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缓交联铬冻胶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缓交联铬冻胶体系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重铬酸钠与有机还原剂硫脲组成。由于硫脲的还原能力弱。因此该体系成冻时间较长,其终冻时间长达8-10d,可用于油藏的深部调剖,分析了铬冻胶的形成过程,通过测定成冻时间(包括初冻时间及终冻时间)和突破真空度评价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减少,pH值的升高,铬冻胶体系的成冻时间延长,强度增大;随着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的增大。成冻时间缩短,强度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成冻时间缩短,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缓交联铬冻胶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交联铬冻胶体系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重铬酸钠与有机还原剂硫脲组成。由于硫脲的还原能力弱 ,因此该体系成冻时间较长 ,其终冻时间长达 8~ 10d ,可用于油藏的深部调剖。分析了铬冻胶的形成过程 ,通过测定成冻时间 (包括初冻时间及终冻时间 )和突破真空度评价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减少、pH值的升高 ,铬冻胶体系的成冻时间延长 ,强度增大 ;随着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的增大 ,成冻时间缩短 ,强度增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 ,成冻时间缩短 ,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将锆冻胶由双液法堵剂转变为单液法堵剂.研究了它的延迟成冻方法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其中包括酸浓度、温度、聚丙烯酰胺浓度、成胶液与交联液的配比、碳酸钙含量、粒度及表面性质等.研究结果表明,pH值控制法是锆冻胶延迟成冻的一种可取方法.模拟试验证实.这种延迟成冻堵剂可有效地封堵含碳酸钙的砂柱. 相似文献
4.
5.
在室内测定了不同的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地层渗透率、温度、矿化度等条件下铬冻胶堵剂的突破压力 ,对各因素影响铬冻胶堵剂突破压力的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 ,堵剂的突破压力值随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渗透率增加而减小。铬冻胶堵剂的突破压力与注入水矿化度之间并不存在规律性的关系 ,只是在矿化度为 10 g/L时突破压力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测定了不同的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地层渗透率、温度、矿化度等条件下铬冻胶堵剂的突破压力,对各因素影响铬冻胶堵剂突破压力的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堵剂的突破压力值随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渗透率增加而减小。铬冻胶堵剂的突破压力与注入水矿化度之间并不存在规律性的关系,只是在矿化度为10g/L时突破压力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冻胶是溶液中的聚合物分子被交联剂交联后得到的一个整体失去流动性的体系。由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交联剂有机铬交联产生的冻胶,通过乙醇溶剂置换,消除相渗透率的影响,测定冻胶膜在油(甲苯)和水分别通过时对油和水的残余阻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冻胶对水的流动阻力是对油(甲苯)流动阻力的14.79倍,即冻胶对水和油有明显的选择性。该冻胶的选择性堵水性能可由膨胀收缩机理和油水分流机理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含水率迅速上升,油井很快水淹.针对孤岛油田地层温度70℃,地层水矿化度5 004 mg/L的条件,为其研究了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剂,并对其配方、性能、组合优化、用量优化和注入方式和时机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调剖剂的交联时间可以控制,冻胶体系成冻时间从1~20 d可调,成冻后强度高.聚合物驱后,为使组合调剖剂能进入深部高渗透层,必须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注入组合调剖剂.深部调剖剂的用量存在最优值,驱替实验中,用量为0.1Vp时,采收率增幅最大,产出投入比最大.注入相同量深部调剖剂,越早注入,所得的最终采收率会越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聚乙烯醇冻胶纺初生纤维及其拉伸纤维的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凝固浴条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低的凝固浴温度和经筛选的凝固浴介质有利于形成结构性能更佳的初生冻胶丝及其拉伸纤维。用乙醇代替甲醇作凝固浴介质可纺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致密/页岩油气长期压裂开发下优势窜流通道发育,冻胶分散体在流道调控扩大波及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冻胶分散体机械强度与其宏观封堵性能间应有密切关系,然而,目前的冻胶分散体机械强度缺乏有效表征手段。以铬冻胶分散体为例,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直接测量了微纳尺度铬冻胶分散体杨氏模量,并通过对其宏观封堵性能进行评价,从而建立了二者间映射关系。研究表明,控制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3%,SD-107质量分数由0.4%增大到0.7%,本体冻胶强度随之增大,相应冻胶分散体杨氏模量也随之增加。当杨氏模量自159 Pa上升至633 Pa时,封堵率由93.23%上升至98.08%。通过调控微纳尺度冻胶分散体杨氏模量研究其封堵性能差异,为致密/页岩油气储层高效开发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用浸渍法制备了改性γ-Al2O3,通过SEM对改性γ-Al2O3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对H2S进行了吸附考察和分析了不同类型吸附剂、不同改性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再生后吸附剂的脱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达600℃时,改性后的γ-Al2O3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脱除H2S能力增强.当H2S平均初始浓度为45mg/m3,温度为22℃,压力为1.01×105Pa,采样流量为0.5L/min时,改性γ-Al2O3对H2S去除率为96.9%;改性γ-Al2O3吸附效果明显优于未经改性的γ-Al2O3、活性炭和5A分子筛;改性γ-Al2O3再生后的吸附容量可以恢复到原来的97%. 相似文献
12.
