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合成了L-丝氨酸水杨醛希夫碱及邻菲咯啉混配体镍(Ⅱ)配合物,[Ni(ser-sal)(phen)(CH3OH)](ser-sal为L-丝氨酸与水杨醛形成的希夫碱,phen为1,10-邻菲咯啉),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6.040(2),b=15.110 1(13),c=11.592 0(9),α=90°,β=107.128(2)°,γ=90°,V=4 358.8(6)3,Z=8,F(000)=1 984,R1=0.078 5,wR2=0.204 0.在晶体中配合物以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为插入模式,与DNA的结合常数Kb为7.8×104 L·mol-1,荧光猝灭常数为Ksq为0.91(CCDC∶1442728).  相似文献   

2.
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以邻菲啰啉(pben)作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铽与IA,phen三元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其成键特征,研究了其荧光性能.三元配合物组成为Tb(IA)3·phen.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是二元配合物的近10倍.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个单核铜-邻菲哕啉配合物[Cu(phen) (C2O4) H2O]·H2O,培养了配合物的单晶并通过X-射线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核铜配合物,中心铜原子处在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中.采用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CT-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研究发现,DNA的加入使得配...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方法研究了配离子[zn(phen)2]^2 (phen=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在DNA存在下,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DNA的碱变性曲线在配合物的存在下向pH值增大的方向移动,增色效应减小.荧光光谱表明EB(溴化乙锭)-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zn(phen)2]^2 的加入而迅速减弱,表明锌的邻菲咯啉配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铽-α-萘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铽元素、α-萘甲酸、phen的抗菌性.结果表明:铽-α-萘甲酸-邻菲口罗啉配合物的抑菌性大于配体邻菲啰啉、α-萘甲酸、铽元素;稀土配合物的抗菌性存在浓度效应;配合物对6种测试菌的抑制性顺序为大肠埃希氏菌〉酿酒酵母〉枯草芽胞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铽-α-萘甲酸-邻菲啰啉稀土配合物抑菌谱的研究有助于稀土配合物抑菌机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1,10-菲哕啉铒(Ⅲ)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一种1,10-菲哕啉铒稀土配合物[Er(NO3)3(phen)2],并研究了1,10-菲哕啉及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沟槽和部分插入等多种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稀土钐、镝金属配合物[Sm(3-Br-4-MBA)_3(phen)(H_2O)]_2(1)和[Dy(3-Br-4-MBA)_3(phen)(H_2O)]_2(2)(其中,3-Br-4-MBA=3-溴-4-甲基苯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测定.配合物1和2均为双核结构,具有相同的构型.配合物中的2个中心金属离子周围4个3-溴-4-甲基苯甲酸,2个1,10-邻菲啰啉与2个水分子参与配位.每个中心金属离子周围的6个氧原子与2个氮原子共同形成了一个8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构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了配合物Eu(NO3)3(phen)2的晶体结构(phen=1,10 -邻菲NB035罗啉).该配合物以单核分子形式存在,中心离子Eu(Ⅲ)分别与硝酸根上的氧原子和1,10 -邻菲NB035罗啉上的氮原子以双齿螯合方式配位,配位数为10.荧光光谱表明该配合物有Eu(Ⅲ)的特征发射光谱,其中5D0→7F2(615nm)跃迁发射强度最高.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三维超分子化合物[Cu(tzda) (phen)(H2O)]n(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phen为邻菲咯啉),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配合物中,与金属中心Cu(Ⅱ)离子配位的3个氧原子分别来自2个tzda2-配体酸根和1个水分子,2个氮原子则来自同一个1,10-邻菲咯啉分子,形成五配位的变形四角锥结构.由于tzda2-的桥联作用以及氢键和π-π弱堆积作用,配合物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对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0.6 V~ +0.4 V电位范围内,Cu2+/Cu+电对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准可逆过程且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无水乙醇中,利用Eu3+和Y3+作为中心离子,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和1,10-邻菲啰啉(phen)作为配体制备了一系列共发光稀土配合物Eu_xY_(1-x)(TTA)3phen,并对TTA和Eu_xY_(1-x)(TTA)3phen进行了红外表征。掺杂钇的铕配合物与没掺杂钇相比,荧光绝对量子产率和平均寿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钇含量的增大,Eu_xY_(1-x)(TTA)3phen的荧光绝对量子产率先增大,然后减小,而平均寿命则以波动方式逐渐减小,说明钇的掺杂改变了Eu_xY_(1-x)(TTA)3phen的分子微观结构,从而改变了Eu_xY_(1-x)(TTA)3phen的能量传递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