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几首寓意诗分析王韵在诗歌王国里,有一种诗字面上讲甲事,而实际上是讲己事,也就是言此而息彼,借某种事物来寄托本意,可以说是一种"寄寓诗"。在唐人,宋人的诗集里有不少这种类型的诗,现选出几首较为著名的试加分析。三日人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  相似文献   

2.
读译诗偶得     
读诗,是一种美的享受,读一首译得好的诗,同样的是一种美的享受。请看Bynner译唐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相似文献   

3.
唐人在诗中频繁使用数字,成为其时诗文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白居易诗中所出现的数字却常用以记叙现实状况.分析白居易以数字入诗的特点,可以认识白居易的“中人”意识,以及白居易以数字入诗背后所隐含的佛禅思想.  相似文献   

4.
对《艺文类聚》与《初学记》所收录的唐代以前作家作品的统计分析,可发现它们所重视的作家正是唐初正统观念中大加贬斥者。进一步考察唐初所编撰的一系列文章总集与诗式、诗格类著作,发现唐初贬斥六朝文学的议论并不代表唐人真正的观念,而这些与创作实践密切相关的书籍中所透露的重视六朝文学的倾向无疑更近于唐初人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长生不老是历代帝王将相,乃至平民百姓所追求的理想之一。古代人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就是服食所谓的“金丹”(五石散之类)。这种服食之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萌芽,以后各朝各代皆推崇倍至,而唐代更是风靡一时。唐人服食所需的“金丹”的来源主要是药材商人的贩运、地方官员的馈赠及道士的采集。唐人的服食风气,已不再是单纯地追求长生不老,而是侧重于“资嗜欲”。它初由道士导之,帝王将相溺之,因而唐代十分盛行。由于唐代服食风气如此盛行,因而在白居易的诗中保留了大量有关“服食风气”的篇章。通过对白居易诗集的考索,不仅可以考证当时社会风气的价值取向,而且也可以借此明了唐代社会的若干难解的问题,以诗证史。  相似文献   

6.
长生不老是历代帝王将相,乃至平民百姓所追求的理想之一。古代人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就是服食所谓的“金丹”(五石散之类)。这种服食之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萌芽,以后各朝各代皆推祟倍至,而唐代更是风靡一时。唐人服食所需的“金丹”的来源主要是药材商人的贩运、地方官员的馈赠及道士的采集。唐人的服食风气,已不再是单纯地追求长生不老,而是侧重于“资嗜欲”。它初由道士导之,帝王将相溺之,因而唐代十分盛行。由于唐代服食风气如此盛行,因而在白居易的诗中保留了大量有关“服食风气”的篇章。通过对白居易诗集的考索,不仅可以考证当时社会风气的价值取向,而且也可以借此明了唐代社会的若干难解的问题,以诗证史。  相似文献   

7.
唐代弃妇诗的创作显示了乐府诗的"母体"特性。质言之,乐府是弃妇诗产生的土壤,并滋润着弃妇诗。弃妇诗的发展源于对乐府的接受,其接受的方式:一是对乐府古题的承袭,二是对乐府古辞的承袭,三是对乐府现实主义精神的承袭。这种文学接受的诸端形式反映了唐人制诗拟乐府及脱化1的机制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调元辑《全五代诗》百卷,首次对五代诗歌进行了断代的整理辑录。但该书收录的诗人中,有些则属于唐人或宋人,明显超出了"五代诗"的断限范畴。通过对该书误收的十八位唐代诗人和四位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进行考察,就其选目失误作出全面的辨正,应该说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阐述讽谕诗与新乐府的联系与区别。讽谕诗是指以讽谕为思想内容的诗歌,它可以有各种样式,新乐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样武;新乐府是唐人创制的一种诗歌形式,相对于古题乐府而言,题材内容分为讽谕和非讽谕两类。  相似文献   

