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初中体育教学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重任,同时在培养其意志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分析意志力内涵和初中生意志力特征,阐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意义,提出结合体育项目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完善全程考核体系等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策略.这些策略的贯彻和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意志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俞建民  张尧  甘小梅  陈志勇 《科技信息》2012,(18):293-293,292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一年级(非体育专业)男学生体育课考核得分为研究对象,来探高校体育课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质健康测试水平以及专项技能得分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体育课教学效果影响明显,不同体育专项班学生在专项技术考核得分、身体素质考核得分和体质健康测试得分方面均不在同一水平,各专项技术考核得分差异较大,是影响考核得分的最主要因素。定向越野专项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健测试水平效果好于大球类和小球类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3.
张忠林 《科技信息》2011,(27):129-129,131
体育教学的重点转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传授健身知识,健身技能及健身方法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上来。新课程教材的改版,要求学生建立终生锻炼的意识,教师以创新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单向传授式教学,使用新的考核方法更加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体育课考核评价应以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突破口,体育课考核的内容不仅仅是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体育理论、体育课出勤和课堂表现的评价,也应考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创新能力、具有特长项目能力和心理健康及适应的评定,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传统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本文提出了新的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方法,使考核更加合理、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锻炼兴趣,养成锻炼习惯;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美育凌昆怎样全面衡量和评价学生身体素质,长期以来缺乏客观标准。体育考核中只有体育课成绩的考核,没有身体素质的考核,而体质是人才成功的支柱,是智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既获得许多科学知识和技能,又增强...  相似文献   

7.
缪慧梅 《科技资讯》2014,(34):171-171
健美操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是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健美操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该文通过研究、调查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分析了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场地及器材、考核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丰富体育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高校体育教育必须改变观念2,打破过去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能。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泉州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了高职学生的运动素质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素质不够高,他们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自己的体育个性和专长,为此,要有效贯彻科学的体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改革体育考核方法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普通高校体育课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本着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宗旨。并结合本院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学院现有的条件和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目标,对过去旧的体育成绩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改革过去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终结性学习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评价。从真正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把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成绩考核评价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大学体育教育过程的主要问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不利因素主要有高考招生政策大环境的导向、体育学习兴趣不高、"三自主"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学校的运动氛围等,提出提高学生认识度和教学单位认识度、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和高考杠杆政策的倾斜等方法,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其新的影响因素可归结为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社会无法满足大学生群体对体育设施的需求以及对体育文化的渴求。促进学生参与运动迫在眉睫,学校教育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任。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继续深化改革体育课程;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管理学生课外体育;提倡运动处方式教学以及倡导社会和学校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五个方面是促进学生参与运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针对大学生体质下降构建《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模式:⑴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需要,包括体育的基本概述、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损伤的急救、运动性病症、运动中经常出现的疑问;⑵教学学时为18学时并集中在第一学期完成;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预防运动性病症的发生,懂得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近几年对全国十几所体育院校以及多家用人单位的走访、考察发现,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按照河北省体育教师基本功考核标准,秦皇岛地区的两所全国重点大学(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对近两年应聘的体育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全面考核,优秀率不足15%(55人,7人优秀).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业务能力单一,有的毕业生不会做体操和球类项目中基本的技术动作.尤其对于运动系的应聘者来讲,“一专多能”的毕业生匮乏.有些学生没有经  相似文献   

15.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一般是指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健康知识为手段,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多种组织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主要手段是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体质的增强、群众体育的开展、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目标具有波动性、多元性、具体性、层次性、超前性特征。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构建大致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陈扬豪 《科技信息》2011,(23):I0310-I0310,I0334
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体育后备人才,国家进行建设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传统学校在广泛普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开展特色项目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瑞 《科技信息》2007,(31):229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如何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提出了科学发展对策.认为定向运动是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又一新途径,具有多元化价值和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应深入到高校体育中并持续发展,成为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活动方式,并为进一步推广、普及定向运动在河南省高校体育中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