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掌握翻译实践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以及获取相关知识的方法,是译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提升翻译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多模态术语知识库整合语料库、术语库、关系库等语言知识素材,建立面向译者需求的数据分析机制与知识获取机制,并以可视化的人机交互手段优化知识的表示与利用环节,降低专业领域的知识壁垒。基于此,译者能够从中高效地获取和习得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语言类与专业类知识,包括术语知识、搭配知识、概念实体知识与逻辑关系知识。  相似文献   

2.
认知术语学认为,概念是思维对客体进行范畴化而形成的知识节点,对专业领域知识的认知即为对概念与概念关系的系统化认知.文章以认知术语学的核心方法论原则为切入点,将翻译过程描述为译者在思维、现实和符号三者之间进行循环往复式认知处理的过程,明确专业领域知识在译者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多模态媒介在提高译者概念认知准确性和概念关...  相似文献   

3.
术语学是一门研究术语生成、发展规律的学科.术语是专业领域内一般概念的文字指称.每个专业知识领域都有自己的术语体系.若把一门专业知识看作一张网,那么术语就是这张网上的一个个结点.因而,术语常被比作知识的结晶、知识元.术语的功能不仅在于固定知识,还在于传播知识、消除学术交流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术语学是一门研究术语生成、发展规律的学科。术语是专业领域内一般概念的文字指称。每个专业知识领域都有自己的术语体系。若把一门专业知识看作一张网,那么术语就是这张网上的一个个结点。因而,术语常被比作知识的结晶、知识元。术语的功能不仅在于固定知识,还在于传播知识、消除学术交流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针对信息领域的术语识别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是对该领域术语资源进行更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阐述了信息领域的哈萨克语术语识别平台的设计,该平台采用条件随机场和人工修改的方法,基于信息领域术语本身的特点分析了该领域术语的构成规则及相关术语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术语学的奠基人维斯特(E. Wüster)在其专著《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Einfüh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1]中定义“术语是一个专业领域的概念指称系统,它包括了所有的专业表达,这些表达是一般的、常见的”。传统的术语学研究局限于对词汇的研究,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术语的抽取和标注更多地来自真实文本,特别是更加依赖于知识库的构建。本研究重点在于以越南为例构建南海领域汉英本体知识库,对领域相关术语及术语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以实现对南海领域知识的系统组织,更好地服务领域术语研究和基于知识本体的术语翻译。  相似文献   

7.
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对近20年1608篇中国期刊术语翻译研究论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研究热点及其历史发展、研究领域、高产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及其合作关系,并通过知识图谱,展现国内术语翻译研究的发展态势。研究发现,术语翻译研究集中在术语译名标准化/规范化、文类研究、路径研究和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四个焦点。从服务国家语言战略的角度,在术语翻译研究领域对术语外译体系构建、教育研究、术语翻译史研究和合作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对近20年1608篇中国期刊术语翻译研究论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研究热点及其历史发展、研究领域、高产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及其合作关系,并通过知识图谱,展现国内术语翻译研究的发展态势。研究发现,术语翻译研究集中在术语译名标准化/规范化、文类研究、路径研究和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四个焦点。从服务国家语言战略的角度,在术语翻译研究领域对术语外译体系构建、教育研究、术语翻译史研究和合作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专业领域知识结构的分析是术语学认知维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术语学理论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一部分.一个基本知识单位可以表示为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组合,或者是概念、概念属性与属性值的组合,这种结构化的认知方法让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被获取、表示与利用的形式化实体,也为高效知识传播途径构建、多语种术语知识库构建和专业领域知识化...  相似文献   

10.
双语术语对齐库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资源,对于跨语言信息检索、机器翻译等多语言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双语术语对通常是通过人工翻译或从双语平行语料中自动提取获得的。然而,人工翻译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且耗时耗力,而特定领域的双语平行语料也很难具有较大规模。但是同一领域中各种语言的单语术语库却较易获得。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两种不同语言的单语术语库自动实现术语对齐,以构建双语术语对照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多个在线机器翻译引擎通过投票机制生成目标端“伪”术语,然后利用目标端“伪”术语从目标端术语库中检索得到目标端术语候选集合,最后采用基于mBERT的语义匹配算法对目标端候选集合进行重排序,从而获得最终的双语术语对。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和医学三个领域的中英文双语术语对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双语术语抽取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中医术语为例,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译者主体性与术语翻译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译者不仅要把握与权衡中医术语的字面含义与学术含义,而且要掌握足够的语义学、术语学与中医学等跨文化与跨学科知识,才能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创造出成功的中医术语译名。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中医术语为例,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译者主体性与术语翻译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译者不仅要把握与权衡中医术语的字面含义与学术含义,而且要掌握足够的语义学、术语学与中医学等跨文化与跨学科知识,才能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创造出成功的中医术语译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关于环境科学的多语言术语知识库EcoLexicon,总结其对于术语学研究及术语知识库构建的启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针对EcoLexicon网站主要功能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梳理EcoLexicon术语库的理论背景和结构框架。总结出对术语学研究及术语知识库构建的四点启示:多语言、领域性、可视化、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高频术语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SSCI期刊中2009—2019年发表的有关眼动学习研究的217篇文献记录为数据源,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数据源进行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根据关键词术语聚类情况,从"阅读理解""语言习得""多媒体应用"和"信息行为"四个角度探究眼动追踪技...  相似文献   

