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地学信息图谱的分析方法,在对其人口综合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对福建省人口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进行探索,揭示其人口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与规律,可为协调其人口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为指导,结合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脆弱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谱系的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各县市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在全省各县市脆弱等级划分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法,划分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构类型并进行规律和模式的挖掘.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聚类分析对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结构类型进行划分是可行的;(2)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较低,生态环境较优越;(3)采用图谱分析的方法能直观有效地把握脆弱生态环境的时空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构建福建省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测度模型,对福建省各市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以G IS软件为平台制作空间分异图谱。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类型分为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勉强协调和濒临失调5类。(2)福建省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协调发展,但协调层次不高,而且地区差异较大。(3)协调度较好的县(市)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的中部以及闽中的县级市地区,其中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尤其厦门协调度最高,而协调度较差的县(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南部和闽西北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4.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使用1997—2011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各指标权重,根据权重构建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构造耦合度模型,深入研究和田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997—2011年,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虽然在有些年份出现下降,但总的来看呈现出上升趋势;从协调度来看,和田地区的协调程度也不断加强,由1997年低水平的耦合阶段,经历了1998—2009年的基本耦合阶段,2010—2011年进入了磨合阶段,同时耦合类型由低度协调类型经过中度协调类型达到了高度协调类型.总体来说,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协调状态,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建议,为以后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1996—2015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判定标准对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①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生态环境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耦合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在1996—2008年处于磨合非协调耦合阶段,在2009—2015年处于拮抗非协调耦合阶段.由此表明辽宁省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失.虽然近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关系开始向好,但离高水平的协调耦合关系仍任重而道远.最后讨论了非协调性关系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福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福州市城市化指数整体上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指数波动性上涨;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协调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耦合协调度却维持在低水平增长;结合城市化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可推出本分析时段内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处于勉强调和与调和之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由低水平磨合阶段向磨合阶段演变.  相似文献   

7.
以2009—2018年为研究期,以福建省九市为研究对象,借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旅游经济—城市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旅游和城市化综合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2009—2018年旅游经济与城市化耦合程度呈现迂回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在2018年达到高程度耦合阶段;从耦合协调度来看,2009年到2018年整体上看呈缓慢下降趋势.鉴于此,福建省应大力促进旅游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不协调的城市加速发展,同时保持达到协调程度的厦门市继续稳定发展,促使福建省两系统整体的协调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协同论的思想,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以福建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布基本符合由南向北递减、由沿海向内地递减的规律。2)根据协调发展度大小并结合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将福建省九个设区市划分为优质协调型、良好协调型、勉强协调型、濒临失调型、失调型等5种类型,其中濒临失调类型所占比例较高,达到30%。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的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保证.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福建省作为沿海省份,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气候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使得福建省具有良好的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而旅游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因此,通过耦合协调度的计算公式来研究和分析福建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2007年至2011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是一个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度也由勉强向良好.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类型的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类型的划分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基础,它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分析福建省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环境类型划分的原则和指标选取的依据,建立了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类型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模型及GIS工具,从逆向思维出发,对山西省1999~2017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过程进行时空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表现为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水平自身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上升—上下浮动—上升的趋势;(2)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特征表现为持...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5):104-110
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基于中原经济区3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相关数据及生态环境指标,运用"PSR"模型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函数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处于磨合和高水平耦合阶段;空间耦合协调度分别为:低度协调耦合占21.88%,中度协调耦合占65.62%,高度协调耦合占12.5%.2)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强度和空间耦合协调度情况为:高强度中协调性的城市占31.25%,中强度中协调性城市占34.38%.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而耦合协调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贵阳市为例,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关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1年贵阳市的城市化水平逐年增长,生态环境水平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生态环境指标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煤气供气总量等城市化指标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处于颉抗阶段,且基本处于中度协调的耦合。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例,分别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0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进行时空评价,并运用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将其分为失调、初级协调和良好协调3大阶段9类状态,最后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运用Arc GIS9.3对其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空间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市化、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而山西省作为一座资源大省,此问题更为明显.文章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模型和耦合协调分析法对2005-2018年的城市化、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8年山西省城市化、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保持上升的态势,已经从城市化滞后的中度失调类过渡到了由生态环境滞后的初级协调类;到2018年为止,山西省各地级市只有太原市、吕梁市和晋中市的耦合协调度由失调类步入了过渡类,其他各地级市仍处于失调类.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软件系统,探讨开发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可视化系统。该系统面向用户,以Maplnfo软件及MapX4.5作为后台支持,并且利用VB6.0作为系统程序开发语言,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检索与查询、视图缩放、信息可视等功能,初步达到了增强福建省生态环境信息可视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形状,形状是关于图形信息的一种最本质的几何特征,但是由于形状的复杂性,还是很难给出科学严密的定义.依据地学信息图谱理论,探讨空间目标形状图谱的建立,将形状通过图谱的形式更直观的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动态耦合关系;利用2003—2012年数据,构建重庆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型,并分析其耦合动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土地利用水平与生态环境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后者增速更为明显;土地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发展度逐年升高,经历了初级、中级、良好、优质4个发展阶段,今后可适当加强土地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而城市化的发展状态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本文以安徽省17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中隶属度方法,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评价体系模型,分析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17座地级市可分为基本和谐、和谐和良好和谐三种等级.马鞍山和铜陵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别为0.631和0.622,是良好和谐的城市;合肥、芜湖、淮南、淮北、黄山五座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处于0.4到0.6之间,是和谐的城市;其他十座城市和谐度处于0.2到0.4之间,属于基本和谐.和谐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城市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生态环境是否与城市化相适应,成为山西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省11市只有太原市是高度协调发展型,忻州市是严重失调衰退型,吕梁市是中度失调衰退型,其余大部分都属于中级协调发展型与濒临失调衰退型.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