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没有”一般认为有两种用法,一种作为“有”的否定式,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是实义动词;另一种是副词,否定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经常作状语。本文通过大量语料的研究发现“没有”还有一种用法,由动词虚化为副词,又由副词语法化为语气词,经常出现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相似文献   

2.
孝感话语气词“了”和“的”的连用在语序上与普通话正好相反:“了”在前,“的”在后。在语法意义上,“了”、“的”连用时,“的”表示对曾经发生过的动作或性状的一种肯定,“了”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完成,“了的”表示对曾经发生的但已经完成的动作或性状的肯定。“了”、“的”连用的句子相当于普通话里用情态动词“过”加语气词“了”的句子。从对孝感话语气词“了”、“的”连用的分析中还可以发现,汉语的语气词只分两个层次而非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的”和“了”,第二层是“呢”、“吧”、“吗”、“啊”:第一层的“的”、“了”无论是在用法还是在表达的语气上都和第二层的“呢”、“吧”、“吗”、“啊”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实验分析了重音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三种情况下句末语气词时长和能量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句重音能够对句末语气词的时长和能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重音位于句首和句中时语气词时长短、能量小;重音位于句末时,语气词时长长、能量大。  相似文献   

4.
先秦语气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着个体差异.进行专书研究,就有必要揭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因为有比较才能够有鉴别,只有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通过共时比较,才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不同语气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扶绥县客家话的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的区别及其在语法、语用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楚艳芳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19-1422
文章通过对“未”文献用例的考察,论述了中古时期新生的语气词“未”的来源及形成过程,并主要依据句法功能(同时参照意义)将处于“VP-Neg”型疑问句中“未”的性质界定为否定性疑问语气词,从而将古汉语中“VP—Neg”型疑问句的性质界定为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7.
宿松方言的语气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宿松人日常交谈中语气词的使用相当频繁,语气词比较丰富,表情达意复杂细腻。本文描写分析18个语气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典籍、现当代文学作品及日常交际口语中,都有语气词连用的现象。文章通过实例,从情绪表达、意义容量、语言风格、语言界域等方面对语气词连用这一语言想象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反复问句可分为VP-neg-VP和K-VP两大类型,其中,VP-neg-VP型包括简略式VP-neg.从广东、福建、江西三省的客家方言来看,其反复问句系统中都没有K-VP型,只有VP-neg-VP和VP-neg式,至于带宾语的VP-neg-VP型反复问,有V-neg-VO、VO-neg-VO和VO-neg-V三种形式.粤、闽、赣三省客家方言中VP-neg-VP和VP-neg型反复问句有各种表现形式,也有相关语气词的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试析重庆方言的单音节语气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方言中的单音节语气词 ,不仅字音、字形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不尽相同 ,而且好些语气词在普通话里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从举例中 ,可看出重庆方言中的单音节语气词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古老的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揭阳方言的疑问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的疑问句末语气词既有内在的联系,在读音、用法及语气表达等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其一,疑问句末语气词不读轻声;其二,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其三,非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替换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其四,疑问句末语气词分布上大体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古老的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揭阳方言的疑问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的疑问句末语气词既有内在的联系,在读音、用法及语气表达等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其一,疑问句末语气词不读轻声;其二,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其三,非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替换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其四,疑问句末语气词分布上大体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计量的方法,分析了新时期由语气词引起的影视语言“港台腔”的特点,说明了几个重要语气词在用法上的变异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气词除了可以分布于句末位置外,还广泛地分布于句子内部的各个位置,多出现于句子成分之间,有的还可以出现在句子成分内部。每个位置上所能出现的语气词也是多样的。本文就从句法结构角度来总结归纳现代汉语语气词分布于句中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新余方言的语气词具有较为丰富的层级性,主要表现为客气的程度和感叹的性质。其中,陈述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和祈使语气词具有客气程度的层级性,不同的语气词具有不同的客气程度。感叹语气词则由于所感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不同而具有层级性。  相似文献   

16.
描写新灵壮语的单音节句尾语气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简要概括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法成分的"中",主要表示"中间"义和"内部"义.将表示"中间"义的"中"称为"中".表示"内部"义的"中"称为"中2","中1"和"中2"的主要区别:"中1"乃指线性的两端之间或中间,因此参照项应该是两项,常与"左、右""前、后""南、北""东、西""上、下"等相对;而"中2"则指一个封闭的界限内或三维空间的内部,参照项应该是一项,常与"外""表"等相对.现结合汉语史上的使用实例,略论"中"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介词"向"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动作方向的介词"向"是由动词"向"虚化而来,这个过程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从句法环境、句法意义等方面来考察,两汉、魏晋时期的"向 N V"与先秦时的"向 N 而 V"在历时的发展上有着连贯性,此时的"向"处于"动一介"转化的过程中.这一时期的"V( N1) 向 N2"格式来源于"向"构成的单动式.引进动作涉及对象的介词"向",是由表方向的用法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9.
《龙船调》是鄂西土家族之中一首历时久远、广为传唱的民歌.它的优美的旋律、鲜活的歌词、语气词灵活的运用,使整首歌展现出一幅幅优美、令人心动的画面,让人陶醉.而语气词的大量使用,为整首歌的画面渲染了意境,升华了情感.本文仅就语气词的使用进行分析,着重从渲染意境、升华情感、活跃气氛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新世纪初两个不同年代流行歌曲歌词中语气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初步探析了其变化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