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认识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是建设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北方草原走廊民族精神体系包括本族认同价值观念、民族伦理道德观、民族创新基本价值观、和谐共生民族理念、践行开放民族精神五个维度。认为建设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需要挖掘和阐发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精华及其当代价值观念。立足时代与实践,提出建设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根本路径是强“魂”健“体”,主导路径是建设国民教育网络体系,实践路径是建设文化产业带动体系,集中路径是现代交流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2.
有关回纥、突厥、乌孙、蒙古族等草原民族以狼为同一母题的族源传说文献记载颇丰。比较研究可发现其狼祖族源传说具有趋同性和嫁接性两大特征。其作为草原民族的精神信仰与草原民族的民族性格、生存理念及风俗习惯等存在着内在联系。梳理廓清其联系亦能进一步认识古代草原民族的民族血缘关系、民族融合进程、民族文化认同等相关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3.
世居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及其他民族适应草原生态环境,创造并发展了以游牧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弘扬草原文化,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需要。草原文化蕴含的精神气质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草原保护红线工程是以草原红线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内涵为依据,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以生态、产业、文化传承三大功能为基点,根据区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涵盖多类型工程项目的一个复合系统,与中国牧区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深入分析草原保护红线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社会、民族四个方面全方位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意义,为牧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展开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狩猎曾经是蒙古族先民的主要经济活动,随着这个民族的走向草原便让位于畜牧业。蒙古族在长期的牧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放牧经验。其古朴有趣的生产习俗中处处闪烁着这个草原民族所独具的民族气质。  相似文献   

6.
马头琴因琴头饰马而得名,是蒙古民族的象征,是最能代表草原音乐文化的载体之一,蕴含了独特的草原游牧审美文化、人文思想、风格气质和民族精神。其不但在中国甚至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且必备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对于马头琴源流的考析,目前因史料缺乏等原因还存在明显的断层,导致了不同研究者的不同结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来探究新疆草原文化审美意蕴,新疆草原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人文特征、现实特征及文化特征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新疆草原文化既具有阳刚之美,同时也不乏阴柔之美,二者相互融合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其形成原因有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与世界.研究新疆草原文化的审美意蕴是对历史的负责和民族的尊重,也是建构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来探究新疆草原文化审美意蕴,新疆草原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人文特征、现实特征及文化特征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新疆草原文化既具有阳刚之美,同时也不乏阴柔之美,二者相互融合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其形成原因有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与世界.研究新疆草原文化的审美意蕴是对历史的负责和民族的尊重,也是建构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推进草原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深入发展草原文化的战略选择。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从基础研究做起,防止文化"大跃进";二是解决好草原文化的民族性与蒙古族的关系,防止民族自大倾向;三是文化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要继续深化核心理念的探索;五是要借鉴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推进草原文化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形成了典型的草原法律文化.自蒙古汗国时期,蒙古族就不断与中原地区往来,元朝时,蒙古族的草原法律文化与中原法律文化进行了第一次融通,这次短暂而非全面的融通碰撞出一些火花.清朝时,在儒家民族观的影响下,蒙古族法律文化与中原法律文化全面融通,蒙古族法律文化受到中原法律文化中的刑罚方式、犯罪主观形态、伦理法律等影响,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通,形成了体现蒙汉法律文化的《理藩院则例》这一民族法规.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对该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崛起于我国北方草原,团结,自信而又善于取人所长的日本民族,使日本能够在当代的一些领域里领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我想,壮族作为一个民族,它能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壮大,成为如今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本身也应该有值得人们肯定的心理特点吧!本文试从所见所闻的壮族风情,特别是广西河池地区的风情结合一些资料,浅谈壮族的较有特色的心理,我姑且称之为容异心理。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西藏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缓慢、草原生态环境的急剧退化,是当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牧区普遍存在的两大问题。对此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章试图结合西藏牧区的实际,探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与加快牧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剖析甘肃省少数民族妇女参与传统体育现状,结果表明:妇女参与传统体育总体水平较好、呈年轻化、中等文化程度、农牧民和学生成为参与的主体;参与形式以政府组织活动为主,草原为主要活动场所,参与时间为民族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成为妇女参与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人与草原的和谐发展。中国草原面积广阔,但存在沙化等诸多问题。创新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要从树立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宣传,培育人才,构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等入手。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方行为体的参与,是一个协同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承志的早期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以蒙古民歌为叙事线索,高扬"为人民"的创作原则:平民文化叙事中阐述额吉人格养成的内在传统文化、生活因素,以及外在的养子文化因素;草原文化叙事中解读草原由一个简单的自然地域环境扩展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环境,成为一个文化指向;民俗文化叙事从民歌、下夜、托梦等传承性的民俗现象解析作品人物的人性以及这个民族的生存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6.
阴山文化是地域广阔、内容丰富的大文化。它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始于50万年前。阴山文化是以草原文化的原生文化为主干,以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在交往融合中实现的文化变异与创新发展为次生文化,以各个民族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为典生文化,三种文化共同组成的复合文化。阴山文化是在时代的发展中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文化。塑造好阴山文化的品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使这一品牌在包头地区细化。  相似文献   

17.
藏北赛马会     
《科技潮》1998,(6)
整个西藏赛马会,以那曲最盛行、最隆重。现令的那曲百姓把赛马会看得比过藏历新年还重要,赛马之前,他们要举行盛大的喇嘛念经祈祷,并要祭山神、草原之地神及马神等神灵,以祈求来年各路神祗赐灵予人们生产和生活安宁。藏语有句俗语说:"印度国王是通过宗教仪式选的,岭国国王是通过赛马选的"。藏族的民族文化英雄格萨尔就是通过赛马夺魁而称王的。可见,赛马节既是藏民族尚武精神的展示,也是歌颂本民族英雄人物的极佳场所。这几年我在藏北工作,感到一年一度最好的去处,就是草原上的赛马会,最使人流连忘返的还是赛马会。如今藏北的赛马会已驰名中外,它融这片草原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情风俗为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一批精美的吐蕃时期金银制品陆续被发现。这些吐蕃金银器虽然形制、风格各异,但大都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内涵。从中可以窥见来自西藏本土、中原唐王朝、北方草原地区和青海吐谷浑民族的文化因素相互交融,是吐蕃时期青藏高原与其周边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真实写照,为探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提供了考古学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9.
草原保护红线关系到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从生态发展角度探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草原保护红线的划定必须要因地制宜。在分析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内蒙古阿巴嘎旗为例,提出了划定草原保护红线的基本保护方向,总结出红线的划定能够促进生态牧区的形成,逐步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0.
“草原情结”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一种强烈的带有自豪感和责任意识的“文化认同”。里快的长篇新作《美丽的红格尔塔拉河》,通过草原英雄的倾心打造,草原文明的自觉认同,草原景观的审美再现,草原风俗的历史回顾,草原民族的心理展示,呈现出挑战自我的文学勇气和文化自觉,更重要的是在表现“自然崇拜”“英雄崇拜”的草原文化精髓时,讴歌了坚持正义的“大原则”、天人舍一的“大秩序”,以及草原文化充分的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延展性和鲜明的时代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