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趣闻     
正让细胞"返老还童"的新型"魔法药水""返老还童"是一个有魔力的词汇,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人们都为之痴迷,但都未能如愿。如今,这个梦想在当代生物学家的实验室里成为现实。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5年努力,开发出一套化学小分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方法,只需要给细胞用两种不同的"药水"依次"洗澡",便能"返老还童"到多能的状态。这一过程是通过"药水"里的小分子先关  相似文献   

2.
<正>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如果我们没有病痛、衰老的折磨,那么或许就没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如果我们能够像传说中的彭祖那般不老,那么就能陪伴子孙后代一同成长。但是常识告诉我们,人类终究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面对这一残酷的真相,普通人往往更愿意相信长生不老只是个传说。而科学家似乎更倾向于对所谓"不老之泉"的追求,在科学和医学领域,都有人在不断探索。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大约有7000多个功能健全的细胞随着尿液被排出体外。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的裴端卿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随尿液排出体外的细胞中,有一些可  相似文献   

3.
正骨髓里很拥挤,各种干细胞、祖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前体细胞,全都挤在骨髓腔里。周围的细胞能够营造特殊的环境来支持、保护这些细胞,这一特殊的具有保护性的环境被称作"干细胞龛"。我们对干细胞龛,或者称之为间质细胞,与免疫细胞干细胞的早期前体细胞在骨髓里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沈博(Bo Shen)等人在小鼠身上发现运动能够刺激一种间质细胞和免疫干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小鼠具有更强的抵抗力。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杂志。  相似文献   

4.
<正>2006年,以山中伸弥教授为首的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成功地将小鼠的皮肤细胞——确切地说是成纤维细胞——转化成了干细胞。这是科学家首次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即iPS细胞。iPS细胞的发现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它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从此之后人们不再认为细胞的命运不可逆转。普通体细胞不仅可以逆转为干细胞,而且还可以实现不同组织间的转分化。其次,它绕过了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困境,让很多实验室都可以重复这个简单的实验,开展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最后,iPS细胞还具有很多胚胎干细胞所不具备的优势。诸如,将患者自身的i PS细胞在体外操作后重新植入体内,会大大减少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学家正在建设"器官银行",并从中学习大量的人类发育相关知识。在十一月的一个普通日子里,玛德琳·兰卡斯特(Madeline Lancaster)发现她意外地培养出一个大脑组织。几个星期以来,她一直在试着把人类胚胎干细胞培养成神经细胞团,这种细胞团能发育为不同种类的神经细胞。但出于某些原因,她的细胞没在培养皿中贴壁生长,而是漂浮在培养基中,形成奇怪的、乳状的小球。"我其实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兰卡斯特说,  相似文献   

6.
王昱凯  周琪 《自然杂志》2012,34(6):327-331
科学家们对细胞重编程的研究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所谓细胞重编程是指“已分化的特定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1962年,约翰·戈登(John Gurdon)在他的实验室里证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在蛙卵中可以被重编程,从而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证明了细胞的分化是可逆的。2006年,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将戈登的这一成果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细胞在体外的重编程,诱导出了具有多能性的细胞(即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细胞),证明了细胞命运是有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某些基因的结果。与胚胎干细胞相比,iPS细胞的优势在于它避开了使用人体胚胎提取干细胞的伦理道德制约,使干细胞研究能被所有人接受。同时,由于这些细胞来自于病人自身,在临床应用时有希望避免免疫系统对外来组织的排斥。iPS技术的创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这首温情的歌曲道出了人们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青春无限的追忆。衰老死亡是自然规律,人类都无法逃避最终死亡的命运。但是,人们总是不愿意面对这一现实,他们更愿意相信神话故事中长生不老的说法。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能找寻到一种长生不老药,秦始皇甚至专门派人寻遍天下。而普通人似乎更倾向于对所谓"青春之泉"的追求,在科学和医学领域都有人在不断探索。历经数千年,科学家们终于窥得其中的一些奥秘。原来,衰老是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05,(6):F002-F002
韩国和美国科学家5月19日宣布,他们运用体细胞核转移技术,用病人身上的皮肤细胞克隆出早期胚胎,然后提取新的胚胎干细胞系。这使干细胞研究向实用的“治疗性克隆”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奇妙的胸腺     
在人体的胸骨和纵膈上部交会处,有一个很小的腺体叫作"胸腺",对人的健康、寿命、青春活力、记忆力等,都具有非凡的作用。研究证明,胸腺激素可以使人体细胞,特别是各种功能细胞被激化和强化,从而创造出新的生命活力。例如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B"淋巴细胞,是能使抗体摧毁外来病源如天花、麻疹的细胞;"T"淋巴细胞是一种对癌细胞、病毒和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细胞,还具有识别和记忆功能,并能够产生各种抗体去抵御疾病的袭击。这些最初由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并不具有免疫机能,而由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胸腺后,经过胸腺激素的激活,便具有免疫机能了。人体中每天有无数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中死亡,其中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细胞,胸腺激素则能使后者相对减少,前者加强和加速。但胸腺的生长周期十分短暂,它与人体的发  相似文献   

