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径向对称变换的实时指尖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很多基于视觉的徒手人机交互系统,指尖的检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为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简单但高效的方法来实现不同背景下的指尖检测,该算法不需要进行任何前景分割来辅助定位.针对指尖自身的形状所具有的径向对称性质,采用改进的径向对称变换算法先检测出指尖的候选点,然后通过肤色判别操作来帮助实现指尖的准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不同的实际背景下都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对光照的鲁棒性也较高,并且能够达到实时. 相似文献
2.
传统基于K-Curvature以及凸包理论的指尖识别算法往往存在严重漏检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手指轮廓特征的指尖及手指指向检测方法,关键步骤包括轮廓平滑、直线区域检测、手指指向及指尖定位三部分,可实现精确快速的指尖识别过程.通过对不同姿态手势进行实验验证,所提算法能在准确定位指尖位置的同时,得到手指指向信息.满足人机交互系统对指尖点及手指指向获取的实时性要求,并对不同手指指向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4.
为克服传统二维彩色图像处理算法易受周围环境、光照变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利用Kinect深度图像信息,实现一种快速鲁棒的手势分割与指尖检测算法。首先,根据Kinect得到的深度信息对非人体部分图像进行筛选,得到包含人手的人体图像;然后对当前得到的人体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计算能够区分人手与非人手的阈值,并通过该阈值对人体图像进行分割得到人手图像;最后,对人手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计算掌心位置,并提取手部轮廓,结合人手轮廓关键几何特征对指尖进行有效检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有效地对指尖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经典的k-平均聚类算法,说明了它存在不能很好地处理符号数据和对噪声与孤立点数据敏感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平均聚类算法,克服了k-平均聚类算法的缺点,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算法的复杂度。实验证明,用该方法实现的数据聚类与传统的基于平均值的方法相比较,能有效提高数据聚类效果以及入侵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FAST检测的ORB特征匹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特征匹配算法在实时性要求较高领域效果不佳以及在复杂光照环境下匹配精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FAST(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检测的ORB算法。首先,对待处理的灰度图像进行分类,剔除掉部分灰度变化率较低的区域,然后提取FAST特征点并计算描述子,最后采用汉明距离完成匹配。此外,在提取FAST特征点时,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半径,利用图像对比度自适应调整检测半径,当图像对比度突变时依然能够保证期望的特征点数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ORB算法匹配时间缩短了16. 47%,大幅提高了在复杂光照环境下的匹配精确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指尖检测方法容易受背景的干扰,并且指尖误判点较多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凸包分析的指尖检测算法。首先,为减少类肤色背景和光照对手部轮廓提取的影响,采用YCbCr肤色模型和背景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手部轮廓;然后采用快速凸包算法获得手部轮廓的凸包,并利用凸包顶点和缺陷点计算出掌心的坐标,根据凸包缺陷深度和手指几何特征及曲率特征检测手指指尖;最后采用有灯光和类肤色背景干扰的环境,而不是背景单一的环境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识别出指尖数目和手掌的位置,实现简单的数字手势(0~5)的识别,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轻量级的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检测的有效方法.首先基于滑动窗口技术的熵算法实时检测网络数据包中目的IP地址出现的随机性,然后使用VTP(variance-time plot)方法进行异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检测出各种DDoS攻击的存在,特别是能够发现大流量背景下攻击流量没有引起整个网络流量显著变化的DDoS攻击. 相似文献
9.
