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隋炀帝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在中国的皇帝中是少见的。平陈一统,二巡突厥,破吐谷浑,经略西域,开拓台湾,三征辽东,又遣使波斯、南洋诸国和日本。有的古代史家称赞他的武功"过于秦、汉远矣"。今天重新评价隋炀帝,有的学者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结束南北对峙实现中国再次统一开皇八年(588年),晋王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到公元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的16年间,王安石及其追随者在神宗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倡导变法,革除积习,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  相似文献   

3.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在人生中,悲观的情绪笼罩着生命中的各个阶段,青春时期更是不可避免。战胜悲观的情绪,用开朗、乐观的情绪支配自己的生命就会发现生活有  相似文献   

4.
风雨百年     
<正>纪念五四运动100年,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现实人生的反思,更是对前路漫漫的指引。穿越风雨百年,读懂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壮阔历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巴黎和会决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划归日本,帝国主义强权政治激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图为巴黎和会场景。  相似文献   

5.
阿达玛与中国的数学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达玛与中国的数学交往分成两个阶段:1936年在清华大学和离华以后。在清华大学,他介绍华罗庚与维诺格拉多夫直接通信,并把偏微分方程初步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离华之后,他编写的几何教科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他直接指导吴新谋,为中国撰写偏微分著作,进一步推动中国偏微分方程研究的发展。此外,他对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在中国也受到重视。阿达玛对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影响深远绵长。  相似文献   

6.
日本茶道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0,(22):24-25
日本茶道的由来历史与发展 中国茶叶约是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相似文献   

7.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06,(18):36-38
亚历山大大帝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军事指挥家之一,他所征服的领土从埃及的三角洲一直延伸到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但这位骁勇的统领到了巴比伦之后,却在正值壮年的32岁就神秘死去了。他的死成为许多个世纪以来未解的谜团。2300年后的今天,伦敦警察厅的高级探员约翰·格利弗接手了这个案子。他能为我们揭开这桩历史奇案的神秘面纱吗?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如果没有能源,一切现代文明将会消失.综观近代史,日本入侵中国,攻占东南亚,偷袭珍珠港;德国占领北非,攻入苏联;中东战争;两伊战争;美国进攻伊拉克……每一场重大战争的起因都与能源有关.2004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协调发展,然而,刚一入冬,能源问题尤其是煤炭短缺就成为中国能源的突出问题,拉闸限电一直持续到今天.权威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煤炭需求将超过21亿吨,缺口约1亿吨,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是煤炭短缺,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是五大电力集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投)对煤炭供销现状的不满,煤、电博弈的局面形成,且到目前也未缓和.国家的能源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能源安全的形态正在发生质变.中国的能源问题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能源安全、能源现代化战略成为政府和专家们讨论的重点.能源危机的到来,使更多的人更加关注能源科技的发展,也对之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和日本,都曾经历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到独创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起点无疑要高于日本,然而首先以独创性成果贡献于近现代世界科技宝库的却是日本。1886年,日本的北尾次郎提出大气运动及台风理论,中国类似的创造是竺可桢于1926年提出的中国气候脉动理论;1899年,日本的大森房吉开始研究地震的初期微震,中国的李四光于1929年写出论文《东亚的几个特别构造型》;1904年,日本的长冈半太郎提出原子的电子环结构模型,1923年,中国的吴有训用实验证实了著名的康普顿效应。两国技术发明的差距也大致如此:1909年,日本的秦佐八郎合成606,中国的候德榜则在1942年创造联  相似文献   

10.
1895年6月2日深夜,在台湾基隆以东的海面上,一艘名为"公义"号的德国船静悄悄地停泊着.而就在此时,船舱内正进行着一项交割手续,办理手续的双方分别是中国代表李经方与日本代表桦山资纪,而他们所交割的,竟然是本属中国领土的台湾.1895年所发生这一幕,使得日本建立起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这一年在两岸中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也让日本人看中国的眼光发生了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个奉行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国度。所以女性是否能够成为天皇的问题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然而在日本由古至今持续了126代的天皇中,出现过10代女天皇。从公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东瀛的国土上出现了8代6位女天皇,总计在位时间近90年,形成了日本历史上特有的女帝时代。  相似文献   

