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建了慕课平台与化学实验平台相结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并以"铁离子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为例进一步展示了实施方案。通过慕课平台学生进行线上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基础知识、仪器操作技能等)—学生自行设计研究课题—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平台自行完成创新科学研究为主线,从而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和化学研究平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能动性、创新意识和能力。本实验教学方案适用于高年级的本科生(有意向继续深造或者进行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的学生)和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的发展使得"翻转课堂"理念成为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变革方向。"翻转课堂"主张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教师课上进行个性化和个别化的指导,而慕课、微课作为"翻转课堂"实施的前置教学资源,是支撑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慕课、微课遇到了诸如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难以获得隐性知识、教师教学负担增加以及缺乏完整有效评价机制的现实问题。对于此,本文指出"翻转课堂"理念下慕课、微课更适用于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习、学生的课后复习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慕课"在近几年发展迅猛,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很大冲击,也成为教育界创新的突破口.简述了国内"慕课"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慕课"教育的利弊,探讨了"慕课"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慕课"一词来源于英语,是一个为MOOC的缩略语,其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4个单词正好概括了慕课的4个重的特点,即大规模的(Massive)、开放的(Open)、在线的(Online)、供学习的课程(Course)。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课堂上的重要资源与教学方法。作为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也正在积极探索基于慕课的课堂教学,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文章研究了慕课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大学英语慕课平台发展现状分析以及慕课对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主要影响。慕课作为新教育时代的宠儿,其兴起与发展与其需求密不可分,作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接受慕课的应用,主动将优质慕课平台引入到英语写作教学当中来,使之成为教学的有利助手,使教学更高效更优质。与此同时,作为教师也应该不断自我提升,具备开发慕课资源能力,开发更多更好的适应学生学情的慕课。毕竟每一个慕课也不是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开发才是对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实验是很多学科特别是理工类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认识并检验科学理论的重要过程。效果良好的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将"慕课"这一开放学习模式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开发和构建基于"慕课"模式的开放实验教学平台,能够有效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满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课程的教学需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动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和评价总结等环节讨论了虚拟仿真实验慕课设计,结合数字电子技术给出了具体的虚拟仿真实验慕课设计结果,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基于慕课学习进程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慕课",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这一模式将促进大学教师对教学的反思。针对慕课缺乏人际互动的不足,以国家精品课程测量学为例,从教学团队、理论联系实际、课程重点及解决方法、学生上台讲课、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发挥实体大学在师资、教学平台、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优势,真正实现"翻转课堂",迎接"慕课"带来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慕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引发了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文章从慕课对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方面的影响出发,探讨了慕课给实际教学改革带来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智慧实验室"概念的提出得益于"智慧地球"概念,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在高校普及的热潮席卷之际,智慧实验室很有可能会与"5G"网络的发展相伴行,借用"5G"网络的东风助力发展实验教学,在基本操作训练实验、综合设计性及研究创新性实验方面,发挥智慧化实验室的优势,调动学生对于实验课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验设计,一定程度上减少验证性实验课给学生带来的"水课"的感受,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正视实验教学的意义,立志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实验课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真分析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采取加强前导课教学、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重视实验的每个环节等多种措施,才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基于网络平台的"慕课"教学模式迅速发展,这种大规模的在线授课方式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冲击与挑战让人不容小觑。那么到底什么是"慕课"?为什么会刮起"慕课"浪潮?"慕课"潮流对于大学教育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冲击?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中,慕课真的有可能会取代传统授课吗?本文就是通过深入研究近些年兴起的"慕课热"来进一步揭开"慕课"的神秘面纱。其实大力推行"慕课"并不是简单的取代传统授课模式,而是要用创新的方法使慕课"入乡随俗",更加适合中国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2.
慕课经历了近几年的蓬勃发展,逐渐显现出一些与现状不适应的问题,包括居高不下的辍学率及较低的社会认同度等。在后慕课时代,有必要针对慕课发展中展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从慕课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阐述了基于SPOC概念下如何对慕课资源进行约束性改进、学习空间构建上的"逆碎片化"思维及关键路径构建等,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改进型慕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慕课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它的自主性和丰富性有效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满足个性化学习兴趣。以高职教育为特色,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文章通过"慕课教学模式"在网页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为高等职业院校网页制作课程的慕课建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基于慕课的迅猛发展和扩张,追溯了慕课的国际、国内发展历程,分析了慕课的应用前景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慕课课程实时服务困难、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现实情况,结合慕课课程特征,对高校实体课堂进行了重构探究,建立了多维互动式课堂教学与慕课融合的教学新体系,旨在促进慕课在高校课堂中的快速发展和高效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是确保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本文分析了我院生物专业基础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实验考核模式现状及问题,初步探索了以学生为本的、与生物专业基础化学实验课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可操作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为内容、"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并重的综合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实践证明,新的评价体系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实验效果,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检查,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实验课的成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初期,慕课的研究较早地在欧美国家开展,借势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其他国家对慕课的研究紧随其后,慕课的研究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教改项目研究热点之一。教育资源丰富、网络平台共享、开放普及、快捷高效是慕课的特点。慕课的实质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的优化改革。把慕课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到农业高校仪器分析课程中,对其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进行探究,尝试探索农业高校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翻转课堂"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强调课下学习、课上讨论。新的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课题组在中学《信息技术》的实验课教学中,初步应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创新性,探索实验课程改革途径。实践证明,本学期的实验课学生不仅全部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同时学习积极性和应用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该文提出了"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设想,主要从传统中医诊断教学模式的分析、慕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意义、方法及初步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能够弥补传统中医诊断教学存在的缺陷,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信息的更替,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培养。  相似文献   

19.
慕课给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慕课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慕课内容与讨论课内容的相互融合、慕课教学与讨论课形式的优化设计、慕课教学与讨论课教学的考核的科学分配等3个方面来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慕课(MOOC)是一种逐步完善和发展的新兴网络教学课程,它的兴起受到了全世界众多名校的爱戴和响应,它是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必然产物,慕课的发展推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进步。该文针对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对慕课环境下《基础会计》课程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进而使"慕课"与"基础会计"课程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