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口供为代表的主观性证据在复述案件事实、还原案情全貌方面有着其他任何证据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主观性证据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客观性证据有所不足,易前后不一、真伪不明,是冤假错案防范容易失守的重要一环。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就是要构建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证据审查体系,提出该模式并不是对口供等主观性证据的扬弃,而是要转变工作重心,善于从客观性证据寻找突破口,使二者有机结合,用客观性证据检验、解释、补强主观性证据,完善证据的印证规则。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提出,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响应,在公检法三机关均有开展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释的目标是实现法律文本意欲实现之目的,而此目的是建立在文本作者意图与法律体系之意图基础上的.目的解释通过有机融合法规之主观目的与客观目的,能够为法官对所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提供有力的证成.融合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目的解释,可以有效避免主观目的解释学说与客观目的解释学说单独适用时的偏颇.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术界关于分配公平问题的探讨已开始走出偏重于政策性的解释模式,理论视角部分移向了哲学层面的反思。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分配公平标准的难以确定、分配公平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分歧、分配公平与市场体制的内在关系的争论、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对分配公平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仍然是学术界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事关高校教学秩序稳定、资源配置与办学成本的课程编排问题,分析了课程编排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影响因素,提出了科学调度与优化排课的原则。总结了课程编排的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设计符号学视域分析环境中语义的构成与表达的视角,分析环境语义的符号化过程及传递规律,探讨环境设计中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整体性和具体性、稳固性和变异性等特性,提出构建合适的符号形式、情境化符号语义、创新语义内涵等策略,以促进环境设计语义传递效应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寻求刑法解释的客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性向来是刑法解释追求的目标,但哲学解释学给传统刑法解释的客观性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哲学解释学的理论背景中重求刑法解释的客观性,可以发现刑法解释的客观性存在于解释者的前见与各种客观因素的相互对话和各种客观因素对前见的有力制约中,这种客观性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绝对的客观性,而是波斯纳所谓的交流意义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中西古典文论对文艺的本质认识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西方重视文艺的客观性与现实性,中国强调文艺的主观性与情感性.在文艺的价值问题上,中西都重视它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但又有不同的侧重.  相似文献   

8.
周泉根 《南昌高专学报》2000,15(2):30-31,,34,
文学批评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一直是人们理论思索的聚焦题之一。针对文学批评所指向的对象,文学作品则是一个用文字构造出来的“意义世界”。即是人根据本身的目的、需要而融进价值、注入意义的世界。而文学批评的主观性方面则应是倾向于对文学作品构造出来的“意义世界”中“意义”的阐释,客观性方面则倾向于对其“意义世界”中事件(世界)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主观性问题的探讨,指出主观性强度具有程度等级,进一步说明了影响汉语形谓句下位句型句式主观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性质形容词谓语句下位句型句式的主观性等级,最后指出建立性质形容词谓语句下位句型句式主观性等级对于解释形谓句句型句式优先序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世森 《科技信息》2013,(9):135-13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西方身体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辨断片的视角,认为在通常的行为直观中,虽然意识的主观性与肉身的客观性是不可分割的,但它们仍然分裂为自为的存在和自置的存在。旨在提升对西方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写实人物画的核心不是逼真、再现,而是意象性。写实人物画的写实性虽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不等于没有主观情感,应当将客观与主观结合起来,形成其意象性特征。寻求创作个性,将创作与传统与西方与时代恰当地结合,是中国写实人物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的同时,还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事物的评价。表达主观性的手段则谓之主观化。它分布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当中,其中词汇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权利意识的觉醒是法治化的重要尺度。法治理念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目前法治意识淡薄。教育是培养法治理念的主要手段,我国正在建构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反映着义务到权利的回归,从臣民意识到公民意识的进化,其内涵正是法治理念培养之维。  相似文献   

14.
以星际分子的发现为案例,探讨了星际分子的证认与星际分子客观性的关系;并对证认的客观性作了一定的辩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自然科学中“客观性”概念的新理解,认为客观性不应只是传统的“可观察性”和“可感知性”,而是“信息的可接收性和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15.
维护裁判客观性是站在司法的克制立场上说的,这与转型中国的法治具有相当程度的默契。维护裁判的客观性,就是在微观层面巩固法治;捍卫裁判客观性,不仅是在维护法治的形式价值,更是在体现法治的实体价值。裁判客观性是自治型法治的题中之义,形式主义理性建构起来的法治就需要司法裁判的客观性来维持。在形式法治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超前追求实质法治,可能带来法治的倒退。在转型中国语境之下,裁判客观性具有巨大的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悖论性处境表现为一方面要实现以西方为蓝本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要反西方以实现自身的主体性,这一悖论性处境导致现代中国文学处于一种丧失自我与寻求自我的矛盾中。毛泽东文艺思想所指涉的民族国家想象为这一矛盾的初步解决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案。这一方案对彷徨于启蒙与启蒙的主体性这一矛盾中的现代作家产生了相当的召唤力,并导致众多现代作家服庸于这一政策之下。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新闻业最重要的职业理想之一,但因为存在认识论基础和操作实践的双重困境,是以新闻客观性一直以来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建构主义认为新闻不过是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而实践中又因为新闻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偏见的干扰,而难守客观性。但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呈现事实真相之时,对客观性保持必要的尊重并努力付诸实践仍然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约量表达的“主观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法的兴起,语言的"主观性"问题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近年来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观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特性,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约量副词作为一种主观性的完句成分加入句子中,从而使原本表示客观的句子变得主观。  相似文献   

19.
规律的客观性与物质的客观性是有区别的 ,规律无可感性 ,规律通过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对静止点的连续性而表现出来。规律是由事物的基本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 ,它与事物同时产生、发展 ,它不是既成的先定的趋势。人力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可利用它 ,加速、延缓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将粗糙集理论与生态社区环境管理相结合,应用粗糙集理论的分辨矩阵算法对调查问誊中冗余的知识属性进行约简,生成环境管理决策规则,从而找出影响社区环境管理的胁迫因子,而无需专家参与,克服了主观性评价决策造成的不客观性、不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