12.
<正>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远高于日本,约为日本的1.9倍至2.8倍,但无论是日本政府、中国政府,还是西方的观察家,都认为日本明显强于中国。2009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按照目前趋势,中国的GDP将在2010年超过日本。截止2014年底,中国的GDP已经是日本的2.08倍,对中国人来说,这无疑是值得高兴的消息,然而,中国近现代史也告诉我们,如果国富而兵不强,  相似文献   

13.
白皋 《科学大观园》2006,(15):70-71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隶属于台湾省,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非法窃取。1943年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明确规定:“要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1945年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既然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其所攫取的所有中国领土,这当然包括在甲午战争中非法侵占的钓鱼岛。1885年至1894年上半年的10年,是日本进行侵华战争的准备阶段;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是中日甲午战争的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近代筑城理念是层层设防,但此"方角之城、空心之台"在御敌功能上是有缺陷的。自明入清,沿海以卫所城池的非军事化趋向以及城堡式炮台取而代之居于海防一线地位,炮台理念以进攻为主。从清初到清末的中国江海地区,炮台里的炮的摆放经历了从墙头到地面、再到半地下的三步演变;建筑材料从条石墙体、内为砖石和外覆三合土的墙体再到进口的水泥和钢板的结构;炮台形制从城堡式到炮洞式、再到明台暗道式的西式建筑。中国低劣的江海炮台技术是时人思想和各种条件促成的物质化,此可从技术和社会两方面因素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0,(20):67-67
<正>冲绳位于日本最南端,古称琉球,历史上与中国交往密切。无论在琉球王朝古都首里,还是普通百姓家门口,常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形态可掬的狮子雕塑,和中国所见狮子并无二致。据说冲绳的特色舞蹈狮子舞就是从福建传过去的。冲绳的拉面号称日本一绝,其做法就是阳春面上盖两块红烧肉。  相似文献   

16.
古代太阳黑子记录是研究太阳物理学的一份珍贵资料。长期以来,各国天文、物理学界都盼望有一份比较齐全的黑子年表公诸于世。本文作者通过几年的搜集整理工作,编纂了一份中、朝、越、日四国历史上黑子年表。该年表始于公元前165年,终于公元1643年。作者从东方四国浩如烟海的历代史书中收集了肉眼见黑子记录161次。其中,中国127次,朝鲜35次,越南2次,日本1次。而中、朝有四次相同记录。这是收编东方四国历史上黑子记录的第一份年表。在编纂年表的同时,作者对已发表的三份中国古代黑子年表作了认真的评述。它们是1933年朱文鑫表;1957年程廷芳表;1976年云南天文台表。朱表收集了历史记录101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严重工业污染使日本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从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日本的垃圾分类可谓"极致",在很多外国人看来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例如,一个塑料材质的饮料瓶的不同组成部分被划分到不同的垃圾类别。其实,在日本实行垃圾  相似文献   

18.
<正>1950年,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军和美国的领导人措手不及","只有从日本调派过来的、训练不足且装备简陋的美军卫戍部队以高昂的伤亡代价才挡住了朝鲜的进攻。"4个月之后,对于中国军队的入朝参战,美国军队和美国领导人再一次没有预料到。以上披露了美军情报失误的  相似文献   

19.
<正>南宋晚期茶道随禅宗流入日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曾举办了"茶之汤——日本茶道文化精髓"特展,用大量精美的古代文物,讲述了日本茶道的历史源流。中国人最早开始喝茶的时间不可考,但喝茶习俗在西汉就已经很盛行了,到了唐代成了社会上流的普遍社交礼仪,陆羽的《茶经》就记载了完善而规范的唐代茶道。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也曾经将唐代茶道带了回去,但遣唐使因晚唐战乱中断,所以日本没有来得及引讲茶树,茶道也就  相似文献   

20.
试论日本工匠精神的中国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工匠精神是日本工业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考察日本工匠精神之历史形成、宗教内涵和其与中国民间信仰民俗的关系,可以发现,日本工匠精神中对职业、对工具的崇敬与感恩皆为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承继与发扬。对日本工匠精神之中国起源的探讨,能够启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而促进当今工匠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