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阐述了针梳工序在毛纺加工中的重要性,同时从针梳机的工艺参数、机器零部件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针梳机下机毛条质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试涤纶纤维的性能,研究了其制条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梳理机上工作辊与锡林速比、针梳道数、喂入根数和牵伸倍数对涤纶条中的纤维长度、毛粒含量有组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对马海毛物理机械性能、组成结构及静电性能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高比例马海毛半精梳制条优化工艺的试验研究,成功地解决了马海毛梳毛落毛、静电干扰及成条等技术关键,提高了马海毛毛条的制成率与毛条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多梳经编机复合针的运动组成,将工艺上对梳栉的摆动要求叠加到复合针原有的运动要求上,构成了多梳经编机复合针的运动——摆动、槽针上下运动和针芯与槽针之间的相对运动;研究了一般多梳经编机复合针运动机构的结构和机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5.
竹纤维制取工艺中梳针选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和改善竹纤堆制取中梳理工序的效果,探讨了梳针组合梳理竹纤维的方法,通过对最终制成纤雏的长度、线密度、强度等物理性能的测试,比较了各方法制取竹纤维的效果,时各梳理效果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最佳组合梳理方案应为采用20-10、20-15、22—10三种梳针依次梳理。并证明组合梳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梳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研究CZ191型梳麻机喂入预梳部分中,工艺参数改变时对生条质量的影响。采用了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通过对生条中纤维平均长度、纤维长度不匀率、短纤维率、麻粒数、硬条数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找出了喂入部分因子:喂入定量、分梳辊转速、分梳辊与喂麻针辊之间的隔距等对生条各指标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找出了最佳的喂入部分的工艺参数。分析和讨论的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喂入预梳部分的工艺参数对提高梳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羊毛束细化拉伸的参数优化与效果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细化装置和测量单元对羊毛毛条进行拉伸细化,结合正交试验得出优化的预浸、拉伸、定形的工艺条件。基于本优化工艺条件所得的细化毛条和澳洲的“Optim^TM羊毛”进行了纤维特征和改性效果的综合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证明:细化拉伸处理后,羊毛细度、长度、光泽明显改善,但纤维伸长率变小,长度离散度变大,这对纺织加工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黄麻罗拉梳麻机的梳理和均匀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评定梳麻机梳理质量的指标;对平均循环梳理次数、均匀率和梳麻机梳理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计算和分析。黄麻罗拉梳麻机的平均循环梳理次数以0.6—0.7左右为宜。增加头道梳麻机的梳理点对梳理质量和麻条均匀度有利,因而可为实现单程梳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不同用量的硫酸钛和尿素在涤纶纤维表面包覆一层纳米TiO2颗粒,改性后的涤纶纤维用紫外光辐照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染料.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钛和尿素摩尔比为1∶2,硫酸钛用量为0.05mol时,效果最佳,且原料浪费较少.用该用量的硫酸钛和尿素改性的涤纶纤维对甲基蓝、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染料也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其降解率均在95%以上,可用于降解废水中染料的光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反射光谱对改性结果进行表征,发现采用水热方法可合成出纯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并包覆在涤纶纤维表面,平均粒径为10.8nm,并且其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从针布梳针必须具备的工作特性出发,讨论了梳棉用梳针的形状、倾角、膝上膝下长度及现用梳针的尺寸.还讨论了梳毛机用普通梳针、风轮梳针和开梳针的粗细与截面形以及针布的幅宽和针密.  相似文献   

11.
改性海泡石填充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表面活性剂对海泡石进行改性,用DTA分析研究了改性剂种类及海泡石用量对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泡石的加入可显著改善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海泡石填充效果较好.海泡石的最佳用量在8%-11%左右.  相似文献   

