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隍”作为保护神,起源于城墙与护城濠。从周代开始被作为神是来祭。以后,城隍作为保一方平安的神灵,被纳入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城隍的实体在各地不一。城隍信仰对各地的风俗民情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妈祖信仰产生于十二世纪的东南沿海.从疍民巫神林默娘到东南海神妈祖,再到国祀天后,妈祖信仰从“淫祀”到“正祀”的转换,是在帝国中央与地方势力集团干预、鼓励与改造下完成的,但自远古就形成的东南土著先民的海洋经济与人文传统在东南“汉人”社会的积淀传承与延续发展,才是妈祖信仰长盛不衰的深刻历史基础.藉着妈祖信仰不断突破方言和地域的边界,在更广阔的范围开拓领地,东南海洋人文开始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历史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关帝崇拜与漳州民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请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云:“予尝谓佛菩萨中之观音,神仙中之纯阳,鬼神中之关壮级,皆神圣中之最有时运者,莫知其所以然而然矣。举天下之人,下透妇人孺子,莫不归心向往,而香火为之占尽。”这是说的关壮级就是三国时的蜀将关羽,壮级则为其溢号。他后来成为儒、道、释三教共同尊奉的神抵。在道教神谱中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俗称关公,又称其为伏魔真君,伏魔大帝。关帝庙香火之盛,数量之多,是中国宗教及民间信仰中罕见的,关羽的神化及其崇拜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崇拜的结果反过来又对民风社情影响重大。本文拟对关帝崇拜…  相似文献   

4.
口语里的有些“六”意义玄虚。《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释:“表示对别人的话的否定”,引苏叔阳《左邻右舍》:“‘桦子,睡觉去吧!’‘睡个六!”’为证。《北京方言词典》则注:“(1)表示否定。(2)用在反驳句里,可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某些词素,表示‘零’、‘什么也不是’。”例证依次为:“他知道个六!”“你会六!”“好?好个六吧!”“喝香片?喝香六!”“六”为什么会有否定、虚妄不实的意义?张清常教授认为:“中国的市井赌博掷骰子,在口语中留下影响很大。例如—…·‘呼台喝六’‘六猴’‘六’‘没料到出了个…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由漳州市历史学会和我院闽南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玉皇崇拜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元月8日在我院举行。漳州市政协主席林碧华、副主席张国举及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郭俊次博士、台湾宜兰县草湖玉尊宫管委会李炳南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我院副院长罗萤致开幕词,会议由漳州市历史学会会长、本刊编委郑睛主持。此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2篇,从各个方面论及了玉皇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的论及玉是文化的源起及渊源,其角度分别有考古发掘、史籍记载、民间崇拜和心理思维等;有的论及了玉皇文化与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孔子、老子是伟大的,《论语》、《道德经》是伟大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我这个讲座不是来评价《论语》的,也不是来评价孔子的。但一讲到《论语》,一讲到孔子,就如同讲到《道德径》,讲到老子一样,内心不但充满着崇敬,高尚与豁然开朗之感,而且沸腾着亲切、自豪与活力无穷之情。别说中国人,看外国人怎么讲吧!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孔子讲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是超过基督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在1988年1月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瑞典的汉内斯·阿尔夫就讲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智慧。”这恰印证了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在评价孔子时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南宋词整体评价不高,某些论者指其为“偏见”。然而,在这种“偏见”背后,隐藏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所秉持的观念,体现了他在文学评论中的文化眼光和文化选择:即以诗歌为北方文化的产物,把“北方的感情”作为诗歌的基础,强调积极入世、改造社会的精神和热情,特别推重融合了“北方人之感情”和“南方人之想象”的作家作品。因此,他的这种词学观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思想,从广义上讲,就是国家、社会或个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关于整个教育活动的观念、态度和信仰.就其一般概念的构成上,教育思想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以宏观方面看,国家、社会对教育方面的观念、态度和信仰,如教育的职能、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制度、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资源配置等属于宏观教育思想.具体到学校教育本身的观念、态度与信仰、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对教育本身的看法则属于微观教育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中央领导同志讲话曾指出:微观教育思想可理解为“教学思想”.微观教育思想大致由: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教学组织形式观、教学方法观、教学目的观等构成.就其发展的历史观点而言,教育思想也有“传统”与“现代”之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关教育的观念、态度、信仰属于传统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思想进行整体认识研究而扬其精华的基础上发展的教育思想属于“现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的功利观,在今天对我们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一、陈独秀的社会进化理论陈独秀认为,社会的发展与宇宙万事万物一样,都遵循达尔文提出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他说:进化公理,适者生存,凡不能适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①陈独秀认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和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中国封建社会,人民愚昧、迷信甚行、社会落后,与西洋欧美社会“民主国家”相比,“思想差迟,几及千载。”②中国再不拯救就会有亡国之灾,而救国的出路,陈独秀明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林美容的《髙雄妈祖信仰与地方社区》的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探讨了高雄县妈祖信仰的主要分布状况,分别探讨了高雄县妈祖庙的空间分布和以妈祖为副神祭祀的地方公庙的空间分布,其次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族群与人口密度三个方面探讨了高雄县妈祖庙空间分布的原因.另外,从移民、分香活动和文化认同及妈祖文化的多功能性四个方面探讨了高雄县妈祖庙的空间扩散状况,最后,从妈祖信仰是联系海峡两岸文化认同的纽带和促进旅游业发展两方面探讨了妈祖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哲学是人生的哲学。《论语》可以说是一部古代生活的教科书,其间颇多人生的感悟。《论语》谈论的全是现实的人生话语。孔子哲学中的人生是道德的人生。孔子哲学以“仁”、“礼”为中心,主张为民以礼、治国以德,非常注重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及个体的伦理道德的修养。孔子的道德人生是艺术化的人生。在孔子的道德人生中,情与理、宇宙与人生、出世与入世融成一片,充满现实的诗情。且在人生的修养、求索中、在人生的最高境界处,孔子追求与艺术的融通。孔子政治理想、伦理道德与审美追求的一体化特征,对中国的艺术品格的形成产生了重…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中世随笔《方丈记》充满浓厚的“无常”思想.无独有偶,古代犹太人的智慧书《传道书》通篇谈论人生“虚空”,但二者对无意义人生有着迥异的应对方式.本文通过对《方丈记》和《传道书》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人生哲学的异同及所代表世界观体系的根本差异,并结合日本文化与犹太文化的特色,试图找出对当今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国普世主义的宗教根源来自基督教的一神信仰和普救论。在普世主义的美国本土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理念是“上帝选民论”和“天定命运论”。“上帝选民论”使美国人以上帝选民自居;“天定命运论”给美国的扩张套上神谕的色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处于“利他”和“利己”两难境地的美国普世主义价值观,将随其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  相似文献   

