横轴相交时为临界期,而处于横轴以下是低潮期,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天数是相等的,而和横轴相交的前后1天则为临界期。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分别以28天、23天和33天来变化。如果体力、憎绪和智力均在高潮期,那么人就会体力充沛、心情舒畅、头脑灵敏,记忆力强;而在低潮期,人则会感到疲劳乏力、心情烦躁、情绪低落,头脑迟钝健忘、理解力差。 1946年,瑞典一位名D4汉斯的人在一次火车相担事故发生后,当晚就绘制了出事的两列火车上的司机和司炉的三条波动曲线,出乎意外地发现其中三人正处在“临界期”,另一人则处于“低潮期”。汉斯将自己的发现说给他的朋友、做生...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社会起起落落,最终留下的是倒塌的塑像和庙宇。然而从这此早已破败的古代遗迹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这些社会曾经的辉煌。那么,它们为何会崩溃呢?为何其中一些文明崩溃了,另一些却没有?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就让我们从复活节岛、北美阿纳萨基人社会和格陵兰海盗的悲剧中去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数学索隐     
数学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早已存在着等待我们去发现的,还是人类在进步中把它制造出来的?柏拉图认为,数学概念确实在某种离奇而完美的现实中存在,这种完美的现实紧挨着宇宙的边缘。一个圆不只是一种观念,它是一种理想。我们这些不无缺陷的生物可以追求那种理想,但永远得不到它,倒不只是因为铅笔尖太粗。但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说.数学只存在手旁观者的头脑平.它在与人类思维无关的地方并不存在,如同语言、音乐足球规则一样。它是人类想象的虚构物。自然的型式那么上面两种意见谁对?不错,在柏拉图主义者的观点中,有那种非常的诱惑…  相似文献   

20.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似乎发现在肃穆井然的科学和激情洋溢的诗歌之间存在着一个尚未开发的空域。尽管长时期来我已经感觉到它的存在。例如,有的书中在长篇大论之前往往点缀一小段颇为精彩、余味无穷的诗一般的短句。这种相互渗透的念头是我在摘录E·M·罗杰斯著《探求者物理学丛书》的一段小诗时突然升华的。诗云:我们在知识中失去的智慧在何处?我们在资料中失去的知识又在何处?经过20个世纪苍天的轮回,使我们离上帝更远而离红尘更近。──T·S·埃里奥特我即兴写了几句:我们的眼睛天生符合光学定律?我们的思维发展如同DNA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