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PE-g-MAA(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或GPE在PA1010/PE(尼龙1010/聚乙烯)合金中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合金中GPE与PA1010反应形成了PE-g-MAA-g-PA1010增容剂,它影响了PA1010-PE合金的结构,改善了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PE-g-MAA(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或GPE在PA1010/PE(尼龙1010/聚乙烯)合金中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合金中GPE与PA1010反应形成了PE-g-MAA-g-PA1010增容剂,它影响了PA1010-PE合金的结构,改善了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PA/PP合金体系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马来酸酐对PP进行接枝改性后,与PA共混可以提高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当引入第三组分EPDM或NBR组成三元体系PA/PP/EPDM或PA/PP/NBR,可以大幅度提高合金体系冲击强度,且三元组分PA/PP/EPDM与PA/PP/NBR的力学性能接近,可以用NBR替代EPDM混入PA/PP合金体系中,降低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共交联反应使PVC/NBR-31/P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增加,机械性能得到改善,DSC结果表明,交联使PE的结晶受到破坏,熔点下降。DMA也证明交联增进了相应相互作用,使PVC的Tg下降,PE的Tg上升,由于交联改变了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使其冲击强度提高了一倍多。  相似文献   

5.
PA6/EPDM共混体系界面与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马来酸酐对EPDM进行溶融接枝改性,然后对PA6/EPDM与PA6EPDM-g-MAH两类共混物的界面与韧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6/EPDM-g-MAH的冲击强度较PA6的冲击强度提高5 ̄6倍,较PA6/EPDM提高3 ̄4倍,扫描电镜下的冲击及拉伸断口形貌、偏光显微镜下的结果形态、界面张力γ12变化,证明了两类共混物的相容性及相界面的差异,为此也论证了EPDM-g-MAH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氯化聚乙烯与苯乙烯、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CPE-g-AS)对高密度聚乙烯/苯乙稀-丙烯腈聚物(HDPE/AS)共混体系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形态的影响,差示扫描热量法(DSC)测度表明采用CPE-g-AS作为HDPE/AS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增加了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力,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分散相的粒子尺寸明显减少,CPE-g-AS有效的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PPTA/尼龙-1010分子复合材料热行为与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 P P T A/ 尼龙- 1010 分子复合材料,并对其熔融特性、拉伸性能作了测试。结果发现由于 P P T A 的加入,可以提高尼龙- 1010 熔点和结晶温度,提高尼龙- 1010 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并对 P P T A 增强尼龙- 1010 的机理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8.
DSC对PVC/LLDPE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对聚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氢化后的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在共混体系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增容作用。共聚物增容剂使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区域加宽,同时降低了LLDPE组分的熔融热。共混体系中LLDPE结晶动力学的测定结果表明,增容剂阻碍了LLDPE相的结晶,使其结晶速度下降。动力学结果还表明,LLDPE中不同结构的晶型分别按不同的Avrami方  相似文献   