15.
译者先入为主,将不熟悉的某一领域的术语翻译成熟悉的另一领域的术语或一般用语,这种错误定位,是术语翻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翻译术语前译者必须意识到术语所属领域,然后尽可能选择语义对等的目的语术语。否则,译语的行外话会影响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6.
译者先入为主,将不熟悉的某一领域的术语翻译成熟悉的另一领域的术语或一般用语,这种错误定位,是术语翻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翻译术语前译者必须意识到术语所属领域,然后尽可能选择语义对等的目的语术语.否则,译语的行外话会影响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7.
“框架术语学”认知理论是美籍西班牙裔语言学家费伯教授最富有代表性的理论。她采用北约的医学术语作为设计范例,依照概念体系重新构建了原医学术语表,其出发点以语义分析和语料库分析为基础,概念分析结果也经过该领域军事医学专家的验证。整个术语管理模型在“框架”里构建,能更好地反映特定专业领域里典型性知识及其语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及《辞海》(第6版)收录的词汇,结合汽车领域的专业知识,对积炭—积碳、减振器—减震器、汽缸—气缸三组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汽车术语进行辨析,希望编辑在遇到此类词语时能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术语"的通常释义是"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1].这就是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该学科的专用术语,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都是如此."术语"是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正所谓"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从事科学研究,需要使用术语,科学研究的发现与创新需要创造新的术语,这些术语统称为"科技术语".科技术语是科学研究与科学技术文化传承的桥梁和纽带,没有科技术语就没有科技知识,这与"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是同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工业革命生产了机器,它扩大了人类肌体的能力,即通过装置来实现人工的操作。而电子革命则扩展了人类的大脑,即装置可使人能在外脑控制下进行工作。知识技术代表一系列广泛的装置与技术,它在人类大脑外处理信息,包括计算机及其外设、软件与通信装置(从光纤直到人造卫星)。知识技术可认为是一种元技术。即一种对现存技术影响广泛的技术。对知识技术的社会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中的基本假设在于:从现在起,正如技术曾导致社会进步一样,知识将导致技术进步。知识与技术是呈指数增长的,知之越多,发明就会越多,知之愈易,发明也就愈兴旺。知识工程必须以知识理论的完善科学原则为基础,必需充分考虑表达它们的概念与符号的认识论性质的研究成果,该专题领域才能获得成功。而为使知识能供每个人利用,必需予以适当的处理。而知识处理成果的出现与知识系统的开发,则大大有赖于各门学科专家、计算机专家、术语学家、情报与文献专家以及计算语言专家们的经过很好安排的合作。正是认识论、概念学、认识心理学、信息与文献理论的成果才导致知识工程、知识数据处理的发展。存在决定意识,生动的实践是我们认识的源泉,实践在人脑中的反应形成认识。而认识又是可以分割的,各个认识单元形成了概念,而概念的命名则形成术语。术语学是一种涉及概念的构成与命名的一门交叉科学,其下分作一般术语学理论与专门术语学理论。术语工作则是一项活动,它是以一般术语学理论导出的原理与方法为基础,该理论是旨在求得概念、赋予概念的符号以及概念系统的协调与统一。现在几乎每个学科的专家与研究人员都面临着令人困惑的术语问题,“术语”一词可能被滥用了,而且常被误用。但用它来支持知识管理理论时,它就变得更有意义,更引人入胜,从而开辟了一种新的前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现在的术语成果——如各种词汇、词典、术语数据库正逐步向着以术语为基础的知识库系统发展。它可以作为各种信息处理系统的接口来使用。而建立知识库系统的限制因数将在于人类交流与理解本身。为了支持面向较高复杂程度的系统,术语学已发展了一些工具,它可以控制用于各种语言与文化中概念的生动性以及语言表达的明确性。现在专家的知识变得愈益专深,这意味着其语言变得日益专业化。从而使得研究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知识的范围与质量,也取决于其存取系统的术语的适宜性。迄今,开发知识库系统的关键仍在于以计算机可读形式采集术语。传统的术语数据库也缺乏此目标所需的数据元。因为未来的信息市场将由复杂的专家知识产品的管理来决定,术语学对于专家系统与其它知识库系统的效率与可用性是有很大影响的。作为信息、知识以及思维基本单元的概念是构成知识的基础。而概念若不与其它概念相联系,则概念将不复存在。也就是说,概念是以概念系统的状态存在的。由于术语学是研究概念及其系统构成与命名的。正是概念——这一共同的研究对象把术语学与知识工程联系起来。上图可以表示认识、知识及交流三者间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看出知识与术语是具有密切关系的。国际术语情报中心(INFOTERM)自1971年成立以来,为了促进国际知识交流,积极开发与促进适宜的术语工具。它还发起并组织了国际术语情报网(TermNet),它是一个提供这种合作机会的一个组织。近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工具,不久的将来还可望有新一代的工具——如知识库系统的出现,它能给用户提供广泛的附加信息机会,从发现事实、解决问题直至产生新知识。