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对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茜素紫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铋的光度吸收曲线,表观摩尔吸光系数,最大吸收峰波长,以及工作曲线等。实验结果表明: (1)金属离子与显色剂反应时,加入微量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大表观摩尔吸光系数,明显提高分析灵敛度。简称增敏作用。(2)由于分析体系中加入了长碳链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形成胶囊状的三元络合物,使体系颜色向长波方向红移,因而,对被测体系起到一定程度的增稳作用。(3)对于被测金属离子与显色剂之间形成络阴离子的体系,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比加入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到的增稳增敏作用大。(4)加入表面活性剂与未加入表面活性剂所制得的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是相同的,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2.
选用水(溶液)/Triton X-100/环己烷/正己醇的反相胶束体系,制备出棒状和球形两种形貌的纳米Bi2O3前驱体,根据产物的X粉晶衍射谱图和最终的生成条件分析表明该产物为碱式硝酸铋,并从W0(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反应物的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等因素对合成产物的形貌和尺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微波法合成硫化铋纳米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酸铋、硫脲为反应原料,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采用微波法合成了直径为30~50nm的硫化铋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硫化铋纳米棒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β-CD)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有利于形成硫化铋纳米棒,并且较低浓度的β-CD(约0.005mo.lL-1)有利于形成分散性较好的硫化铋纳米棒.初步探讨了制备方法对硫化铋纳米棒晶型和合成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微波法制备纳米硫化铋与回流法相比,其晶格的生长方向不同,并且可以节省约80%的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可视化的微观驱油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和界面张力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了该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后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验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体系与油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无碱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影响非常小。在驱替水驱残余油过程中,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作用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作用,使该二元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并且该二元体系的粘弹性越大,采收率越高。界面张力由10^-2mN/m降至10^-3mN/m时的最终采收率均高于界面张力为10^-2mN/m时增加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两种情况下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在水溶液中,25℃条件下,使用停流法研究了单一表面活性剂胶束对MBH与Q-(OH)2之间的氢负离子转移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对该反应有抑制作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该反应基本无影响。从表面活性剂单体(或胶束)对带电荷的反应物或电荷转移复合物中间体的静电相互作用角度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全氟代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囊泡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合成了一种用于形成囊泡的全氟代表面活性剂,确定了合成及提纯该表面活性剂的条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分子骨架上没有支链,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与氯化铵、水能够自组形成较大的囊泡,有利于药物的包藏。  相似文献   

7.
采用铂环法测定聚醚F-68、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组成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评价该单一和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活性,探讨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聚醚F-68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三种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且都能与聚醚F-68形成的复配体系表现出很好的增效作用,增效作用与其在复配体系中的含量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铂环法测定聚醚F-68、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组成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评价该单一和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活性,探讨全氟碳烷基丙烯基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聚醚F-68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三种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且都能与聚醚F-68形成的复配体系表现出很好的增效作用,增效作用与其在复配体系中的含量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可视化的微观驱油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和界面张力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了该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后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验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体系与油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无碱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影响非常小.在驱替水驱残余油过程中,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作用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作用,使该二元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并且该二元体系的粘弹性越大,采收率越高.界面张力由10-2 mN/m降至10-3 mN/m时的最终采收率均高于界面张力为10-2 mN/m时增加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两种情况下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对正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eTAB、DoTAB、TTAB和CTAB)和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体系双水相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13 K下各体系都能形成双水相,且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决定着阴、阳离子双水相(ATPSa、ATPSc)的性质.双水相区域中两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可能与该区域内富舍表面活性剂胶团化性能有关.胶团化越强,其在双水相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实验结果也表明:混合溶液中两表面活性剂链长的匹配扩大了双水相区域的面积,使双水相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黏性土中表面活性剂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特征,文章选用N-月桂酰肌氨酸钠(sodium lauroylsarcosinate, SLS)为表面活性剂、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butyl ether, MTBE)为有机污染物,系统研究表面活性剂对黏性土中有机污染物的增溶、解吸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MTBE的增溶作用随其质量浓度增加而快速增大并趋于稳定;黏性土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显著,可使用Henry模型获取其吸附特性及分配系数;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较低时,土体对污染物吸附作用较强,当增至1 300 mg/L后,表面活性剂将促进污染物解吸;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并未显著影响土体整体污染程度,但显著的增溶作用将促进污染物迁移,使其分布更趋均匀;高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对污染物的显著解吸作用将增加土体中溶解态MTBE质量浓度。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物场地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氯离子等温吸附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TEA-Lauryl Sulfate,TD)、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LAS)和十二烷基葡萄糖苷(dodecyl polyglucoside,APG)3种表面活性剂(分别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水泥净浆结合氯离子性能的影响,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XRD)和热分析(TG-DTG)等微观测试技术研究其机理.研究发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水泥净浆的氯离子结合能力明显增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氯离子结合能力减弱;相对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氯离子结合影响较小.表面活性剂对氯离子结合的影响规律与表面活性剂添加方式无关.表面活性剂主要影响水泥浆体的物理吸附,而对化学吸附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在水化产物表面吸附而对氯离子结合产生影响的双电层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用脂肪酸和三甲胺水溶液中和,再与环氧氯丙烷进行酯化,合成一种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该产品作为乳化剂对胜利100 ̄*道路沥青进行了乳化效果考察。试验结果表明,该乳化剂性能较好,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相当,但合成工艺简单,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4.
