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一只3岁的亚洲黑熊最近在老挝一个动物保护区接受了脑部积水排除手术,目前这只名叫Champa的黑熊术后康复状况良好。它是世界上第一只接受脑外科手术的黑熊。Champa在接受手术之前,一直住在位于老挝南部城市琅勃拉邦附近的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中,这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由澳大利亚非营利动物保护组织"解救黑熊"负责管理。保护区里放养着许多老挝政府从野生动物贩子手中解救出来的黑熊。  相似文献   

2.
可怕的不是野生动物,而是人类自身的行为“如果说SARS病毒是从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的,那其罪也不在野生动物,而在于人类自身的‘入侵’行为。”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解焱博士指出,“本来,野生动物生活在与人类相对隔绝的野外,如果人类不去侵犯它们的领地,两者就会相安无事。而事实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肆无忌惮地闯入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计后果地捕杀、贩运、吃食野生动物。因此,我们不应去责难、讨伐野生动物,而应该检讨、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相似文献   

3.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2,(18):63-63
异性相吸,异种也可以相吸?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基尔默野生动物救援中心,谁也不会想到,眼神天真无邪的小袋鼠安赞克竟然和小袋熊佩吉共用一个人造育儿袋,这对失去双亲的孤儿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令工作人员感到非常吃惊。只有5个月大的安赞克在马斯顿山获救后被送到这个野生动物中心。这只幼兽原本需要在袋鼠妈妈的育儿袋中生活约8个月,却在获得自由前几个月被抛弃(当然,不同种  相似文献   

4.
近来一段时问,上海、武汉、南京多地居民向媒体爆出,在自家小区或是公园绿地,见到一种"狗不狗、猫不猫"的动物,并且数量众多. 经专家鉴定,这种老百姓叫不出名字的野生动物叫作"貉",就是成语"一丘之貉"的原型. 它们拖家带口、安闲自在地生活在城市里,上网一查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经过多年的环保教育和普及,人们面对野生动物的时候已经不再问及"能吃吗"的问题,而是转为"它会不会攻击人类""它会不会携带病毒"以及"能不能把它弄回家养着".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彼得·麦克阿里斯特出版了一本名为《男性人类学》的新书。他在书中称,现代人类的运动员同人类祖先相比显得非常虚弱不堪。远古男性要比现代人跑得更快、身体更加强壮,而且体型也更加优美;甚至连远古女性身体的强壮度也要比现代男性强。他举了很多证据,证明许多澳大利亚史前原住民都能够轻松的战胜如今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男子100米和2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尤塞恩·博尔特。  相似文献   

6.
正与留守儿童相对的,城市中还有一部分流动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似乎更是一个难解之题。——"流动儿童"中国独有——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只有17.9%的人生活在城市。但到了2015年,从统计数字上看,已有56%的国人生活在城市,真实数字应该会更高。在这些生活在城市的人口中,有一大批人虽然在城市生活、工作,但他们的户口不在这里,在统计上被划定为流动人口。这个群体的存在,是因为  相似文献   

7.
最近,从有关报刊上看到我国新疆、内蒙、辽宁、湖北、甚至首都北京等地野生动物损害农牧民庄稼、猎食牲畜等报道,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对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给予关注。因为有法律的保护,一些野生动物依然“逍遥法外”,是捕杀野生动物?还是任其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应当这样才能面对这样一种“既要保护又要发展”的突出矛盾呢?明智的做法是首先解决社区群众的生存压力,将有限的费用集中到人身上,而不是集中保护物种忽略保护生境的重要性。目前国家花在保护一个东北虎物种或者兰花的费用高达十几亿,而真正对这些物种造成威胁的是它们周…  相似文献   

