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河工动床模型至今仍主要进行定性相似模拟研究,靠加大尺度的模型试验并不能明显改进试验成果,决非最佳选择。尽管微尺度模型远未完美,作为河工动床模型的创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试验方法在一个内径φ0.25 m,床高2.4 m的移动床中进行颗粒氧化铅高温深度氧化煅烧,研究了煅烧温度、物料停留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床内温度分布,取得了适宜的运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产品纯度可达99.7%左右,节能70%以上。本文还建立了移动床二维拟均相气-固传热模型,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相符,将模型用于放大设计生产装置,效果良好,运行正常,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泰州大桥夹江桥工程概况及在夹江桥开展动床模型试验的目的,对试验河段的水文特性及河势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模型设计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建桥对河道、护岸、河床等的影响研究,为工程设计和后续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河工动床模型相似准数分析、模拟试验条件和典型情况下关键相似准则的选用为基础,比较河工动床模型校验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动术模型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指出:河工动术模型尚处在主要进行定性相似模拟研究的水平,若理论没有突破而仅靠加大模型尺度则不能明显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微尺度河工动床模型值得认真关注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利用波浪水槽试验,对波浪作用下抛石基床直立堤沙质底床的孔隙水压力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中观测了在不同波高、周期、水深和泥沙粒径等条件下,自由底床和有抛石基床防波堤的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波高和周期的增大,孔隙水压力幅值增大;随着水深的增大,孔隙水压力幅值减小.建堤后,底床中的孔隙水压力会增大,有效应力会降低,对防波堤的稳定性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试验结果也表明,把基于Biot固结理论的多孔弹性介质模型用于研究波浪作用下海床的动力响应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Gruesbeck,Oroskar和Penberthy 3种固液两相管流平衡砂床上部平衡流速经验公式,考虑复杂的井底管柱结构和筛管偏置等情况,提出水平井砾石充填α波砂床平衡高度预测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水平井砾石充填全尺寸试验模拟装置进行筛管偏置度、流量、砂体积分数对α波砂床平衡高度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enberthy与Oroskar平衡流速经验公式的砂床平衡高度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偏差较大,基于Gruesbeck经验公式的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进行必要的修正后可用于水平井砾石充填α波砂床平衡高度预测;筛管偏置趋向于增大砂床高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筛管偏置下垂情况的发生;试验中砂体积分数为2%~8%,属于较低值范围,试验条件下砂床平衡高度随砂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旋转填充床气相压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旋转床的气相压降是旋转床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利用空气水系统对旋转填充床的气相压降进行分段模型化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床干床压降比湿床大;进口压降随气量增大而增大;内腔压降随液体加入突然减小;出口压降随气量增大而增大,随转速增大而减小,随流体加入而突然增大,填料层压降随气量和转速增大而增大,当流 入时,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环境和水利工程中,异重流现象广泛存在.现实工况中,大多数底床覆盖砾石及不同粒径大小的泥沙颗粒,可视为粗糙底床,因此研究异重流流过粗糙底床的动力学特性具有实际科学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利用持续入流式异重流水槽试验,综合考虑底床粗糙度和异重流初始质量分数,分析异重流头部位置、头部速度、掺混系数等扩散特性,不同断面的...  相似文献   

9.
抛石基床因其承载力高、地基变形小,在港口、码头等工程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通过室内试验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抛石基床承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质量重锤夯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抛石基床深度的增加,所监测到的抛石基床夯击应力逐渐减小; 16. 2 t重锤在抛石基床底部夯击应力大于6. 5 t重锤夯击时在抛石基床0. 5 m深度处的夯击应力,通过增大重锤的质量增加抛石基床分层厚度的思路可行。所得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际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武友根 《科技资讯》2013,(24):82-82
某化学制水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为阳床-除碳器-阴床,交换器采用双室床,阴双室床在再生过程中出现置换时同长,并伴有酸度,影响阴双室床制水周期.文章介绍了对阴双室床进行的相关试验和数据分析,解决了上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概述大同御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概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动床模型试验的目的及内容,以便确定治理段防洪堤等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及防护范围,为设计及工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长江中游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近坝段卵石夹沙河床级配分布宽等特点,应用非均匀悬沙、底沙二维数学模型,考虑底沙的不平衡输移及冲淤过程中床沙的级配调整问题,对计算中的关键环节如卵石夹沙河床水流的有效挟沙能力、非均匀沙起动概率及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的计算提出了处理方法,利用水文、泥沙及河床变形资料对该方法进行了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后、1998年洪水前后及三峡工程运行后水面线、流速分布及冲淤过程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三峡工程运行初期河床演变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斜度井中岩屑床厚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屑床是大斜度钻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控制岩屑床的形成厚度,保证安全钻进,建立了岩屑床厚度的理论计算模式和半经验模式,分析了影响岩屑床形成的各种因素。运用所建立的计算模式对油田丛式井斜度较大的6口井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半经验模式计算结果与理论模式计算结果基本相符。由计算结果推出了安全钻进时岩屑床的厚度极值为1.9cm.  相似文献   

