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2-羟基-4-仲辛基-二苯甲酮肟(N530)与P240的氯仿溶液,从高氯酸介质中对钯的协同萃取。采用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L·Pd·A。协同萃取反应平衡常数为lgK12=1.688,协同萃取配合物的生成常数为:β12=1.87。计算了协同萃取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10-双(1'-基苯-3'-甲基-5'-氧代吡唑-4'-基)癸二酮-[1,10](BPMPDD,H2A)与三辛基氧膦(TOPO,B)或三苯基氧膦(TPPO,B)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镱(Ⅲ)的协同萃取行为,用等摩尔法研究了体系的协萃效应,计算了体系的酸性协萃系数和协萃系数。用斜率法测得协萃合物的组成为YbA·HA·TOPO或YbA·HA·TPPO,计算了相应的协萃平衡常数,还考虑了温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2-羟基-4-仲辛基-二苯甲酮肟(N530)与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D2EHDTPA)的氯仿溶液,从HC1O4是质中对钯协同萃取的研究,采取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L.Pd.A。协同萃取反应平衡常数 为1gK12=1.67,协同萃取配合物生成常数为β12=1.71。同时计算了协同萃取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H12=16.81KJ/mol,△S12=88.0J/(mol.K),△G1  相似文献   

4.
N,N,N’,N’-四异丁基-3-氧戊二酰胺对锝(Ⅶ)的萃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荚醚N,N,N‘,N’-四异本基-3-氧戊二酰胺-正辛醇-煤油溶液从HNO3体系中萃取Tc的行为,萃取过程为一放热反应,反应热约为-40.1kJ/mol,确定萃合物的组成和萃取反应机理,萃取反应为:H^++TcO^-4+25iBuGA(0)=HTcO4.2TiBuGA(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羟基4仲辛基二苯甲酮肟(N530)与2乙基已基2乙基已基膦酸(HEHEHP)的氯仿溶液,从高氯酸介质中对钯的协同萃取。采用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L·Pd·A。协萃反应平衡常数为g K12= 1658,协同萃取配合物的生成常数为β12= 174。计算了协同萃取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CYANEX272,HA)从硫酸介质中萃取锌(Ⅱ)的热力学,考察了磷酸三丁酯(TBP)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CYANEX272与锌形成ZnA2,ZnA2·HA和ZnA2·2HA三种配合物,相应萃取热焓△H°分别为-75.53、-52.71和-29.87kJ.mol-1,依次相差约一个氢键的能量与反应中断裂氢键数目有关。TBP与CYANEX272萃取锌时生成协同配合物ZnA2·2HA·TBP,系由分子缔合物2HA·TBP与Zn(Ⅱ)直接配位产生,协同萃取反应平衡常数15.8。同时还计算得到ZHA·TBP的生成常数31.7(303K)。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HPMBP与N503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协萃钯(Ⅱ)的性能.用斜率法和等摩尔系列法确定萃合物组成为(CH3CONHR2)Pd(PMBP)3;求得该协萃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协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分别为:lgk12=1.54,lgβ12=2.39.考察了温度对协萃平衡的影响,测定了协萃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8.
ZnCl2与POM的合成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nCl2与POM生成1:2加成物「Zn(POM)2Cl2」,C12H12Cl2N4O6Zn,晶体必三科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系数为a=11.755(11)×10^-10m,b=12.3574(7)×10^-10m,c=6.592(4)×10^-10m,a=102。732(5)°,β=92.074(6)°,γ=110.124(60°,V=876.2×10^-30m,MR=444.53,z=2,d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三烷基胺(N235)和磷酸三丁酯(TBP)从盐酸介质中对铼的协同萃取.N235和TBP的浓度比为1∶9时混合萃取体系对Re(Ⅶ)具有较大的协萃作用,最大协萃因子为4.71,对Mo(Ⅵ)的协萃因子为2.16.在pH=1时,萃合物的组成为(R3NH+Cl-)2·HReO4·B,当酸浓度为3 mol·L-1时,萃合物的组成为(R3NH+Cl-)·HReO4·B,而N235单独萃取时萃合物的组成为R3NH+ReO-4.同时证明了混合萃取剂分离钼和铼的协萃效果和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三辛基氧化膦(TOPO)的正辛烷溶液萃取硫氰酸的分配平衡和三辛基氧化膦从硫氰酸介质中对镍(Ⅱ)的萃取平衡.结果表明:TOPO与硫氰酸形成TOPO·HSCN萃合物,萃取常数lgβ=2.42;萃取镍(Ⅱ)时形成Ni(SCN)2:·2TOPO和Ni(SCN)2·4TOPO两种萃合物,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lgK2=4.73和lgK2=7.12,TOPO在硫氰酸介质中对Ni(Ⅱ)有较强的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10-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癸二酮-[1,10](BPM-PDD,H2A)与三辛基氧膦(TOPO,B)或三苯基氧膦(TPPO,B)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镱(Ⅲ)的协同萃取行为,用等摩尔法研究了体系的协萃效应,计算了体系的酸性协萃系数和协萃系数.用斜率法测得协萃合物的组成为YbA·HA·TOPO或YbA·HA·TPPO,计算了相应的协萃平衡常数,还考虑了温度对萃镱的影响.用萃取法制得了固态协萃合物,并对其组成和IR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裴培田  董彦杰 《甘肃科技》2003,19(4):13-14,60
通过 2 -羟基 - 4-仲辛基 -二苯甲酮肟 ( N53 0 )与三辛基氧化磷 ( TOPO)的氯仿溶液 ,从高氯酸介质中对钯协同萃取的研究 ,采用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 :( TOPO) 2 · Pd· A。协萃反应平衡常数 lg K12 为 =1 .71 ,协同萃取配合物生成常数β12 为 =1 .94。同时计算了协萃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双-N(2-羟基乙基)邻香兰素亚胺合锌(Ⅱ)-Zn(mosen):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热分解动力学.标题配合物Zn(mosen):属三方晶系,空间群为P3l,晶胞参数α=1.1467(4),c=1.3242(3)nm,v=1.507nm3,z=3;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6,Rw=0.063.其第一步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da/dt=A·e-E/RT·(l-α)2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5-吡唑酮(HA)单独萃取Y(Ⅲ)及其与二苯亚砜(DPSO),磷酸三丁酯(TBP)或三辛基氧膦(TOPO)协同萃取Y(Ⅲ)的行为。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分别为YA_3,YA_3·DPSO,YA_3·TBP和YA_2(NO_3)·2TOPO.算得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logK_(A(HA))=-6.86,1ogK_(AB(HA+DPSO))=-3.89,logK_(AB(HA+TBP))=-2.53和logK_(AB(HA+TOPO))=5.13.  相似文献   

