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S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78~2010年间我国货币政策在四川、浙江两省产生的不同影响,并通过比较两省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同一货币政策在两省产生的效果有很大不同,即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2.
文章由近年来外汇储备激增的现象入手,分析了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其对货币政策实施的负面影响,进而由外部失衡推演到其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内部失衡,分析了内部失衡的表现、原因和中国目前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在短期政策实施中,宜从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结售汇制度方面控制外汇储备增长;长期来看,宜从相关政策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内到外地推进经济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3.
文章由近年来外汇储备激增的现象入手,分析了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其对货币政策实施的负面影响,进而由外部失衡推演到其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内部失衡,分析了内部失衡的表现、原因和中国目前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在短期政策实施中,宜从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结售汇制度方面控制外汇储备增长;长期来看,宜从相关政策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内到外地推进经济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货币政策作为现代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总量上对整体经济与行业部门产生影响。但不同的行业受货币政策影响的效果并不相同,这种影响的异质性被称之为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性效应。本文主要研究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性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在验证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存在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其存在的原因,即为什么不同的行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存在差异。这不仅是对传统货币政策理论的补充,而且对加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与灵活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的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而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具有非对称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现实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性,体现在(1)城乡二元经济;(2)公私产权差异;(3)市场缺陷。  相似文献   

6.
就经济理论而言,通货紧缩时期应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通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通货膨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也就是说,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弱。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通货紧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即通货紧缩时期,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使利率传导渠道失效;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使货币政策效果进一步弱化;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使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减弱;价格的粘性,使通缩时期产出的增加乏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7年前后两个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认为1984-1997年 ,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 ,效果明显。1998—2002年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效果相对弱化 ,主要表现在 :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 ,宽松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 ,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 ,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  相似文献   

8.
刘祥成 《科技信息》2006,(10):251-253
本文应用协整分析及误差修正模型(ECM)对1998年以来各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央行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近40年以来,大多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只研究其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却很5-关注其对国内经济与金融方面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视角,探讨了该理论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并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相应分析.最优货币区理论运用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我国并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且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本文进一步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缩小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顺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就经济理论而言,通货紧缩时期应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通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通货膨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也就是说,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弱。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通货紧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即通货紧缩时期,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使利率传导渠道失效;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使货币政策效果进一步弱化;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使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减弱;价格的粘性,使通缩时期产出的增加乏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997年前后两个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认为1984—1997年,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效果明显。1998-2002年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相对弱化,主要表现在: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宽松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  相似文献   

12.
一项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带来政策制定者完全不愿意看到的后果,紧缩性的政策会使得经济急转直下突然步入萧条,而扩张性的政策又会造成经济的过热,似乎总是无法做到适度的调整。那么中国的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其有效性如何呢?资产替代中新的因素在中国经济中的活跃度如何,其是否已经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13.
运用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对中国2001~2010年31个省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货币政策测度变量M2的Moran指数值及散点图,直观地刻画出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在各省域上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在回归模型中,纳入空间效应的GWR估计更优于传统的OLS估计.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形成都有影响,并且物价水平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强调在货币政策调控时应将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两期滞后麦克勒姆规则对我国数量型工具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选取1992年至2018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一方面检验数量型货币政策能否对宏观经济产生有效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分析政策效果是否具有一致性,从而分析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和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选取2000-2012年我国货币供给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两者互为正影响关系。短期内,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货币供给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是一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如何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是决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我国货币政策能否通过利率渠道有效的传导引起了关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利率传导渠道不顺畅的结论,并提出了如何加强我国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阐述了此项货币政策实施的深层原因及其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城 《科技信息》2007,(7):207-208
货币政策是国家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有效性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2006年度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综合措施收回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3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改进外汇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看,货币、信贷的预期调控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19.
经济条件的变化使得货币政策通过对外贸易传导的作用机制不断加强.通过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1998年1月-2005年2月的相关经济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个结论,并进一步指出:样本时间段内,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利率变动的绝对原因,而利率的波动也能有效地引起汇率的变化;虽然目前汇率对净出口的调节作用不大,但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其影响作用必定会显著增强;净出口是总产出变动的绝对原因,但其作用效果的显现时滞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20.
聂敬磊 《科技信息》2009,(36):I0071-I007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宏观调控的最佳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内外部均衡。货币政策是内部均衡的基础,汇率政策是外部均衡的关键,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是一国实现经济内外部均衡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资本帐户进一步的开放,贸易格局持续顺差,人民币继续面临升值压力以及跨境资金的流动规模和频率的增加使得经济内外部的不平衡矛盾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并集中表现为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和协调。本文旨在探讨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及协调问题,以期为开放经济下我国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从长期来看,我国政策协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完全浮动。本文从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入手,阐述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存在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产生冲突的原因作出探讨,且就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的短期协调策略以及实现中长期协调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