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想象中的深海,海水是静止的,或者纵然是动的,也是平静似的流动。1960年以来,所拍摄的海底照片,迥异于大洋表面.美国的海洋研究小组确认,即使在大西洋新斯科舍的深海4880米,也会产生风暴. 这个小组从1985年9月起,历经1年,在新斯科舍的水深4880米的海底,每30分钟持续观测水  相似文献   

2.
<正>近半个世纪来,地球科学中的一项最大进展便是深海世界的发现。海洋平均水深3700米,阳光只能穿过顶部的200米,剩下几千米的深海,一直是人类视域之外的神秘世界。地球是个蓝色的水球,海洋占地表面积的70%以上。由于巨厚的海水对光线的吸收作用,探索深海的难度非常大,其中约95%的深海大洋从  相似文献   

3.
深海的水压很强,人如果不加任何保护措施潜入里面就会立刻被它压死。那么,为什么在那里还会有生物生存? 所谓深浅是相对而言的,一般以水深200米为界,超过200米就叫做深海。而以那里作为主要生活区域的生物就是深海生物。 深海的水压究竟有多大呢?笼统地说,水深每增加  相似文献   

4.
深海     
范振刚 《科学》2008,60(1):41-45
很久以来,海洋,尤其是深海一直给人以神秘感,水深数千米,甚至上万米,压力大,水温低,没有光照,常年处于黑暗状态、缺氧、食物稀少,所以曾被认为是荒蛮之地和生命禁区.  相似文献   

5.
向海洋深处进发 这里海水深达数千米,甚至万米,海水压力随着水深每增加10米约增加1个标准大气压,在1万米的深渊,压力相当于1000个标准大气压;海水吸收阳光,海深200米以下几乎没有阳光;除个别海域水温较高外,深海水温平均为1~3℃,最低可达-1.8℃;海水中含有各种无机盐,盐度较高,在35‰左右,虽然各大洋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海水的含氧量随深度加深而减少,通常500 ~ 1000米水深处含氧量最低,其上下水层含氧量均较高;海底的沉积物多为软泥和黏土,含有少量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类的科考手段、考察装备的局限,在海洋生物考察研究的早期,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海洋生物学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争论.曾经一度,科学家们断言,550米以下的深海就不再有生物存在了,因此称之为“无生物带”.但1818年,英国科学家在北极海1464米水深的海底采集到了一种棘皮动物,打破了550米水深以下为“无生物带”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正>闭上眼睛试想这样一个画面:一汪汪的湖水,每个湖都不大,错落地点缀在大地上。一阵风吹过,湖水泛起一圈圈涟漪,轻拍着堤岸。不管是在沙漠还是在草原,这定是一个水草丰美,生意盎然的地方。如果将这个场景平移至一千米以下的深海,你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海洋是一个由咸水充满的水体,不管是湖泊还是河流,一旦汇入海洋,就与海水融为一体,哪还有海水和湖水之分呀。这些湖泊是如何存在于海底的呢?又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它们是否也如陆地湖泊  相似文献   

8.
广阔、深邃的海洋,水势浩渺,一望无际;忽而碧波万顷,忽而惊涛骇浪;千百年来,唤起人类多少迷恋的遐想,多少美好的憧憬。覆盖近2/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公里,仅太平洋面积就超过所有大陆的总和。海洋平均深3730米,最深处可达11000米,深度超出6000米的地方约占2%。海水总容积为13.5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九成左右。海水中99%的盐由钠、钙、氯、镁、钾和硫等6种元素组成。虽然一定范围内,盐水构成比例会略有差异,但因各大洋存在30亿年来,至少流动并充分混和了100万次以上,故不论在什么地  相似文献   

9.
2002年,科学家在水深达到1230-3890米的寒冷的加利福尼亚深海海域,发现了大片年代久远且生长茂密的深海珊瑚。科学家称这个地方为“古老的花园”。过去,科学家认为深海环境跟地表的贫痟的沙漠差不多,充其量在洋底表层有一些纤细的蠕虫或微小的甲壳类动物信赖从上层水面飘落下的有机物微粒维系基本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小词典     
中国海中国海北起渤海北端的鸭绿江口,南至中国南海南沿,南北延伸18400公里。$yg37.5个纬度,覆盖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气候带,有6500多个岛屿,总面积达473.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中国海自北向南分别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70米;黄海面积3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40米;东海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70米,最大水深2719米;南海总面积350万千万公里,平均水深12.2米,最大水深5559米。领海W拔《呼台IN海洋治I约)的富关规…  相似文献   