硫化氢间接电解制氢电极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硫化氢间接电解制氢过程中电极材料的性能,考察了不同阴极材料上镀铂厚度、镀铂方式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阳极材料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石墨可以作为电解反应器的阳极材料;阴极材料选择石墨载体上离子溅射镀铂,铂层厚度为0.01μm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但考虑电解反应器的能耗及镀铂成本,阴极可采用无镀层的石墨材料。 相似文献
13.
硫化氢环境下氢扩散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典型的电化学渗氢装置,对材料的化学成分、焊接和环境中CO2和NH4 的质量浓度、溶液的pH值对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中氢扩散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中夹杂物数量、焊缝金属中空位和焊接缺陷使得氢扩散系数增加;在硫化氢环境中,氢扩散稳态电流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随着NH4 的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幅度随着pH值的增加而加大;CO2的质量浓度对氢稳态扩散电流的影响是随着pH值的变化而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低pH值条件下氢稳态扩散电流随着CO2的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在较高的pH值中氢稳态扩散电流随着CO2的质量浓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直接电解硫化氢碱性溶液(通常用Na2S溶液表示)产生单质硫和氢气的关键问题是单质硫在阳极表面上沉积而导致的阳极钝化. 用硫化氢气体分解Na2S的阳极电解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对这一方法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简化S-H2O 系的电势-pH图的分析表明,多硫化物Sx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且随着体系中溶解态物质的总硫浓度T(s)的增加,高级多硫化物的优势区增大.当Na2S阳极电解液与硫化氢气体反应时,固相硫稳定存在于pH较低和H2S 分压较小的环境中.分析表明,当H2S 分压为1atm,溶液pH值小于8时,大多数多硫化物分解为单质硫S、S2-, HS-或H2S(aq.).分析结果对电解产生多硫化物以及用H2S气体分解多硫化物的实际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15.
16.
为解决硫酸厂处理含砷稀酸时产生大量含砷石膏的技术难题,采用在含砷稀酸中通入硫化氢气体的方法,研究了气体压力、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除砷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硫化氢分压、延长反应时间,硫化氢的除砷率得到明显提高。在硫酸浓度为6%~7%,搅拌速度为650 r/min,硫化氢分压为0.105 MPa,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稀酸中的砷浓度由原来的1.05%降至4.2×10-4%,使稀酸能返回到硫酸的干吸系统;过滤后砷渣的砷含量大于33%,比含砷石膏的砷含量提高近30倍,可用作砷矿资源。研究结果可为硫酸企业危险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新工艺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硝酸钴、硝酸锌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L-半胱氨酸和硫脲为硫源制备钴掺杂硫化锌,借助XRD、SEM、TEM等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析氢实验探讨不同硫化方式对钴掺杂硫化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半胱氨酸硫化法制备的钴掺杂硫化锌催化剂结晶度高且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析氢效果。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3种固体碱的强度及脱除硫化氢性能,开发出了用于脱除轻质油品中硫化氢最适宜的固体碱。该固体碱不仅对硫化氢具有较高的脱除活性和吸附容量,也具有高抗压强度及耐油性,且失活后再生效果良好。在实验室小试装置上进一步考察了高径比、空速等对固体碱脱除硫化氢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径比和空速越小,固体碱脱除硫化氢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铁离子吸收氧化法脱除H2S技术的反应机理研究进展,为该技术的工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介绍了该技术中的典型工艺及其原理,根据各个工艺的优缺点提出:Fe3+离子的快速再生,脱硫液中铁离子的稳定性以及H2S脱除过程中副反应的控制是关系各个工艺应用和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日益提高的工艺经济性需求下,生物化学方法脱除H2S技术是天然气脱硫值得选择的发展方向,其中菌种筛选及培养技术是其研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