9.
乙烯—1—辛烯共聚物熔融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实现了乙烯1-辛然共聚物(POE)与马来酸酐(MAH)的熔融接枝反应,实验表明,POE熔融接枝MAH的反应过程中伴随着交联副反应的发生;当MAH/DCP≥20时,体系中不产生凝胶,随着MAH/DCP比值的减小(DC用量的增加)凝胶含量增加,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OE-g-MAH大分子的存在,此外,对POE熔融接枝MAH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初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表面沉积法制备HDPE/NiS和HDPE/Fe_xS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光电流光谱、穆斯堡尔谱等方法对其表面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经测量HDPE/NiS表面电阻率可达10 ̄1Ω左右;HDPE/Fe_xS表面电阻率可小至10 ̄2Ω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氮气气氛下,采用熔融接枝反应,制备了一种低分子量聚乙烯-丙烯酸接枝共聚物,运用小角激光散射技术(SALS),对高密度聚乙烯/云母/接枝共聚物(HDPE/Mica/LMPE-g-AA)三元合金体系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从物理力学性能和流支性两方面研究了低分子量聚乙烯--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对高密度聚乙烯/云母/合金体系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动态硫化PP/EPDM强化增韧机理的动态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力学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EPDM含量的动态硫化和简单共混两种PP/EPDM材料动态力学响应的差异及其特征。结果显示:与简单共混PP/EPDM相比,动态硫化PP/EPDM具有ΔTg小,内耗峰扩宽程度大,低温和室温内耗峰强度高,所处温度低,60-70℃时内耗峰强度发生高低变位,在EPDM相的α转变以下还显示β和γ次级转变等特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动态硫化EPDM/PP共混物中EPDM交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橡塑比的增加,EPDM/PP中EPDM交联度增加,选择酚醛树脂与硫磺硫化体系,共混体系中EPDM交联度较高,提高共混温度以及加入碳黑,共混体系中EPDM交联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尼龙1010/6和尼龙1010/66的基本物理性能随着组成的改变而改变,尼龙1010含量高时,共聚物密度大于计算值,含量低时,共聚物密度小于计算值,尼龙1010含量20%左右时,共聚物具有较大吸水率。  相似文献   

15.
PPTA/尼龙—1010分子复合材料热行为与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肃然  吕亚非 《河南科学》1999,17(3):254-257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PPTA/尼龙-1010分子复合材料,并对其熔融特性、拉伸性能作了测试。结果发现由于PPTA的加入,可以提高尼龙-1010熔点和结晶温度,提高尼龙-1010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并对PPTA增强尼龙-1010的机理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155Mb/sLD光发射驱动器,光接收前置放大器、光接收前放+主放等长波长光电子集成组件,适合当前SDH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上述3种155Mb/s光电子集成组件的电路结构、PIN/FET前放的PSPICE计算机模拟结果及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和研制组件所采用的光电子厚膜混合集成与微构装技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用L-MDI/DETDA/GH-350H制备了化学交联的RIM PUU弹性体,硬段含量为37%,考察了催化剂浓度和种类对微相分离形态和力学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催化剂浓度限制了化学交联体系RIM PUU的微相分离,使相间距有所增加,软段玻璃化温度几乎不受影响,实验制备的RIM PUU弹性体模量-温度稳定性好,拉伸强度为12MPa,伸长率达200%。  相似文献   

18.
草鱼同工酶的组织分布及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状连续电泳的方法,对草鱼(Ctenopoharyngodonidelus)的脑(B)、晶体(E)、心脏(H)、肾脏(K)、肝脏(L)、肌肉(M)等六种组织进行了十一种同工酶(α-AMY,EST,GOT,G3PD,G6PD,IDH,LDH,MDH,ME,POX,SOD)的电泳研究,并对各种酶的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其中α-AMY和POX还未见报道。结果表明α-AMY,EST,G3PD,LDH,MDH,ME,POX,SOD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GOT和G6PD则无明显组织差异。对草鱼的α-AMY,G3PDY和POX的遗传基础、亚基组成及LDH特殊的酶谱表达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力学测试方法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以固相表面和熔融接枝两种方法制备的共聚物PP-g-GMA对聚丙烯/尼龙1010(PP/PA1010)共混和撂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PP/PA1010共混体系中加入固相表面接枝共聚物PP-g-GMA后,共混物的屈服强度比未加前有明显提高,但断裂伸长率却明显下降。向PP/PA1010共混体系中加入熔融接枝共聚物PP-g-GMA后,体系的屈服强度 有较大  相似文献   

20.
共混聚乙烯/炭黑复合温敏材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分别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共混改性后,对聚乙烯/炭黑复合正温度系数(PTC)材料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LLDPE与HDPE共混可形成共晶结构,而LDPE和HDPE共混后存在两种结晶结构,用LLDPE改性HDPE,可使复合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大大改善,又不太影响其PTC特性,是实现复合PTC材料实用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