15.
研究5-Br-PADN与铁(Ⅲ)的显色反应,在pH9.0 ̄9.4范围内,当有10%SDS存在时,铁(Ⅲ)与5-Br-PADN形成1:4的稳定配合物。λmax为534nm,ε为5.13×10^4L·mol^-1·cm^-1,铁(Ⅲ)浓度在0 ̄12.5×10^-4g/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茶叶中痕量铁(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在pH=5-12的乙醇水溶液中,Cu62+与丙酮醛双,N.N‘-缩氨基硫脲可形成1:1型络合物,其λmax=488nm,ε488=1.09×10^4L.mol^-1.Cu^2+浓度在0-5.0mg/L内服从比耳定律;若用氯仿萃取后测定,其ε488=1.77×10^5L.mol^-1cm^-2,Cu^2+浓度在0-0.50mg/L内服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文题体系的萃取机理。结果表明,初浓度为1.130×10 ̄(-2)mol/L的β-萘磺酸与初浓度范围为(1.451~4.135)×10 ̄(-2)mol/L的三辛胺在达到萃取平衡后,以1:1摩尔比缔合成胺盐萃合物;反应平衡常数K=5.00kL/mol;反应焓变。对β-萘磺酸之类的有机芳族磺酸来说,三辛胺是一种高效萃取剂。  相似文献   

18.
P507萃取锌,镉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简称P507)的磺化煤油溶液从硫酸体系中萃取锌、镉。应用斜率法确定其萃合物组成,井测定出表现萃取平衡常数。通过萃合物及P507的红外光谱确证其萃取机理为酸性络合萃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锌(Ⅱ)-3,5-二溴-PADAP-草酸盐-吐温80体系形成四元混配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72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ε572nm=1.5×10^5L·mol^-1·cm^-1,锌含量在0 ̄6μg/25ml范围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测定脱脂奶粉及人发中的微量锌(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借助直接光度法确定硫氰酸盐介质中P538萃取镧(Ⅲ)的机理为离子交换机理.萃合物的组成为La(HA)3·2H2A,萃取平衡常数Kex=1.37 ±0.04,具有硫氰酸根与分配比呈减函数关系和硫氰酸根未进入有机相的特点.提出萃取法测定硫氰酸镧(Ⅲ)的配合物稳定常数,得到β1=2.63,β2=2.17(25℃,I=1.6).可应用NH4SCN水相浓度调节萃取镧(Ⅲ)的分配比从而提高萃取分离镧(Ⅲ)的选择性,得到不含SCN-1的萃取有机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