10.
孝感作家周芳曾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文学奖,2013年8月又推出新的散文集《沽酒与何人》(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川鄂为这本散文集作序,认为该作是对诗意唐朝的现代解读。他指出,这本书贯穿了通常的所谓小女人散文所不具备的大视野、大胸怀。每篇都以唐人名句为篇名,辅之以揭示其现代性思考的副标题,整个文本,品诗悟诗,借诗发挥。  相似文献   

11.
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在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频繁的离别既丰富了离别诗的素材,又构成了唐代离别诗繁荣的基础;唐代用人制度的改革则是唐代离别诗兴盛的直接原因,科举制、军功授官制、荐引制的实行都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离别诗的兴盛;唐代对诗歌的重视是离别诗繁荣的政治原因,统治阶级对诗歌的重视一方面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则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据孙琴安先生统计,迄今为止的唐诗选本大约600种。其中,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的《唐诗三百首》的出现,历经数百年久盛不衰,使得唐诗这颗耀眼的明珠因此书的出现而更加璀璨夺目。探究《唐诗三百首》成功的秘诀,对今天的唐诗传播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宋人崇杜的风气下,范成大的诗歌受到杜诗的影响。范成大诗中大量使用杜诗典故,并学习了杜诗的句法。他的诗歌继承了杜甫关注现实、关心民瘼的传统,其《四时田园杂兴》等诗歌较多反映了民生疾苦,其使金纪行诗也有诗史意味。但从总体上说,范成大的诗歌温和秀丽,不仅不似杜诗,不学江西诗派,反而有较为明显的宗唐倾向,这说明南宋前期江西诗派的影响在逐步减小。范成大诗歌中有宗唐倾向,亦有宋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晚唐时代是一个政局混乱的时期,但随着文学的发展,晚唐的“列锦”辞格仍有发展,与初唐、盛唐、中唐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由《全唐诗》中的晚唐诗歌予以全面考察,列锦辞格在晚唐的运用已是相当普遍,对晚唐诗歌在意境营构、韵律美的创造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晚唐诗歌中的列锦辞格运用虽然普遍,但也有一些类似列锦而实非列锦的辞例,这是需要予以厘清的。  相似文献   

15.
唐诗与科举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省试诗中,还体现于另外一种与科举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风气即行卷风气下所产生的行卷诗中。也就是说,唐代“以诗取士”的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省试诗和行卷诗。而对唐人工诗及唐诗繁荣具有不可忽视作用的,正是行卷诗。  相似文献   

16.
在唐代宫廷诗歌界,活跃着一群才华横溢、不让须眉的女诗人,她们中较为突出的是主局初、盛唐之交的上官婉儿、以学名家的“尚宫五宋”以及与她们齐名的鲍君徽。她们兼有宫廷诗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她们的诗作应该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朝代,也是反宦官斗争遭遇挫折最大的时代。与东汉相比,唐代的皇权、相权、官僚集团的凝聚力、外戚力量和学生力量都相对小了很多。唐代中后期严峻的政治形势使皇帝对宦官更加依赖。在宦官专权的形势下,官僚集团、外戚和士子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宦官也是依赖性大于反抗性。与东汉相比,唐代的宦官掌握政权和军权也更加制度化。这些都导致了唐代中后期反宦官斗争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唐时夔州,自古即为形胜之地,诸如白帝山、赤甲山、白帝城、赤甲城、八阵图、滟预堆、瞿唐峡等等,随着历史的推进,及至唐代,山川形胜与人文景观早已高度地融会在一起,这使得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醉心不已。本文拟将有关古夔州地望形胜方面的历史文献资料与唐代诗歌进行互证,以进一步展现古夔州丰厚的人文积淀,同时亦为唐人夔州诗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历史证明。  相似文献   

20.
唐时夔州,自古即为形胜之地,诸如自帝山、赤甲山、白帝城、赤甲城、八阵图、滟预堆、瞿唐峡等等,随着历史的推进,及至唐代,山川形胜与人文景观早已高度地融会在一起,这使得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醉心不已。本文拟将有关古夔州地望形胜方面的历史文献资料与唐代诗歌进行互证,以进一步展现古夔州丰厚的人文积淀,同时亦为唐人夔州诗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历史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