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玻璃化作用”一词的意义DcberghP.等著曹孟德.译“玻璃化作用(Vitrification)”一词常用于描述与组培植物有关的两类变化过程:一是描述形态表征与生理功能异常的器官与组织;二是描述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如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在低温...  相似文献   

2.
从最微小的分子细节来研究活细胞,在前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清”这些活生生的生物分子,仅仅靠我们的一双肉眼是不行的,最近科学家研制的“眼神超好”的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让我们走进了纳米世界。他们的这一突破性工作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3.
德国一位微生物学家指出 ,单细胞生物有可能成为利他主义者。他发现 ,单个的酵母菌细胞可以自杀 ,以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的邻近细胞从它们身上吸取营养。不过 ,德国蒂宾根大学的科研人员凯·U·伏洛赫里奇认为 ,就单细胞生物来说 ,是没有从自杀者细胞那里得到明显的更大利益的。但是 ,当研究人员将激活“凋亡”的哺乳动物基因放入啤酒酿造者的酵母菌中时 ,酵母菌即明显地通过“凋亡”而消失了。酵母菌基因在这里面似乎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一过程可以被来自哺乳动物的抗“凋亡”基因所停止。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单细胞生物中也被发现过…  相似文献   

4.
克隆植物     
说起“克隆”,不由令人想到1998年2月22日在美国爱丁堡大学出生的克隆羊羔“多莉”。多莉的诞生标志着动物克隆的成功。其实,生物的克隆并非在动物克隆上首先成功。早在1960年由美国采用组织培养法就克隆出了的小苗,这是第一批克隆植物。科技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确立,为植物克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条件。科学家们确信,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可以分裂和生长,生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全功能性一一带有母体所有遗传基因信息。因此,只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就可以用取自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物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研究生物体内信息是如何隐藏在分子结构之中,而这种信息又是如何从一个分子向另一个分子转移的。许多生命的重要现象,如胚胎细胞的分化,正常细胞转变成肿瘤细胞等重大课题,只有在弄清上述问题后,才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五十年代以来,人们已经搞清楚了,细胞的遗传信息是藏在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高分子中。脱氧核糖核酸简称为DNA。DNA由两条长链分子组成。它们相互绕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所谓双螺旋的结构。DNA虽然是一个极大的分子,但它主要由四种不同的碱基组成。四种碱基以各种不同的次序排列,就构成了不同的DNA分子。生物体内的“信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写在”DNA分子上。在正常细胞里,  相似文献   

6.
如果没有水,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不能生存,但有些却能在没水的情况下生存。这些生物无水时,表面上象是干枯死亡了,但一旦获得水份,它们就会复活,而且丝毫没有损伤的痕迹。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这是一种糖“特利赫罗”的缘故。科学家在这些干枯的生物身上发现这种糖的含量很高。他们认为这种糖起了不使这些生物的细胞完全干枯的作用。一旦接触到水,水份就逐渐渗入细胞,并使细胞恢复生机。这个研究小组对一种小蚯蚓进行了研究。无水时它会变得十分干瘪,并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有水时又能复活。它在逐渐变干时会产生大量的这种糖。由于这种蚯蚓太小,科学家无法直接研究这种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生命运动是自然界中最高级最复杂的运动形式。生命运动的不息进行有赖于生命体中信息系统的调控。“受体”(Receptor)便是这个信息系统中一种关键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调控的具体执行者之一。“受体”最早是在上世纪末对药物作用定义的概念,以后被借用到许多其他的信息物质使机体发生反应的过程。如鼻子对气味的反应,舌头对味道的感觉,免疫体系细胞与抗原反应而产生抗体的过程,某些化学物质由血流对细胞的补充和调节,细菌病毒的感染,特别是神经冲动传导和激素调节代谢,都是通过受体的作用。受体是细胞表面或亚  相似文献   