11.
正这只藏身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3000多米海底的海绵,看上去是不是很像中欧的古典竖琴?通常情况下,海绵没有嘴,没有消化腔体,也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原始最低等的水生多细胞动物。它们表体有孔,海水从小孔中流进去,水中的有机物质随水进入海绵体内,成为"自投罗网"的食物,然后海水又从小孔中排出。而长得像古典竖琴的海绵比较独特,为了适应条件恶劣的深海环境,它进化形成了食肉性的海绵。  相似文献   

12.
<正>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在一个没有亮光、压力巨大而又寒冷的世界里,生命不可能存在。深海中是否有生物,也一直是个扑朔迷离的谜。1860年前,"无生假说"的支持者们认为,生物是无法在海洋深处生存的,因为那里不仅见不到阳光,而且巨大的压力会把任何生物压得粉碎。1860年,工程师弗利敏·詹金发现,在地中海距撒丁岛约64千米、水深约2000米处取回的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9,(5):5-5
近日,科学家完成了对塔斯马断裂带为期4星期的考察。塔斯马断裂带是地壳中一个深达2000米~4000米的大裂缝。在这次考察中,科学家运用遥控潜水器,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南部附近的深海里发现了大量新物种,包括珊瑚、海绵等。其中,生活在4006米深海底、身长50厘米的一种海鞘,被科学家称为“怪中怪”。  相似文献   

14.
1964年,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世界,建造了一艘小型深海潜水艇,专门用于科学考察和研究,但这种小型潜水艇必须有另一艘大型辅助船的支持。它需要一组维修人员、一组研究人员、一个熟练的驾驶员。为了防止腐蚀性很强的海水引起潜艇上的电子设备因短路而损坏,潜水艇在海面上不能随意打开舱盖。它必须由支持船运载到海面预定地点,研究人员和驾驶员必须先爬进还搁置在甲板上的潜艇,然后,支持船上的起重机开始操作,潜水艇才被缓缓地吊下海面。为了下潜,潜水艇起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空水箱装满海水。一旦潜艇人水后,它在水中潜行的速…  相似文献   

15.
深海涅磐     
Menon  S 方鸣 《世界科学》1997,(11):12-12
整整6年来,海洋生态学家理查德·卢茨一直关注着地球上一个独特的生物群落的生长。每次造访,他都能发现这个群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洋是迷人的。辽阔的海洋鸥翔燕止,海天一色,景象万千;海底活跃着色彩斑斓的鱼类,使深途的海底世界充满了活力。当然,海底的板块活动、火山爆发,又给海底世界蒙上了神秘恐怖的阴影。虽然当今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但对自己的家园(人类源于海洋)却还知之甚少。比如,由于水深压高,探险人员只在马里亚纳海沟匆匆作了短暂的停留,却发现了从未见过的鱼类等海底生命。虽然登月、火星探测将很多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海水愈深,压力愈大.深海基地的拱型外壳,能增强海底建筑物的抗压能力.深海基地像一个倒扣的鸡蛋壳,又像一个闪闪发亮的钢盔.  相似文献   

17.
在海洋下面几英里的地方,生存着某些最不可思议的动植物。这儿没有阳光,灼热的火山口将海水加热到异常高的温度,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这儿的生态系统却保持着盎然生机。在海底最深处,灼热的岩浆不断地冲破地壳,最终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海底山脉,而且这一造山运动仍在不断地进行着。流动的岩浆致使地球构造板块破裂,漂移的大陆板块又引起了火山爆发和地震。有些火山口,如“黑烟筒”火山口就生成于海底山脉上。较冷的海水通过海底裂缝渗入到灼热的地壳下面,渗进去的海水被加热到几百摄氏度,然后通过火山口又回吐回来,被加热的海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相似文献   

18.
正是利用无人驾驶深海探测器,2006年4月,一个由日本和美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对太平洋海底的一欢火山爆发进行了两三米范围内的近距离拍摄,取得了迄今最为清晰的图像。这是人类首次在如此近的距离拍摄水下火山爆发情景。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科学家重返“失落之城”,他们使用两相机器人潜入2000多米的海底进行考察。机器人将它们在海底所风到的景象拍摄下来,再通过电缆将图像传回停泊在水面的母船上,置身船上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控制室里的荧光屏清晰地看到“失落之城”中的那些白色塔形物。  相似文献   

20.
它们生活在漆黑的深海,有时残缺不全的尸体会被海水冲到岸上,偶尔也会在海面上与远洋渔船不期而遇。一直以来,人们对它们知之甚少,关于它们的种种猜测被称为“海洋留给人类最后谜团”之一。近年来,图农家肥料采用先进的探测技术,不断发现它们的踪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