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金华 衢州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城市群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城市空间扩展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群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探讨.通过研究,将金衢城市群划分为城市人文生态区、城郊农业发展区、生态经济协调区、保护性经济开发区和生态保护培育区等5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主体空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13个城市的合作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合作网络,剖析其动态结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知识元素,建立城市-知识耦合网络,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程度,揭示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动态演化,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优化、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本文在界定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动力机制,将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驱动因素归纳为集聚竞争力、个体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位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通过对我国现有城市群的分析,指出我国城市群竞争力较弱的原因主要在于群内城市分工协作不明、产业同构化严重和一体化程度不高等,因此提高区域一体化程度是未来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为此要采取相应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辽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产业机理进行分析,认为产业的关联效应、转移效应和集聚效应催生了辽中城市群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采用首位度与综合引力模型的研究方法,选取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等14项体现城市综合发展的指标,通过熵值法合理赋权后对海峡西岸城市群内所有城市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城市等级情况.结果表明:福州是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综合质量为城市群内首位,但其城市引力值较厦门低,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稍显不足.厦门是次核心城市,城市引力最高,发展势头较好.泉州、温州和漳州等是城市群中的主要城市,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海峡西岸城市群整体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力,但是,高质量核心城市对次级城市的辐射能力不够;主要城市之间的相关影响不够密切,带动作用较弱.增强高质量城市的核心带动力和城市之间的密切联系将对海峡西岸城市群整体实力的提升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发展城市群经济是促进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基于德州市融入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目标,构建区域产业选择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了德州市在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产业状况,提出德州市产业选择对策与路径,目的是充分发挥德州市区域资源优势,做好德州市的产业定位,承接省会城市的部分功能,更好的融入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相似文献   

7.
信息服务产业主要是指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的产业活动。通过分析金华地区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信息服务产业在金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促进金华地区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8.
运用产业区位熵,研究发现目前中原城市群:①在19大类产业上的分工不明朗,各城市的专业化产业相似程度高;②在2位数工业产业上的分工层次也不高,各城市的主要专业化产业大多以当地矿产或农产品资源为基础.运用加入反映两城市产业分工的克鲁格曼指数的引力模型,研究发现:①2000年以来,中原城市群的内部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网络型城市开始浮现;②目前,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空间可分为4个不同等级;③在城市群经济联系中,尽管"距离衰减"规律仍在起作用,但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进一步推进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情况,并为制定差别化发展政策及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将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研究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区域,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方法,缕析二者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尚处于低水平协同阶段,并存在宏观调控能力较差、城市群内部经济体量差距较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城市群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并提出打破行政壁垒、提升城市能级、培育副中心城市等宏观策略以及针对不同等级城市的优化建议,为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提供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传统研究手段在城镇空间演化探测方面的不足,响应中国土地精细化转型,并提升光学卫星及遥感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深层次应用,基于京津冀城市群,运用城镇演化及产业转移等模型,分析1990—2020年其演化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①演化强度整体表现出“上升-下降”趋势,呈现出环京津唐及石家庄-保定等演化热点;②北京、天津及唐山等综合发展呈下降趋势,石家庄、邯郸及邢台等呈上升趋势;③区域产业链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与扩散趋势,中高端产业在首位城市集聚,中低端产业向周围城市转移. 研究证明光学卫星在城镇发展监测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对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与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