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灌水方式对冬小麦耗水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品种科师22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的耗水量、耗水系数、产量不同。干旱处理的耗水系数最低。相同灌水次数下,随灌水总量增加,耗水系数、耗水量增大;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少量多次灌溉方式的耗水量、耗水系数则降低。不同灌水处理间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灌水各处理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早处理(不灌水)的产量。冬小麦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加大而下降。相同灌水量下,分期灌溉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是北京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解放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49年的100万亩目前已达280万亩左右,占粮食耕地面积的50%。产量发展也很快,从1949年单产60斤/亩,目前已达450斤/亩以上。对提高总产量来说六十年代以前靠增加播种面积,七十年代以后则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冬小麦产量年度间很不稳定。自解放以来小麦减产三成以上的五年(56  相似文献   

3.
漳县1994年冬小麦红矮病再度流行范爱平,马占川(漳县农技站748300)1994年漳县冬小麦红矮病再度流行危害。发生范围广,流行强度大,发病严重,造成减产幅度之大是近年来少有的。据调查统计,全县成灾面积达3.691万亩,占冬小麦播种面积的32.6%...  相似文献   

4.
<正>农八师一四八团场地处北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边缘.1984年前种植小麦多为冬小麦品种.品质多较好,但产量不高,平均单产长期在200kg左右徘徊.且年积雪不稳定,年平均为11.2cm.为避免冻害,自1984年起,团小麦生产由冬麦改种春麦.因此,在春小麦生产上急需新品种接替,否则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生产需要.针对当地春季大风,表土跑墒快,田间实际播种出苗率较低(在55~83%),六、七月份气温高,常受干热风侵袭.严重影响春小麦灌浆后熟等自然特点出发,确定引种目标应是选择适应性强的稳产、高产、不倒伏利于机械收割的中早熟品种为宜.为总结引种试种春小麦工作,不断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将1987年以来引种试种工作做如下简结.一、引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种防止小麦早春冻害及补救的新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冬前镇压,早春喷药、注意天气,提早灌水、及时施肥浇水等过程,它解决了从小麦因早春气温过低造成冻害等原因导致亩产降低等问题。适用于早春气温过低小麦减产情况使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我县沿山冷凉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全生育期覆膜穴播栽培技术是我县近年新引进的一项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新技术。它具有明显的“三早”(早出苗、早发育、早成熟)、“两增”(增产、增效)、“两节”(节水、节种)效果,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和普遍的推广价值,已引起各级领导及广大农户的普遍关注。l示范效果1993年我县首次在冷冻灌区的泅水乡和古浪镇试种地膜穴播小麦93亩,平均亩产475Kg,较露地小麦增产623Kg,增产131%;1995年在泅水乡示范种植地膜穴括小麦150亩,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地膜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24.IK…  相似文献   

7.
金华是一年三熟制,冬小麦、早中稻和连作晚稻产量高低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为了克服不利气象因子,探讨影响三熟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主要时期有着重大意义。根据金华县农业局1954~1975年全县冬小麦和早中稻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斤/亩),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是世界上种植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小麦是新疆的主要粮食作物,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0%,因此,加快实施石河子小麦的栽培技术研究,为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是十分重要的。1播种播种期:冬小麦要求最好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或过晚。适  相似文献   

9.
为给有机肥在小麦高产和淀粉品质调优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7~2008年度在盆栽条件下以强筋类型郑麦9023和中筋类型豫麦49-198两种冬小麦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有机肥对两种冬小麦品种产量与籽粒淀粉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处理提高了两种冬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同时提高了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支链淀粉和淀粉支/直比例;降低了淀粉粒总量,且B型淀粉数量与体积减小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处理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这两类小麦淀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逐步回归建立了武乡、沁县两县小麦单产与冬前气象因子的线性和非线性相结合的两个多元回归模型,回归方程高度显著,回归平方和分别占总平方和74%和71%,剩余标准差S为28斤和27斤。应用该回归方程对上述两县1981年单产试报正确。并予报武乡、沁县1982年小麦单产95%置信区间为99±2S。  相似文献   

