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文 《科学大观园》2013,(20):61-61
惹人喜爱、友善、聪明伶俐的海豚往往被描述成是最温顺的海洋动物。但是据一项新研究显示,事实上,海豚不仅“不比小鸡更复杂”,而且它们的顽皮天性掩饰了它们更加阴暗、更具攻击性的一面。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海洋哺乳动物组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已经发现宽吻海豚参与暴力活动的恶行。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一家公司研发出一款举世无双的"海豚"潜艇,它不仅在外形上酷似海豚,而且能像海豚一样时而潜入水中,时而跃出水面做出惊险刺激的翻腾动作。值得一提的是,该潜  相似文献   

3.
动物趣闻2     
海豚爱照镜子除了人类和猩猩等高智能的灵长类动物外,海豚也非常在意自己在镜子中的模样。实验中,美国的研究人员先用墨水笔在海豚身上胡乱画一些圆圈和三角形,再用装了水的墨水笔假装乱画一气。每画一次都把海豚放到水里游一会儿。这样没有规则的重复,真真假假全算在内,每条海豚被画了16次。  相似文献   

4.
据国外媒体报道,瑞典隆德大学地质学家基于对鱼龙的300多年研究资料,最新绘制复原出它的"真实面目"——使用一个保存完好的鱼龙化石,重建出迄今最完整的鱼龙结构. 鱼龙是一种成功进化的远古物种,与现今的鲸鱼很像,它们从陆地迁移到海洋,在海洋繁衍大约1.6亿年,这些海豚状爬行动物生活在三叠纪早期至白垩纪晚期,大约与恐龙生活在...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5,(6):57-58
<正>从6世纪到现在,神秘的尼斯湖水怪一直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声称看到这种水怪。然而,苏格兰古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尼斯湖水怪并不是苏格兰水域的第一种水怪。苏格兰在1.7亿年前就曾出现水怪,但现在早已灭绝。研究发现这种水怪生活在斯凯岛周边海域的温暖浅水区,是一种新发现的鱼龙种群。它们是一种类似海豚的海洋爬行动物,从口鼻部到尾部的身长可达到4.25米。  相似文献   

6.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22):61-61
近日,科学家住澳大利亚北部近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驼背海豚。这一发现起源于野牛动物保护协会(WCS)试图解决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中一场持续数十年争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项目主管霍华德·罗森鲍姆说:“许多年来,关于驼背海豚的物种数就一直存在争论。”科学家曾提出,在驼海豚属(学名:  相似文献   

7.
<正>大量的动物病毒在人类中导致了毁灭性的疾病。然而,大自然中可能还有更多的"存货"。美国研究人员在一项的研究中估计,仅在哺乳动物中就可能潜伏着超过32万种未知的病毒。如果其中的一种感染给人类,就有可能引发下一场流行病大暴发。科学家估计,大约2/3的新发传染病都起源于野生动物,例如鸟类、蝙蝠、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0,(23):26-27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于所谓的活化石,"如果没坏就不要去修"这句谚语可能再适合它们不过了。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它们得以生存下来并且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它们是非常独特的植物和动物,成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山东理工大学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在光学非线性领域研究中取得突破,他们发现石墨炔具有优异的紫外非线性特性,可"恰到好处"地吸收紫外线。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纳米尺度》上。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因为突出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研究热潮和广泛应用。作为石墨烯的同胞兄弟——石墨炔可能具有优于石墨烯的超快光电特性。  相似文献   

10.
崔锡鼎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朝鲜王朝的文臣,熟知《易经》与中国数学,所著《九数略》是富于哲学思想的数学书籍。该书附录"河洛变数"继承宋朝杨辉《缉古摘奇算法》"纵横图"的传统,但是另有创见。文章尝试解读其中诸个九阶方阵的数学意义,以及可能的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1月2日,国际小行星联合会将中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1998CS2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此来表彰这位数学大师对数学事业的贡献;杨振宁教授说陈省身"是可以与欧几里得、高斯和嘉当并列的几何学伟人"。陈省身教授之所以能在数学研究方面达到如此辉煌  相似文献   