14.
王、裴高下     
画面化并不是王维独家之秘,与之同咏辋川的裴迪也时有佳作如画。如《白石滩》云“日下川上寒,浮去谈无色”;如《辛夷坞》云“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至如《木兰柴》云:“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一个“乱”字将鸟鸣之碎与溪流之飞溅打成一片,更是一幅有声画,直逼王维。王维高明在不泥实事,能以心境净化环境耳。以《宫槐陌》为例,工作云:“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裴作云:“门南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裴作极力要写出幽栖之寂静,故云:“落叶无人扫”,但意味也止于此。…  相似文献   

15.
漳州方言句首常有个语气动词“啊”.这种句首加语助词的情况在先秦典籍中不乏其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则已匿迹,在汉语诸方言中也属罕见。本文就此语言现象进行讨论。一、“啊”的语音形式句背语协调“啊”有两种读法.1.1“啊”读作〔ag‘’〕。在心理节奏与外在言语节奏都较快的情况下,句首常出现短促的喉塞音“啊(ag”)”,近似本方言的阴人声。然阴人调值是“32,因句首“啊(a?53)”处于发言之端,发音时发音器官校为紧张,调型必然由低变高。例如:(为减少排版负担,…  相似文献   

16.
《漳州师院学报》2018,(1):80-88
潮汕传统宗教信仰是指基督宗教之外的本地宗教信仰。其门类齐全,形态丰富,大体上可分为道教及民间杂神、佛教、官方主导信仰及祖灵祭祀三个类型。潮汕传统宗教信仰参与了潮人心灵的塑造,对潮汕文化的总体建构发生过深远影响,在本地开发和海外拓殖中也扮演过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技》2014,(9):46-46
“三十而立”,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国传统纹样》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从“思”、“形”的角度提出了“变通”之道:通过对“思”、“形”的变通,将现代设计理念和视觉规律融入中国传统纹样的教学之中,探讨如何让这门基础课更受学生的欢迎,更有教学效果,让其在全盘两化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保留着独特的魅力,使之既具备现代理性和逻辑的艺术表现形式,又能扩大传统纹样的精髓,并从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纹样》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19.
“校对是一门学问”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赞同和认可,校对的理论研究工作已逐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这对于校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开展校对理论研究无论从出版事业的发展来看,还是对校对工作的自身来讲,都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其一,从中国校对传统的发展史来看。人们探讨和规范校对工作的方法和原则古已有之,从孔子的“精、细、详、慎”校对术,到南宋馆阁的《校式》(我国第一部官方公布的较为完整的校对条例);从清代段玉裁的“校异同”与“校是非”之说,到今人陈坦的《校法四例》(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  相似文献   

20.
王维婚姻问题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历以前的盛唐诗人中,其婚姻问题被堂堂正史所载入者,仅为王维一人。这是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典籍文化”现象。但王维的婚姻问题尽管为正史所载入,却十分简略,如《旧唐书·王维传》仅云:“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其后的《新唐书·王维传》,以及《容斋随笔》、《唐才子传》等,亦英不如此。本文对王维的婚姻问题试作换激素隐,或可还其历史之真实。一据上引《旧唐书·王维传》的记载,可知王维在“妻亡”后不曾再娶,如果“抓后三十年以终”的“三十年”乃为实数,则其妻之丰就应在王维31岁的汗元十九年。这是因为,王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