14.
床面形态判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给定的水流及泥沙条件,预报床面可能出现的沙波形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对影响床面形态的参数分析后,认为床面形态应由3个无量纲参数控制,因而以往采用2个参数的经验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基于此结论,建立了预测床面形态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本问题的特点.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实际问题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污水固定床和移动床过滤过程运行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该模型包括滤料和污水质量衡算方程、滤层过滤动力学方程和滤层压降计算方程。对固定床过滤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一个过滤周期内随时间增加,污水过滤的负荷由顶部向底部滤层逐渐转移,滤出水的水质逐渐变差,同时滤层的总压降逐渐增加,经过足够长的过滤时间后,整个滤层将达到饱和状态从而过滤失效。对移动床过滤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移动床过滤期间,滤料由上到下得到逐渐更新,滤层过滤能力得到恢复,滤出水的水质变好,滤层的总压降减小。  相似文献   

16.
污水移动床连续过滤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污水固定床和移动床过滤过程运行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该模型包括滤料和污水质量衡算方程、滤层过滤动力学方程和滤层压降计算方程。对固定床过滤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一个过滤周期内随时间增加,污水过滤的负荷由顶部向底部滤层逐渐转移,滤出水的水质逐渐变差,同时滤层的总压降逐渐增加,经过足够长的过滤时间后,整个滤层将达到饱和状态从而过滤失效。对移动床过滤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移动床过滤期间,滤料由上到下得到逐渐更新,滤层过滤能力得到恢复,滤出水的水质变好,滤层的总压降减小。  相似文献   

17.
来沙条件对山区河流推移质输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山区河流推移质输沙规律,在西南山区吊嘎河进行推移质运动野外观测和人工加沙试验。观测发现,推移质输沙与水流条件并不存在一个特定的关系,山区河流推移质输沙明显受到来沙量、来沙强度、级配等条件的影响。在同样的水流条件下,推移质输沙率在汛前和第一次洪水后可能相差数百到上千倍,推移质输沙率-水流强度关系呈顺时针"绳套型"。试验表明,粒径较小的推移质颗粒(D<20mm)运动主要决定于来沙条件,而粗颗粒泥沙的运动则主要依赖于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多孔高分子载体AFB反应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粒子空间占有率ε为重要的工艺参数,应用质量平衡原理和实验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过程稳态机理模型的推理,并且对其作了线性化处理,得到厌氧流化床运行的稳态参数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厌氧流化床运行的在线控制,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 molten liquid flow inside a packed bed is a familiar momentum transportation phenomenon in a blast furnace. With regard to the reported mathematical models describing the liquid flow within a packed bed, there are some obstacles for their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design, or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model itself.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the forces from the packed bed to the liquid flow were divided into appropriate body and surface forces on the basis of three assumptions. Consequently,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was built to present the liquid flow inside the coke bed in a blast furnac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an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liquid flowrate and the liquid flowing range inside the packed bed at any time. The predicted results of this model accor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model will be applied considerably better in the simulation on the ironmaking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ent models.  相似文献   

20.
错流型超重力旋转床中液滴的运动及二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气体的流场和液滴的碰合出发,用液滴粒径-位置联合分布模型描述了液滴群运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错流型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液滴的二维运动模型。模型物理意义明确,不含有可调动参数。模型计算得到的液滴的相界面积与实验实测值的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