一种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能评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脂肪酸和三甲胺水溶液中和,再与环氧氯丙烷进行酯化,合成一种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该产品作为乳化剂对胜利100道路沥青进行了乳化效果考察。试验结果表明,该乳化剂性能较好,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相当,但合成工艺简单,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流变性及其聚表体系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的研究,发现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NAPs与表面活性剂SDBS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协同效应,聚表体系的体相粘度在某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出现最大值。聚表相互作用使它与模拟油之间出现最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且界面张力要高于单独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6.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菌XD-1降解原油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利用正交实验优化的培养基培养菌XD-1,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确定此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菌XD-1降解原油的影响.方法:用化学法和红外光谱扫描确定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用重量法(质量法)测定原油的降解率及菌的生物量变化.结果: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和糖脂类物质的混合物;预先投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使菌XD-1降解原油的诱导期缩短一半,并提高了菌对原油的降解率.结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投加对原油的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Amott/USBM法定量评价了国内常用油基完井液体系及其组分对水湿砂岩润湿性和油相有效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浆滤液损害储层的主要机理是由于表面活性剂所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反转。根据吸附量和界面电性的测量结果,分析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油湿作用强于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以及无机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能够使润湿性改变程度明显增强的原因。还应用推广的杨氏-拉普拉斯方程和DLVO理论,对表面…  相似文献   

18.
科技商城     
未来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趋势由于表面活性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所消费的药物、食品、化妆品和个人卫生用品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与人体接触配方中表面活性剂的毒副作用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选择表面活性剂时,首先以保护皮肤、毛发的正常、健康状态,对人体产生尽可能小的毒副作用为前提,其次才考虑发挥表面活性剂的最佳主功效和辅助功效。因此,如何提供最安全、最温和而又最有效的表面活性剂是目前表面活性剂工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据业内人士分析,未来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趋势是:1.环保和安全将成为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考察一类含有密集疏水侧链具有刷形分子骨架结构的阴离子两亲聚合物AMPS-AMC12S溶液体系表面张力受聚合物浓度及盐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离子型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体系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含量较高的聚合物溶液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盐的存在可使聚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升高程度随聚合物疏水含量升高而减小;由于电荷屏蔽作用,聚合物与相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弱,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强;聚合物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表面张力高于表面活性剂单一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甚至使体系出现絮凝和沉淀的现象;聚合物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使体系表面张力升高,而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不会导致体系出现絮凝或沉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三元复合驱中碱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对更好地应用其具有重要技术指导作用。设计了界面张力、吸附、乳化、润湿性等多组单一变量对比实验及微观模型、天然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碱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碱与原油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剂。快速地吸附在油水界面上;碱迫使更多的外加表面活性剂进入油水界面,从而增加了界面层中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了协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作用。碱电离的阴离子与外加表面活性剂在储层基质表面竞争吸附,增加了基质表面负电荷,使其对外加表面活性剂静电斥力加大,降低了外加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生成的表面活性剂乳化油相,使碱具备了乳化作用。在流动剪切作用下,生成的表面活性剂不断渗入膜状残余油与基质之间,改变了油/基质间、水/基质间界面张力,破坏了油-水-基质之间的原平衡体系,使润湿性由憎水亲油变成亲水憎油。碱提高采收率幅度可达近5%,具备显著提高采收率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