8.
问与答     
问:自然界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单个细胞进化而来的,为什么生物的外形千奇百态,每棵树、每只甲虫、每条鱼都有各自不同的模样? 这也是以前一直困惑科学家的问题。生物是怎样通过“进化”魔术般地变出新的物种?形成千奇百态生物的动力来自何方?尽管大家广泛接受了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 但上述问题已无法用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C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振  朱立煌 《科学通报》1997,42(11):1129-1134
生物整体的死亡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存在着死亡现象,细胞的死亡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坏死性或意外性死亡(Necrosis或Accidental death),它一般是物理、化学损伤的结果,即细胞受到外界刺激,被动结束生命;另一种死亡方式称为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这是一种主动的、为了生物的自身发育及抵抗不良环境的需要而按照一定的程序结束细胞生命的过程。因此,PCD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PCD发生过程中,一般伴随有特定的形态、生化特征出现,此类细胞死亡被称为凋亡(Apoptosis)。当然,也有的细胞在PCD过程中并不表现凋亡的特征,这一类PCD被称为非凋亡的程序化细胞死亡(Non-apoptotic programmed celldeath)。  相似文献   

10.
科技发现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微型核糖核酸控制着人类的寿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试验对象自身成长阶段中,有一种核糖核酸同时控制着器官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了在器官衰老过程中存在“的生物时钟”机制。弗兰克·斯莱克是研究分子、细胞与演化生物学的副  相似文献   

11.
基因武器     
作为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新型武器,基因武器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制剂。它是根据生物的遗传特性,人为地用一种"致病力强的基因"或"耐药基因"去置换另一种致病微生物(炳菌或病毒)细胞中的基  相似文献   

12.
高等植物纲间杂交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高等植物的远缘杂交,一般来说很难突破科的界限。本文作者(复旦大学生物系助教)在近几年里用他首创的“植物外源遗传物质动态导入法”,在高等植物目之间、亚纲之间、纲之间进行了“超远缘杂交”的试验,并且获得了完整的植株。这些成果陆续在多份学术期刊上发表。高等植物超远缘杂交的研究对于简便快速、大量丰富植物基因库,人工创造植物新品种、新物种,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作者对无性杂交、无性杂种等科学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本刊特邀作者就高等植物超远缘杂交的工作作一综述,以期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米斛 《世界科学》2023,(8):15-18
<正>“共生功能体”这种超有机体由存在于其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一个人身上有多少细胞?”这听起来像是个喝了酒以后问的蠢问题,但其实这也是个深奥的哲学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大约拥有37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全部来自那个让此人诞生在世界上的受精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算上我们身上的全部古菌、细菌、真菌、原生生物,我们身上其实有比37万亿多一倍的细胞。这些生物遍布于我们的口腔、肠道、皮肤、呼吸道,  相似文献   

14.
生物超微弱发光图象的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谭石慈  邢达 《科学通报》1997,42(6):643-646
任何有生命的物质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都可以自发地或受外界条件诱导后发射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光子流,强度在10~10~4光子/cm~2·s,波长在180~800nm之间.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自从1955年Colli等人第一次用光电倍增管测量了生物的超微弱发光之后,国内外的科学家对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很关注,但由于受到光电探测器灵敏度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工作是探测生物样品超微弱发光的总强度,记录的只是空间积分光强,而不具备空间分辨能力,即不能反映样品各部位的发光强度分布,给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饲料掺入饲料酵母,对禽畜生长大有益处。但是酵母细胞中的蛋白质还是下能全部被禽畜吸收,因为许多酵母细胞没有降解。最近,苏联科学院微生物学研究所和苏联生物工业部全苏生物工艺科学研究所(莫斯科)研究出用细胞的自身“力量”提取酵母蛋白的方法,使饲料蛋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这种方法的根据是自溶  相似文献   

16.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论是动物或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电现象。凡是有生命的细胞,都会产生生物电流。人体就是一座电波发射台,诸如生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神经传导、呼吸心跳等,均是电子传递过程。如果生物体内没有电波,生命现象也就终止了。因此,生物电享有“生命的火花”之美誉。生物电是怎样产生的18世纪末的意大利解剖医学家及物理学家路易·伽伐尼,通过动物实验,最早记录了生物电现象,揭开了生物电之谜。他在解剖一只青蛙时,用一根短铜线与青蛙的骨髓接触,瑞用一块铁片缚在青蛙的腿上。当铜线和铁片连接起来时,发现青蛙的腿在颤抖…  相似文献   