为此INF0TERM与联邦德国特里尔大学正有效地进行工作,把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们汇集一起,拟定并进行一项使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人们都感兴趣的一项规划,这是一项不容易却很有价值的工作。专家们的工作有助于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宗旨,建立一个无交流障碍的世界,使每一个人得以自由利用过去与未来的知识。为了支持信息交流,对于术语学与知识工程进行新的探索,1987年9月29日-10月1日在特里尔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术语学与知识工程大会(TKE87),主旨是对术语学与知识工程进行新的探索,以支持信息交流。它受到世界有关人士的关注,许多国际著名机构给予了支持,大会的会议录以丰富的文献说明了有关领域的现状,并表明了未来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前景。通过学习与研究该会议录,有助于弄清楚这种前景,并促进未来科学的发展。TKE87的会议录分两卷,其第一卷内容为:第一部分:术语学的基础,p.11-166,如有C.Kuck的按量子逻辑的知识工程,E.Maier等的术语库的用户接口设计;第二部分:自然语言处理,p.167-218;第三部分:排序系统,p.219-290;第四部分:知识与信息的转移与表达,p.291-340,如有W.Guntzer等的TEGEH—自适应情报检索系统;第五部分:术语库与知识表达,p.341-378,如有V.Sadler的面向人工智能的明日机器翻译系统中的国际术语编纂学;第六部分:非欧洲语言的专门问题,p.379-414,如有于勇源的带中文字符的多语种联机术语库设计:第七部分:系统互连问题,p.415-430。其补编内容为:序言,p.1-6;主旨讲话:p.7-41;主要论文:p.42-71;如有G.Stieglbauer的处理实际知识用的术语库系统;欧洲共同体的系统,p.72-89;如SYSTRAN,TRADOC,ZUROTRA,SYSLING系统:报告会论文,p.90-206,如R.R.Delgadodi知识库的系统论;最终会上发表的论文,p.207-231,如有Zarri的自然语言报文中的信息存贮与智能检索,A. Ermert的术语学与标准作为知识系统的前提,H.Ineue等的日本面向学科的计算机化的科学术语库的建设、维护与使用,Z.Grabarozyk统计学与专用语言(LSP)教学法,H.Czap的为支持信息与交流对术语与知识工程进行新的探索,E.Oezer术语学作为知识工程的前提。第一届大会(TKE87)开得很成功,使组织者受到了鼓励,于是决定1990年10月2-4日在特里尔召开第二届大会(TKE90),这次会议的主旨在于探讨理论应用的各个方面。会议录仍采取会前予印本的办法,其内容比第一届明显拓宽,重点放在系统、应用与理论内涵上。会议录由IN-FOTERM与特里尔大学商业管理与计算机科学系的工作人员共同编辑,特里尔市、特里尔大学以及斯图加特的因特拉公司(Intra e.G.)对会议给予了支持,该会议录由特里尔大学商业管理与计算机科学系的汉斯·查普(H.Czap)教授与INFOTERM的副主任内多比蒂(W.Nedobity)任主编,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德意志协会(DGXⅢ)对该书的出版给予了资助。TKE90会议录也包括两卷:第一卷共计362页:序言与主旨发言:包括术语学的作用、知识库、信息科学、术语学与技术文献、日本电子词典研究所的概念词典、多语种的信息与知识管理、知识工程与知识转移等七篇论文,p.1-62。第一部分:术语学、知识理论与知识工程的新应用,p.62-148,共12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有专家系统与认识问题等内容。第二部分:知识库系统,p.149-229,共计9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有:M.Linster等的在超介质环境中支持知识的采集与解释,J.Wallmannsberger等的对术语信息处理的超文本探索以及D. Skuce计算机辅助概念分析:术语学家的计算机工作站的基本构成的论文。第三部分: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工程,p.236-362,共计14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有:R.L. Buchand的回溯标引、M.T.Genuardi知识库机器标引、N.J.I.Mars等的半自动生成的知识库。第二卷:p.363-678,包括第四到第八部分。第四部分:文献工作语言与知识排序,p.363-410,共6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有:R.Velho-Lores的自动检索语种的信息。第五部分:电子词典,p.419-495,共有10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有J.M.Maes的智能词典计划,R.Mayer等的如何把超文本引入术语库。第六部分:机构中的信息管理,p.496-517,共3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有M.E.Shacklett的将信息系统与团体的战略规划与计划实施结合起来:第七部分:技术交流中的计算机支持,p.516-589,共9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有R.G.Hein超文本,G.M.Shreve的机助翻译工作站软件工程中的要求分析、经验研究以及样机化,S.E.Wright等的万能机的建立;第八部分:术语学与知识传递工具,p.590-670,共11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有A.Kukulska-Hulme的不熟悉领域的快速理解,F.Gaudin社会术语学与专家论述,W.Nedobity的计算机辅助向发展中国家的知识转移的方法与实践问题:作者地址名录,p.679-6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