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训"厚德博学,知行合一"具有深厚的孔学渊源。"厚德"是孔学从《易传》继承和发展的思想,是孔学的教育目标;"博学"是孔学的教学原则;"知行合一"的最初理论来源是孔学在伦理道德层面上的知行统一学说,是孔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特稿做好评估工作,推动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李志宏】2007.6“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孔学渊源考【张壮强,石维有】2007.6文化理论前沿(实践美学创新)全球化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张玉能,张弓】2007.4“实践美学”范式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岳友熙】2007.4文化研究与实践美学:应当  相似文献   

3.
贺信     
安徽师范大学:值此你校建校80周年之际,谨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长期以来,安徽师范大学认真践行“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良好的校风学风。新中国成立后,你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  相似文献   

4.
任卫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9,(28):223-223,225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叉流派的杰出代表,曾经对明代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从当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现实来看,王氏对“知”“行”的狭隘规定性无疑阻碍了其理论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对“知行合一”的教条式地理解则有可能导致中国教育陷入种种误区。因此,对王氏知行理论进行合理的.开放性的改遗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在社会实践与伦理道德领域,具有适应各个时代的精神内涵。阳明本人就是把“知行合一”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的典范。阳明的乡约模式及其在明代中后期的推行,恰好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说的社会实践价值,这一化底蕴对于形成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民族性格,曾经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今天的精神明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成都医学院“博学博爱,精益求精”的校训为切入点,从“博学”、“博爱”两个方面,探讨医学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认为本世纪头二十年应该是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领域回归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人格学说,是孔学体系中最有现代价值的理论。孔子人格学说的直接历史渊源是发达的周文化;孔子继承和完善了周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孔子人格学说依“人”、“禽”之辨,“人”、“民”之辨,“君子”、“小人”之辨为梯阶,最后达到“仁”、“知”、“勇”的理想人格境地;孔子的人格学说在回应未来世纪的“文明冲实”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优势;若能加入西方人格学说中的“情”、“意”因素,将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语·学而篇》的编排具有内在的逻辑。全篇可分为四部分,每部分有四章,是根据春、夏、秋、冬的四时顺序进行编排的。春部讲“学”,暗示孔学即“仁”学,并且指出了治仁学的基本方法;夏部讲“习”,本着“礼”的要求,具体列举了“时习”之道;秋部讲“义”,阐释了以什么原则对待孔子方为适当;冬部讲“智”,启迪人们如何认知孔子。这种内在逻辑体现了编者遵从的是“与四时合其序”的中国哲学主张。  相似文献   

9.
北宋张载在学习方面提出许多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学习可以变化人的气质;学习须以“学至圣人”为目的;学习内容以“礼”为主;以“立志、慕学”为学习的基本条件;以“求疑、博学、精思、力行”为基本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是因小品散文的成就而确立的。他的小品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情趣”和“随手征引”。“情趣”使得他的文章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神韵,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随手征引”源于周作人的博学,它不分雅俗,左右逢源,使文章极富知识性。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科学》2012,(4):2-F0002,F0003,F0004
大连理工大学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精神,坚持"求知问真、追求卓越,修身悟道、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是因小品散文的成就而确立的。他的小品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情趣”和“随手征引”。“情趣”使得他的文章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神韵,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随手征引”源于周作人的博学,它不分雅俗,左右逢源,使文章极富知识性。  相似文献   

13.
潘国廷 《科技资讯》2006,(18):179-180
针对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状,本文把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届界定在浅层次的“道德认可”,由“道德认可”引出新形式下的“道德教育”,提出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责任感教育。本文分析了道德教育的本质,给出五种易被忽视的“道德教育”,提出转变过程中需要转变教育对象、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本文提出要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知行合一、道德内化,就要强化道德责任教育,营造良好道德环境,注重拓展道德实践载体,形成社会、家庭与学校参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滞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本着"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原则,勇于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主动质疑是学生钻研精神的体现,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思想家曾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把“审问”与“博学”并列,足见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问”。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上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又由学生自己解答这些问  相似文献   

16.
浅论明代苏州在野文人风气的演变沈骅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向以士风清嘉、人文荟萃而名冠全国。明归有光说:“吴为人材渊薮,文字之盛,甲于天下。”①吴地人物“少好学;博学善属文;笃学业,博涉群书”等类似记载不绝于史书,文人在吴文化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17.
在对孔学与西学关系的认定中,康有为始终强调二者之间的相合、相通:第一,在宣传西学时,将之与孔子的思想相提并论;第二,在对孔学与西学相合的论证中,康有为提及了颜回、子思、荀子和董仲舒等众多孔学人物,其中以孟子为主;第三,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不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是孔子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第四,孔子的思想在西方大行其道,影响遍及诸多领域.总之,康有为对孔学与西学关系的认定与其孔教观息息相通,通过将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借助孔子的权威推行变法维新.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科学》2012,(2):1+209-210
厚德博学抱仆守真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教、哲、艺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育人的首要任务应理当是育德。孔子有言:“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孟子说:“设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而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明确指出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20.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的是治学的几个主要层次。“博学”需广泛涉猎,兼容并包,以达博大精深的境界。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但博学是创新的基础,越过博学阶段,为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创新人才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不仅要有精深的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邻近学科知识和尽可能多的其他知识。当我们翻开科技发展的史册,不难发现科技史上绝大多数科学大师都是兼容并蓄、博学多才的“博学”者。这已成为科学史上一大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