12.
吴文俊的数学史观,来自他对中国数学史的独创性研究。在"古为今用"思想的引领下,开辟了数学机械化的新领域,让中国古代数学为世界数学作出新贡献;"古证复原"原则的确立,开启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时代;"两种数学主流"思想的提出,确立了中国传统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2002年,吴文俊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价值是"知识交流与文化融合"。因此,"古为今用""古证复原""两种主流"和"丝路精神"构成了吴文俊数学史观的核心要素,是指引新时代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2,(8):F0002-F0002,I0001
水下摄影师亚历山大·萨弗诺维拍摄的一组海豚群捕食沙丁鱼群的壮观照片,曾获得了莫斯科国际潜水摄影大腱——“金色海豚”的最高奖项。每年6月份,许多海豚都聚集到南非海域,它们和其他海洋猎食者一样,期待着美咪的沙丁鱼鱼群的出现,就如同在食章排队,等待领取食物的进餐者。  相似文献   

14.
数学虚构主义是"数学实体不存在、数学中不存在真理、数学在世界的说明和科学事业中可有可无"的一种典型的当代数学反实在论的解释。通过对数学虚构主义的批判性分析,得出"数学虚构主义的反实在论规划整体上并不成功","数学在世界的说明和科学中是至关重要,而非可有可无"、"数学实体确实不存在"和"数学中存在真理,但其本质需进一步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年轻人都争着评优青、杰青。在陈景润"1+2"还没做出来的时候,单位如果要评五六个"优秀青年",极有可能都轮不到陈景润。"我问他,现在还有像陈景润一样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吗?"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元青回忆与友人聊天,"对方是搞数学研究的,他笑了,意思是大家心知肚明,现在这样做研究几乎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2,(3):26-27
在深邃的海底世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奇特生物。不过有一种却显得十分特别。它就是海豚。海豚有一个发达的大脑,而且沟回很多,一头成年海豚的脑均重为1.6公斤,而人的大脑均重约为1.5公斤,猩猩的脑均重为0.25公斤。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是文化系统的核心成分,它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数学价值观是数学文化史研究的核心内容,关注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数学家共同体对数学的追求、取向等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做数学"的问题。开展中国数学价值观流变历程、发展特征和中西文化差异研究,对当前的数学史研究、数学教育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数学界开始讨论数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直至"数学文化"进入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育界兴起了一场"数学文化热"思潮,这种思潮的研究与发展促进了数学学科自身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融合,对中国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在数学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加强数学文化理论层面的规范性研究和实践过程的经验性总结,同时还要强化中西数学文化传统比较和价值观层面的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19.
自李俨、钱宝琮始,国内外学者开始用现代数学方法整理古代数学遗产,并建立了中国数学史学科的研究范式。20世纪80年代起,吴文俊倡导对于中国古代数学的"古证复原",提出了数学史研究"古为今用"的目标。今天的中国数学史研究正向广度与深度两方面拓展。从数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来看,存在三个互相关联并需要反思的理论议题。第一,辉格解释问题,其实质在于探究现代数学对古代数学的解释限度;第二,史料问题,其目的在于探讨古代数学实作传统的多样性;第三,古为今用问题,它与前两个议题及数学史的学科定位有关。数学史的研究实践正通过独有的方式探讨上述议题,因此长期存在于研究中的内史与外史之争论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至明代出现了"衰落"状况。科举科目变化、政治因素限制、社会思潮变迁、教育制度改革等元素,成为"衰落"的外在诱因。而数学发展自身失去前进动力,象数学成为社会批判对象,则成为"衰落"的内在缘由。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中国古代数学开发出两个创新路向:珠算学与中西数学会通。前者突显出作为工具性数学的实学、实用特质;后者引发出数学发展的一系列"嬗变":内算与外算地位互换,数学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大批新式"会通"著作涌现,数学学科的社会重视程度上升,规划出后世数学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