10.
<正>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研究出了一种约5毫米大小的白色物体。据称,这个在盛满培养液的器皿中装着的,是由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 P S细胞)培育的"人工脑",它已被确认与受孕25-38周的婴儿大脑有着相似的脑电波。此前,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宣布,他们首  相似文献   

11.
生命是怎样生生不息的?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又是怎样由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一个有血有肉、有五脏六腑的成体的?这个过程是如何组织协调的,能不能逆转呢?一直以来,为了医疗需要和理论探索,人们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拥有类似胚胎的强大发育潜能的特殊细胞--干细胞,但同时又被各种技术瓶颈和伦理问题所困扰.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团队在实验室里成功培育出一种更能抵抗海水温度上升的珊瑚。如果珊瑚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就有可能减少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珊瑚礁白化的影响。研究人员采用的方法是提高生活在珊瑚组织里的微型海藻细胞的耐热性,从而使珊瑚更能抵抗温度引起的白化。研究团队在专门的共生实验室里将微藻从珊瑚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培养。然后利用"定向进化"技  相似文献   

13.
自古有独行侠徐霞客,遍游神州高山大川,一生探险寻觅不息,令人赞叹。而今天,一个雄壮的探险团队——国内第一个近300人的大型探险旅游团,1997年9月20日,从广州飞赴兰州,完成了"徒步穿越罗布泊"之旅,他们一步步走近,穿越那神秘险恶的大荒漠……"死亡之海"动心魄翻开中国地图,"鸡尾"部一块黄褐色的无人区赫然入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  相似文献   

14.
对人类来说,返老还童是数千年来就存在的梦想,因为这意味着长生不老。遗憾的是,人类至今没有发现返老还童的方法。然而,科学家对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进行研究,发现可以人工调控这些细胞,让它们"返老还童"。用科学的术语来说,可以让这些发育成熟的细胞重新回到胚胎时期的多能干细胞阶段,这个过程也称为"为细胞重新编程"。分别来自英国和日本的两名科学家采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是唯一能为自己的死亡做好打算的动物。我们哀悼,我们怀念,我们做哲学探讨,我们祈祷。在极为少见的场合当我们“欺骗”死亡时,我们有那么短暂的时刻相信永生。 今天,科学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试图延缓人类的衰老。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著名生物化学家布鲁斯·阿默斯相信,营养物能修复遭到破坏的细胞,使它们再次“年轻”。分子生物学家朱迪斯·加皮希正在研究如何阻止细胞的老化。尽管两人都相信现实生活中没有长生仙丹,但是逆转衰老和延长寿命已经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16.
人造鼠肝     
大致来说,我们把细胞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通过细胞之间的通讯,形成特定的器官——移植后的细胞或自行组装,最终生成有功能的器官。"肝芽"移植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由人类干细胞生成的"肝芽"移植到小鼠体内,能恢复小鼠的肝脏功能。尽管只是初步结果,却很有可能给再生医学领域带来创新,尤其对于每年数千名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提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形成是由间质-上皮细胞转换(MET)来启动的假说。该假说的证实论文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并被《科技日报》评为我国"2010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后该研究团队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将从人体尿液中提取的i PS细胞植入实验小鼠体内,成功诱导生长出一颗牙齿。利用这第一颗i PS细胞生长出的牙齿,研究其规律,或许可以指导科学家用i PS细胞诱导生长出其他的人类组织与器官。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潜能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理论上,人胚干细胞的分离能使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培养出人体任何组织,但在实践上,这并非易事每天清晨,加利福尼亚大学发育生物学家加利·安德逊(CeqAnde。)步入实验室时,映人眼帘的是一幅惊人的景象:满玻片的心肌细胞正在有节律地搏动——有时是乱糟糟的一团神经组织或者软骨组织,有时是心肌细胞。“我们常常抑制它们分化的趋向,”安德逊说。发育成别种细胞的强劲驱动,乃干细胞独有的特征。多潜能细胞是发育生物学上最热门、最有争议的课题之一。5个月前两个研究小组宣称,他们已分离出首批人胚干细胞系——在实验室培养液里不…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家让人体皮肤细胞大大变年轻。证据表明少吃和锻炼有助长寿。2022年4月,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短短13天的时间里,成功让一名53岁女士的皮肤细胞年轻了30岁!科学家认为,这让我们看到了“返老还童”的希望。逆转衰老早期研究细胞命运可逆转要逆转衰老,就要逆转细胞的生命周期,让细胞从“老年”回到“幼年”。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格登就通过“克隆技术”(体细胞核移植)成功复制出了一只蛙,这是科学家首次证明成熟的细胞核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逆转为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20.
细胞很善于"吞吐",它们会挤出一些小囊泡,即外泌体.这些外泌体又能与另一个细胞合并.此类吞吐过程是细胞共享资源、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也是生命体通信的一大重要组成. 2021年9月13日,有研究团队在《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杂志发表论文,介绍了他们将外泌体重编程为一大群鲜活的纳米生物反应器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