基于角度分布的高维数据流异常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检测高维数据流中的异常点,提出一种基于角度分布的高维数据流异常点检测(DSOD)算法.运用基于角度分布的方法准确识别高维数据集中的正常点、边界点以及异常点;构造了基于正常集、边界集的小规模数据流型计算集,以降低算法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开销;建立了正常集、边界集的更新机制,以解决大数据流的概念转移问题.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DSOD算法的效率高于Simple VOA算法与ABOD算法,并且适用于大数据流上的异常点检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交通愈加发达,道路愈加拥堵,如何实时准确地获取车辆基本信息以便交通部门及时管理特定路段和路口的车辆显得日益重要.对交通视频中车辆的检测和识别,不仅需要实时检测,还要保证其准确性.针对实际情况中车辆之间的遮挡、光照的变化、阴影、道路旁树枝的晃动、背景中固定对象的移动等因素严重影响检测与识别的精度的问题,提出基于Faster-RCNN(Faster-Regions with CNN features)的车辆实时检测改进算法.首先采用k-means算法对KITTI数据集的目标框进行聚类,得到合适的长宽比,并增加一组尺度(64~2)以适应差异较大的车辆尺寸;然后改进区域提案网络,降低计算量,优化网络结构;最后在训练阶段采用多尺度策略,降低漏检率,提高精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车辆检测算法的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达到了82.20%,检测速率为每张照片耗时0.03875 s,基本能够满足车辆实时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12.
一种改进的AdaBoost的人脸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使分类器的检测时间过于冗长而阻碍实际应用的情况,文中利用肤色检测排除大部分非人脸区域后再进行检测以缩短检测时间,并且设定权值调整门限避免了AdaBoost算法中可能出现的过拟合现象,以改善检测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缩短了47%的检测时间,提高了2.3%的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Skype语音流的检测效率,在分析了目前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得出了"基于UDP的Skype通信是系统中的薄弱环节"等看法.由此深入分析了Skype流量特征和负载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UDP的Skype语音流检测算法SUFC,该算法综合利用了UDP分组中的特征和VoIP的统计特征,算法复杂性较低,便于在线实施.给出了能够实时在线检测Skype语音流的原型系统的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基于SUFC算法实现的原型系统具有效率高和差错率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雪丽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9(4)
为了解决Elman神经网络预测入侵信息存在局部反馈、学习能力弱等问题,研究利用改进的Elman算法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的准确度。实验结果显示,与Elman算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相比,改进的Elman算法预测准确度能提高5%。 相似文献
15.
一种改进的基音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音检测算法,通过最小化重建谐振峰与原始谐振峰之间的误差得到最佳的基音估计。在基音估计中引入误差控制因子以得到无偏的误差函数,同时对基音轨迹跟踪技术作了改进,以保证基音轨迹的正确演变。实验结果表明,与IMBE标准中的基音检测算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提供更正确且平滑的基音轨迹,尤其在过渡段能有效地跟踪快速基音变化,从而使重建语音具有更好的连续性和主观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传统Canny边缘检测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保持了Canny算子原有的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改进梯度幅值计算和非极值抑制过程的插值方向的方法,不仅提高了边缘定位的精度,而且抑制了伪边缘和噪声,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边缘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边缘检测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Canny算子改进的边缘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传统Canny边缘检测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保持了Canny算子原有的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改进梯度幅值计算和非极值抑制过程的插值方向的方法,不仅提高了边缘定位的精度,而且抑制了伪边缘和噪声,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边缘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边缘检测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种改进的多用户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芳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9,35(2)
针对串行干扰消除算法和并行干扰消除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将串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和部分并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的基本思想结合起来的新的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相对于串行干扰消除算法和并行干扰消除算法性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克服了串行干扰消除算法时延大、不能实时实现的缺点,并对功率分布均匀时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有所改善;改善了并行干扰消除算法在系统中没有严格功率控制时的误码率特性;同时具有合理的计算复杂度和简单的实现结构等特点.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验证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DS-CDMA系统的异步高斯信道模型和多径衰落信道模型,重点讨论了用状态空间方程表述多径衰落信道模型的方法,并采用卡尔曼滤波的递推算法求出每个用户每条路径上的状态估计。针对期望用户,对属于同一个码元的所有状态估计求和,接着进行最大比合并再判决。最后对两种信道模型进行算法仿真,分析其收敛性和抗“远-近”效应的性能。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算法收敛速度快,并且能有效地抑制“远-近”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进在不同信噪比情况下多个认知用户联合检测的性能,在已提出的两个用户基于能量检测的联合检测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分组思想的多用户基于能量检测的联合检测算法。根据接收信号能量对各组用户的判决门限进行调整,提高各组的联合检测概率,以此提高整体的联合检测概率。通过实验仿真,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用户联合检测算法,能够提高联合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