8.
每当夜幕降临时,黑暗让整个世界变成了另外一种状态,神秘,刺激,有时候还会显得非常可怕。虽然各种各样的灯光已经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灯火通明,但在很多情况之下,黑暗仍然是人们必须要战胜的敌人。从作战、飞行,到缉捕凶犯等,漆黑的环境总是给人们制造着麻烦。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特殊的工具已经可以将"黑暗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3,(10):4-6
作为西非富拉尼人的一个分支,尼日尔博罗罗人至今仍过着几乎与现代生活隔绝的原始游牧生活。尽管生活条件恶劣,但他们仍然非常热爱生活、追求美,"男子选美"活动就是他们爱美之心的一个表现。"选美"通常在尼日尔的盖雷沃尔节上举行。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有一只不同寻常的袋鼠:它虽然是一名妇女家中的宠物,但过着更像是一个澳大利亚普通男人的生活,它穿着衣服,边看电视边喝酒,另外,还爱吃面包,更喜欢“踢”足球,做些运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方法,同时指出这些方法虽然重要,但都是末端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根本出路在于源头控制.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4,(17):76-77
<正>野生动物摄影师威尔·布拉德-卢卡斯在非洲博茨瓦纳的马卡迪卡迪地区,对一个狐獴家族进行了六周的拍摄。在当地有三个狐獴家族会与人类有所互动。狐獴通常情况下非常警觉,但这些小家伙却对人类毫无恐惧,它们把玩相机时似乎比摄影师还开心:萌态十足的它们还将摄影师的头当作为"瞭望台",时刻不停地警惕……威尔说,"我喜欢狐獴,而且很享受非洲之旅。幸运的是,英国人跟我一样对狐獴着迷,我看到有许多人都非常喜欢欣赏我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3.城乡废弃物资源产业化利用市场需求分析 3.1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潜力巨大 现代城市生活垃圾不仅有机成分含量提高,而且质量也在提高.对几个城市的测定结果,生活垃圾中含氮(N)为0.2%~0.3%;P2O5为0.15%~0.2%;K2O为0.25%~0.4%,还含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4.
江河湖海、冰川温泉,在人们的想象中若非一脉碧色,便是冰清玉洁。可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赤水",它们一反常态,姹紫嫣红,拥有令人惊讶的神秘色彩。这些"赤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地球秘密?一年前,在人烟稀少的澳大利亚中岛海边,曾与一个神秘的湖泊——荷里亚湖相遇。半月形的它有着非常独特的粉红色,一汪赤水招摇在碧海蓝天和碧绿的树林中,像是镶嵌在印度洋边的一块瑰丽玛瑙,分外耀眼。荷里亚湖吸引人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80年代由"竹子开花"现象引发的"抢救大熊猫"活动进行基于科学传播视角的研究,关注在"竹子开花"事件中,科学传播的背景、机制和过程,呈现生态相关知识被社会建构的情况。大熊猫作为中国最为民众所认知的濒危物种,具有科学、政治和文化意涵。保护大熊猫成为一个值得分析的野生动物保护案例。虽然许多民众早已知道竹子是大熊猫的主食,但是,竹子开花作为一种自然界的现象,被认知的过程却复杂得多。本文通过对这场由自然现象过渡到社会活动、从"竹子开花"到"抢救大熊猫"的野生动物保护案例进行分析,试图呈现事件之中由媒体建构和主导的科学传播面貌,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之间多重且复杂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大熊猫和野生动物保护带来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河豚与河鲀是两类不同的动物,这在科学分类上已有明确定论.河豚指哺乳动物纲鲸目河豚总科河豚科(淡水豚科)动物,如白鳍豚、扬子江豚等;营淡水生活;其中的白鳍豚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允许捕杀,更不存在加工利用问题;脏器无毒,不存在毒素之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0,(19):8-9
<正>澳大利亚看大堡礁9日游可以去澳大利亚看蓝天碧海,坐直升机看看大堡礁鬼斧神工的美景,寻找"心"灵之美。用9天时间去南半球看看世界另一端的风景不是梦。  相似文献   

18.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1,(10):66-66
野生动物摄影师罗布·帕尔默拍摄到了一组非常有趣的精彩照片:一只顽皮的猫头鹰突然扑到弟弟肩上,在弟弟的脸颊上"亲"了一口。小猫头鹰遭到突然"伏击"后,向后打了个踉跄,差一点儿摔倒。据悉,摄影师是在寻找洞穴猫头鹰的巢穴时发现这两只可爱的猫头鹰的,兄弟俩均是只有6个月大的猫头鹰幼崽,感情深厚。  相似文献   

19.
<正>澳大利亚26岁的女孩梅拉尼·蒂菲和男友约瑟夫在自家的谷仓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婚礼。作为出席婚礼的‘‘特邀嘉宾"中,包括一头驴,·只公鸡,两只母鸡,一只蜥螺和一只狗。梅拉尼说:"我们有很多宠物,但只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宠物参与到婚礼中来。我们选择在家里举办婚礼的原因很多;一部分是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0.
易文 《科学大观园》2014,(21):28-30
<正>尽管对于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们来说,危险的大型食肉动物似乎只是动物园中"安全"的一景,可是这些动物攻击人类的事件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时有发生。然而人们对此不但毫无防备,即使不幸地遇到这种情况也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本能地拔腿就跑,殊不知拔腿就跑很可能带来更多危险。在这里介绍几种避免和应对动物攻击的常用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面临的情况和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