11.
张艳  黄阳国 《汉中科技》2011,(4):18-18,17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兼州型冬春作物,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合在不同区域种植。马铃薯地膜栽培使马铃薯早播种、早上市,大棚地膜栽培在保证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同时,有效解决了马铃薯早春冻害,同时上市时间提早3—4周,大幅提高了商品价格和单位面积的产值。本文阐述了大棚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1982—1986年就黄腐酸拌种对小麦某些生理过程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进行了研究。 l、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黄腐酸能促进小麦种子发芽,发芽势及发芽率明显提高。在较高温度下差异不显著。 2、黄腐酸拌种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次生根条数与长度增加,并发现根系活力的提高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有关。麦苗生长健壮,根/冠比提高,叶绿素含量上升,干物质累积增加,对干旱、冻害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有所改善。 3、黄腐酸拌种使分蘖提前出现,冬前分蘖与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及千粒重亦有所提高。 4、四年来多点小区对比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推广表明,以每公斤种子用黄腐酸4克拌种效果较好,平均增产率达11%。  相似文献   

13.
柽麻又叫太阳麻,是一年生豆科植物。一般在麦收后播种,生长40天左右,即可翻压。这种绿肥1965年引进我省,目前在延安、渭南、武功、周至等县旱地多有种植,生长良好,肥效显著。据我组1970年6月在武功杨陵公社曹新庄大队旱地示范,作小麦基肥,小麦亩产580斤,较未压青的390斤增产48.7%。延安地区农科所1969年~1970年试验示范,压青复种谷子,亩产183.6斤,比未压青的103.6斤增产70.4%,比绿豆压青的增产12.3斤;作小麦基肥,亩产77.5斤,比亩施千斤圈肥亩产65.5斤增产18.3%。1971年长安小新村大队于水地玉米宽行套种,亩产鲜草2,800斤,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4.
中共奉化县委领导与县良种场试验队的工人一起搞了一丘2.1亩小麦和一丘1.9亩大麦高产试验地。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大麦早熟三号一季亩产达843.7斤,总产1603斤。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简报如下:一、生长期及经济性状:1973年11月19日播种,11月28日出苗,基本苗每亩29.2万苗,12月12日进入三叶期,分蘖高峰是1974年2月3日,最高分蘖数每亩86.4万苗,4月5日齐穗,5月12日收割。有效穗每  相似文献   

15.
大小麦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上的位置已愈来愈重要,根据1974年我区全年粮食亩产超“双千”的典型田块调查。大小麦产量在全年产量中占25%左右。因此扩大大小麦面积对提高全年产量起着重大的作用。撒播种麦是省工高产的,如我所栽培组进行点播、条播(均人工除草两次)和撒播(化学除草)的比较试验,结果亩产分别是268斤、274斤、338.7斤。撒播比点播和条播分别增产26.4%和23.6%。但是撒播后除草困难,在草害严重的单位没有除草剂配合,撒播就起不了增产的作用。如缙云县舒洪大队在草害重的田块进行点播、条播(人工除草两次)和撤播  相似文献   

16.
连晚杂交稻秧田抽行留苗,是夺取晚稻高产的一项新技术。龙泉县城郊区1981年推广395亩,去年又推广910亩,占连晚迟插秧田50%面积,均获显著高产。它的好处是:一、产量高。如大沙公社抽行留苗81年218亩亩产782斤,比拔插秧每亩增产170至280斤,去年282亩,占连晚秧田91%,亩产  相似文献   

17.
绍兴市合作公社小坛大队在绍兴市种子公司支持下,去年杂交玉米丹玉6号春季制种又获得大面积高产,49.4亩制种面积平均亩产434.95斤,比1981年每亩增产86.81斤,比一般大面积制种田增产三,五倍;发芽率也达97.72%,比1981年提高3.63%,纯度达到98%以上。其中6队15.9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3个施硫水平和3个灌水水平,选用兰考矮早8号和豫麦49-19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量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硫处理中,以60kg/hm^2处理产量最高,并达显著差异水平,增产幅度可达19.7%.各灌水处理间,两小麦品种产量均以W2处理产量最高;分析水硫互作效应,2小麦品种产量均表现W1S60组合产量最高;两小麦品种籽粒总淀粉含量在不同供硫处理和灌水处理下均表现为S60和W0最高.以上结果表明,硫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干旱逆境胁迫,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2002~2003年进行了小麦新品种宝麦3号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质鉴定及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宝麦3号小麦2002年度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2.21%,差异不显著;2003年度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5.76%,差异达极显著;2003年度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8.29%。宝麦3号适应性广泛,具有抗寒、抗旱、耐病等多种抗性,可作为冀中北地区良好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类型小麦的播期试验和对冀、鲁、豫、皖、苏调查表明:“黄淮冬麦区”的晚茬麦在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3.2℃,冬前0℃以上积温在400℃以下种植偏春性类型品种,一般比种植冬性类型品种增产7.6—13.1%,最高可增产29.4%。种植冬性早熟类型品种可提前3—5天成熟,为秋粮早播、丰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