17.
孙雨龙  王韵华  谢毅  黄仲贤 《科学通报》1996,41(21):2016-2016
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结合和识别是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过程,研究细胞色素b_5和细胞色素c的结合,有助于认识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体中的长程电子转移反应.Mauk等人利用紫外可见差谱研究了细胞色素b_5和细胞色素c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两者形成1:1的蛋白络络合物.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牛肝细胞色素b_5和酵母iso-1-细胞色素c有两种主要的结合方式:一种是细胞色素b_5上的Glu44,Glu48,Asp60和血红素b上的丙酸根依次与细胞色素c上的Lys27,Arg13,Tml 72(trimethyllysine)和Lys79形成盐键;另外一种结合方式是细胞色素b_5上的Glu48,Glu56,Asp60和血红素b丙酸根与细胞色素c上的Arg13(或者Lys 13),Lys 87,Lys 86和Tml 72形成盐键.Rodgers和Sligar用高压法结合定点突变技术研究了牛肝细胞色素b_5和马心细胞色素c之间的结合,证明细胞色素b_5是通过第一种方式与细胞色素c结合,而Glu56并没有参与蛋白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研究出一种称为“在光中发荧光”法的肺癌早期诊治方法。该法是化学和激光效应的结合。医生将一种血卟啉衍生物(HPD)注入病人身内。HPD具有累积在癌细胞中而被健康细胞逐出的有用特性。当用激光器产生的紫光照射时HPD发荧光,使医生能看到癌组织;当用激光器的红光照射时HPD变成有毒的,能破坏浓集HPD的细胞。他们已采用这种方法发现和治疗气管和支气管的早期肿瘤。以往是借发现痰中的癌细胞来进行肺癌的早期  相似文献   

19.
高压静电场对绵羊精液超弱化学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振勇 《科学通报》1997,42(9):966-969
各种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等都会发出超微弱的冷光,即超弱化学发光.超弱化学发光是一种与新陈代谢相关联的发光现象,其发光光谱约在180~800nm之间,强度为10~10~4光子/s·cm~2,是一种极微弱的光.目前,对超弱化学发光机理的研究仍无定论,较早的研究认为,中性脂肪及游离脂肪酸是超弱化学发光的主要物质基础,它们发生氧化作用产生过氧化自由基,当其复合时释放出光子,从而产生超弱化学发光现象.还有研究发现,超弱化学发光又可分为自身发光和诱导发光,由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发产生的发光,称为诱发发光,即诱导发光,物理性的诱导因素很多,包括辐射、电磁场等.潘雨乐、岳文斌等分别报道了激光、磁场和电磁波对动物精子的超弱化学发光有提高作用,超弱化学发光能反映细胞对糖的摄取、线粒体功能及膜的完整性,是“生命活动的信息”.新陈代谢愈旺盛,生命活力愈强则发光也愈强.在植物中,国光苹果发光很弱,代谢活动缓慢,有人认为,国光苹果耐贮存.现在,人们用超弱发光测定法检验机体、细胞及植物种子生命力的强弱,推测其抗病、抗寒等抵抗外界不利因素能力的大小.动物精子作为生殖细胞,若其超弱化学发光值越高,说明它的代谢水平就高,活力和受胎率也就越高,因此,研究高压静电场对绵羊精液超弱化学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打一大片,一杀一条线,遗患无穷”的基因武器,以其将导致人类毁灭的残酷性,被称为“世界末日武器”。众所周知,丧心病狂的日本“731部队”对我抗日军民使用生物武器,曾造成无穷后患。基因武器则是在生物武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不可制服的生物武器”。 遗传工程“走火入魔” 产下的怪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化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基因拼接技术为标志的遗传信息基因,引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从而使后者获得前一种生物体所特有的生物特征。因而,遗传工程也叫基因工程。美国一位生物学家指出:“如今遗传工程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利用一个细胞复制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人的可能性,人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