12.
对蜂窝状微孔结构改性聚酯纤维的吸湿和放湿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测试该新型纤维和普通聚酯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吸湿、放湿回潮率,绘制出吸湿、放湿曲线,并得到2种纤维达到吸湿、放湿平衡的过程中回潮率对时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蜂窝状微孔结构改性聚酯纤维的回潮率和初始吸湿和放湿速率远高于普通聚酯纤维的相应性能,具有优良的吸湿排汗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染色时间、pH、常用助剂等对自制叠氮类活性黄染料染涤纶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及染色深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叠氮类活性黄染料常压沸染涤纶的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该染料能在常压沸染条件下染涤纶,而且染色牢度好。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不同纤维掺量的改性聚酯纤维混凝土,通过纤维分散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五种不同搅拌方式对改性聚酯纤维在混凝土中分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耐久性试验研究改性聚酯纤维混凝土的抗碳化、抗氯盐侵蚀和抗冻性能.结果表明,图像处理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改性聚酯纤维混凝土中的纤维分散性,认为“砂石胶材60 s+水60 s+纤维60 s”的搅拌方式得到的纤维分散性最好,与肉眼观察的效果一致.掺加改性聚酯纤维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掺量为1.1 kg·m-3时提高强度14%左右,继续增大纤维掺量不能持续提升强度.改性聚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密集分布能够削弱CO2的扩散,降低混凝土的碳化速率12.6%~18.9%,纤维掺量越多,抗碳化能力越好.掺加改性聚酯纤维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提高其抗氯离子侵蚀能力.改性聚酯纤维还能有效减少冻融循环过程中表层材料的剥落,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15.
纳米ZnO对涤纶织物抗紫外线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钛酸酯偶联剂对ZnO纳米粉进行了表面改性,使用改性后的纳米ZnO处理涤纶织物,测试了涤纶织物的紫外线透过性能及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能力,借助SEM、DSC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ZnO纳米粉和涤纶纤维与偶联剂的结合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偶联剂作用下,涤纶织物经纳米粉处理,抗紫外线能力得到增强,ZnO纳米粉为薄片状结构,主要分布在涤纶纤维之间,偶联剂与纳米粉发生了偶联结合,而纳米粉通过偶联剂以物理吸附方式附着在涤纶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法(FTIR-PA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纺织上应用。研究了组合浆料中变性聚乙烯醇的定量测定、涤棉混纺纤维中涤纶的定量测定、苎麻及甲壳素经碱处理后的光谱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以变性聚乙烯醇C=O基团的伸缩振动1570cm~(-1)吸收峰可作为定量测定变性聚乙烯醇的依据。以涤纶分子结构中羰基伸缩振动1725cm~(-1)峰高与纤维分子结构中碳氢键伸缩振动2915cm~(-1)峰高的比值,可定量测定涤棉混纺纤维中涤纶含量。苎麻经碱处理后,非晶谱带898cm~(-1)度明显增加,晶区谱带1430cm~(-1)强度明显下降,其变化程度取决于碱浓度。甲壳素的酰胺吸收峰1555cm~(-1)随碱处理浓度、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与常规的红外吸收光谱法相比较,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法具有无损快速的优点,适宜于制作困难的试样。  相似文献   

17.
以2,2-二羟甲基丙酸和季戊四醇(核)为原料,财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超支化聚醇(B),用顺丁烯二酸酐进行了部分端基改性.探讨了溶剂对端基超支化聚醑改性的影响,对改性后的超支化聚酯进行水溶性测定,通过FI-IR和1HNMR图谱对超支化聚醋及不同溶剂中改性的聚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将端羟基(-OH)改性为羧基(-COOH)后,超支化聚酯的水溶性增加;用丙酮做溶剂可得到改性度更高的超支化聚醇,且更易于纯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旋转模塑成型中,不饱和聚酯树脂因其相对较高的初始黏度和反应热而难以操作的问题,利用实验室小型单轴旋转成型机加工成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模制品;通过三维显微镜、厚度均匀性分析和热重量分析等方法确定其最佳加工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体积填充分数0.049~0.065、模具转速15~20 r/min、模具温度30~50 ℃条件下,可得到内外表面质量较好的模制品。  相似文献   

19.
Coolmax织物湿舒适性能的灰色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oolmax织物、棉、涤纶、涤棉织物的芯吸效应、保水率、干燥率、透湿性、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通过人体穿着试验对服装的湿舒适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利用灰色聚类分析对6种织物的湿舒适性能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oolmax织物的湿舒适性能优于普通涤纶、棉、涤棉织物;客观试验与主观穿着试验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s were obtained using 2% and 6% of kaolin blends through melt spinning.The influences of two thermal treatments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tension(180 ℃×2 min and 200 ℃×1 min)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fiber were compared.The changes of grain size and crystallinity of fiber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The changes of thermal properties of fibers were analyzed using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zer(DM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kaolin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doesn't change with the thermal treatment.With the kaolin content increasing,the grain size of fiber changed.The higher the thermal treatment temperature is,the higher the crystallinity of fiber is.There are two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s for kaolin modified:the lower one is the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polyester fiber matrix,and the higher one is derived from the heterogeneous blend of polyester matrix and nano kaolin.The higher the kaolin content is,the higher the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 is.Thermal treatment could increase the compatibility of polyester matrix and nano kaolin.There was only one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 for the thermal treatment fiber,and the heat resistance of fiber was improved.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A-DSC)results of kaolin modifi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matrix indicate that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PET fibers,kaolin modified PET fibers,and thermal treated fibers were little different within 40%-60% of weight loss rate r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