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谚语是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语言精炼、寓意深刻,有很强的哲理性,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文中就谚语的翻译采用直译、意译、同义借用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谚语的翻译不仅要译出原语的形象、喻义、修辞,还要译出其文化特征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谚语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作的艺术语句,谚语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传播,它们是人民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该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汉语谚语的翻译,发现该理论对汉语谚语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汉语谚语的翻译是一种明确的交际行为。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背景等因素应该被译者考虑在内,从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目标读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来理解原作者的意图,但无需任何不必要的处理,努力来实现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邓蓉 《科技信息》2009,(30):152-153
谚语作为语言的结晶,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英两种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导致谚语的翻译需考虑这些因素。本文先分析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然后针对这种翻译难现象总结了几种翻译方法。旨在强调作为译者对两种文化的精确把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汉语谚语的研究主要从修辞、文化、社会等角度进行,而对其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Fauconnier(1997)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及其概念整合网络模式可以被用来深入细致地分析汉语谚语的意义构建和推理机制。研究人员以意义具有双层性的汉语谚语为研究对象,根据概念整合模式从认知层面将它们分为四类,并对每一类谚语意义构建的幕后操作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揭示谚语在线理解过程中这种无意识的、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从而进一步地证明了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活动,具有较强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动物类谚语和习语因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其表达的意义与汉语有着许多异同。为此,应从中寻找规律性,以便理解其涵义并准确翻译。本文对此作了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红燕 《科技信息》2008,(7):194-194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生存环境和风俗习惯两个文化方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蒂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三种译丢。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学离不开形象。不同的民族由于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性 ,对同一形象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或者 ,表达相同意义却要借助不同形象。处理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有以下四种基本措施 :(一 )保留形象 ;(二 )更换形象 ;(三 )增加形象 ;(四 )取消形象  相似文献   

8.
新闻英语中众多的新词汇、多义词、习语、谚语等等,给译者带来了翻译上的困难。新词汇的翻译需要译者根据词的结构和上下文的意思,决定是直译、意译还是音译。多义词词义的确定,要依靠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及主题等因素。引申词的词义则要从原词的内在含义出发,根据其上下文、作者的意图及所描写对象的思想来进行分析。习语和谚语的翻译中,可以采用内涵相近的表达、意译或直译,保留原词语的形象说法并加注。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理解是表达的前提,理解包括理解语言现象、逻辑关系、原文所涉及的事物,特别是一些特有的历史事件、历史背景、专门术语、典故和习语等。世界各国语言都有数量繁多的习用语,英汉两种语言都拥有大量的习语。翻译时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的习语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其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地方特色等,尽量保持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一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常常被用来表达深刻的道理。英语谚语不仅在国际交往中经常被人们引用,在很多文艺作品,以及政治和科学论文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对英语谚语的翻译程度是译文含金量的重要保证。所以英语谚语翻译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理解是翻译的一个积极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是一项双语活动,译文是两种语言和文化转化的结果,是译者思想和言语活动的产物。它不是对原文简单的翻版,而是一种审美过程,它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不同的方面。正确的理解原文对翻译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翻译的一个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俄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谚语意义的隐喻性和不确定性,谚语的翻译成为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俄罗斯汉学家在1958年对《红楼梦》进行了翻译,其中对汉语谚语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处理,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但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存在某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化对语言的特征有重大影响,英、汉谚语的差别自然十分明显。谚语内容精辟,寓意深遂,不仅难于理解,更难于运用得当。本文拟就英、汉谚语的特征进行阐析,以探讨其正确理解和翻译。  相似文献   

14.
邓晓莉 《科技信息》2009,(11):111-111,194
文化意象在文学翻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文化意象的翻译应该尊重其文化背景,保留该意象在其文化中的文化特征,求同存异.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从而促进各族文化相互交流。在大学英语中适当输入文化意象翻译理论可以对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理解和相关写作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框架语义学理论下,翻译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框架的语言表达形式。在中国文化与翻译当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词语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综合考虑语境、原文、感知、个人认知的理论,框架语义学理对注重文化内涵表达中国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对中国文化与翻译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化差异导致的英汉互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文化背景在成语、谚语、诗歌和成语典故翻译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语用差异和语用失误对广告翻译的影响,探讨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因生活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对日常生活中习语表达及翻译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翻译的准确性在于把握其语用意义。在翻译过程中,深刻理解英汉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采取求同存异的策略,跨越语言文化的障碍,是使译文忠于原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语言担负着世界各民族交际和文化传播的桥梁作用,等效的语用翻译是异民族人们成功交往的必要前提。谚语作为语言的精髓,承载着浓重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语言的翻译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代表性。本文以俄罗斯谚语的汉译为基点,通过仔细研究,深入思考,从命题形象和示言外之力两个方面对谚语的翻译给出了恰当的方法和策略,用以揭示异民族文化背景下翻译的语用等效性策略,期望能够对规避文化冲突,促进世界和谐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习语包括成语、典故、谚语、格言、俗语、俚语和歇后语,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英汉语言都历史悠久,有着大量的习语.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在工作中我发现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自己,同行同事及学生翻译中的难点.语言和翻译都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就必然受文化的影响,被文化所改变,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理解差异的处理,是理解和翻译英汉习语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习语语篇中的文化语境这一角度,探讨英汉习语翻译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葛攀  刘洪泉 《科技资讯》2006,(18):245-246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谚语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谚语是在百姓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须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这里我主要谈谈英语谚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英汉谚语是语言的调味品,大多富于形象色彩,具有强烈的化特征。比较和研究英汉谚语的起源、结构、形式和意义,指出其在化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